為人父母,最重要的就是要教給孩子應有的品德和謀生的手段。然而,從古到今,不少父母之所以教出不成器的孩子,都是因為過於溺愛,而這種溺愛又大多數是對於家中最小的孩子。要知道,如果家裏只有一個孩子,這個孩子肯定是掌中寶,而如果家裏孩子多,父母就很難將一碗水端平。可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磨不成雄,很多老話也説“父母是條龍,偏向誰誰家窮”,下面我們就來解釋一下這句話吧!
解釋之前,我們先講一個故事:從前有個屠夫,人稱老王,有四個兒子,他們一家人最溺愛的就是最小的兒子老四。小時候老四用的是全家最好的,幾個哥哥都讓着老四,老四做了壞事,也是幾個哥哥受罰;長大後,老王在城裏給老四買房子,幾個哥哥也都應老王要求接濟老四。按理説,老王對老四這麼好,老四應該感恩老王和哥哥們,然而事實卻是,老四長大後並不孝順,老王在老四成家後搬去一起住了不到一個月就被趕出來了,最後還是老王一直苛責頗多的老大給他養了老。這就有點諷刺了,怎麼最寵愛的孩子偏偏最不孝順,又最沒有本事呢?
我鄰居家為了生兒子,居然是連續生了十胎。第十胎孩子才是男孩,所以他從來都不讓他兒子做一點家務,而且是要讓姐姐們處處都要讓着弟弟,家裏不管有什麼好吃都留着給兒子吃,姐姐們都只能乾巴巴的看着。從小到大,弟弟是沒有獨立完成過一件事情。上小學吃飯還是要父母餵飯的,我鄰居家裏條件並不富裕,但是他兒子基本是要啥有啥。逐漸姐姐們都陸續出嫁,父母也老了。
弟弟也長大了,但是他還是一樣的無所事事。每天回家就是問父母做好飯了沒有,沒錢就問父母拿錢花,父母沒有錢給他,他是開始説罵父母。而他的幾個姐姐生活的還算可以,有時候還會寄點錢回去給父母做生活費。正是因為我鄰居太溺愛兒子,讓兒子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造成孩子好吃嫩做的性格,毀了孩子的一生幸福。而且他的兒子還認為他這樣做是沒有錯的,因為他從小到大都是這樣做,父母卻從來沒有説罵過他,所以他總是很理所當然的不去賺錢,認為父母會幫他搞掂一切。所以,註定他兒子的生活是會越來越窮。
傳説角度。 中國人常以龍的傳人自稱,在中國龍代表着權威和尊貴,民間有龍生九子的傳説,於是人們也常將父母比喻為家裏的龍,其意為子女對父母的尊敬。 在有書君的老家,也有“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這樣的説法,且概率高到,使這句話猶如咒語一般的存在,因為在老家,無論是富裕的家庭還是貧困的家庭,只要誰是家裏最得寵的那個孩子,基本上就是過的最差的。以前人們的認知水平有限,老輩很難去解釋裏面的原因,所以這句話就像傳説一樣,被流傳下來。
這句話主要針對的是被偏心的孩子,古人認為,這些被特別溺愛的孩子,正常長大後很難有出息,因為父母從小到大的愛,會讓他缺乏面對困難和挫折的勇氣,也會讓他養成不可一世的性格,其實這並不是空談。將這句話放在現在的社會是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的。現在的家庭經常會出現獨生子女的情況。一個家庭四個老人一對夫妻一個孩子的家庭結構在當今非常普遍,即使現在二胎開放,但這種現狀的轉變仍需要很長的時間。我們話説回來,在這樣一個家庭結構中,小孩就是家裏的“掌上明珠”。長輩們怕孩子放在手裏摔,含在嘴裏化把孩子往“天上”了寵愛這種情況不僅存在還相當多!
當一個孩子幼年時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氛圍中,這的確會對他的身心成長有益處。但是,當長輩們過於溺愛孩子,不知對錯,不分黑白,毫無原則和底線的教育,這時候孩子心智幼稚很容易形成不好的習慣和認知。尤其是當今也是討論的非常熱烈的問題:“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帶”。小編認為隔代親是一個非常難以解決的問題,那在這個問題上這句俗語就能給到很好的啓迪了。家中的長輩應該要認識到幼年時對孩子正確教育的重要性並且對於孩子儘量的一碗水端平。大家在生活也會遇到一些在溺愛成長起來的孩子,這些孩子普遍在性格會有驕縱,自高自大的共同點。這樣不易相處的性格不僅僅對於當下的人際關係產生一些影響,在以後的社會生活中可能會被無限的放大。因此在小編看來,如何正確教導孩子,如何把握好其中的尺度,還是要將目光放長遠,將格局擴大。
這其實是給新一代父母的警惕,老人家可能思想比較頑固,難以改變,但如果接受了高級教育的父母,還在教育子女時有所偏心的話,那不是為孩子好,而是害了他。老人向誰誰家窮,這話看似簡單,實際上總結了古人的智慧,其實有許多古代流傳下來的俗語看似是無稽之談,但仔細看就會發現很有道理。 古人普遍都有這樣的認知,如果父母特別偏愛兒女中的一個,那麼這個被偏愛的孩子由於從小在寵愛中長大,他的志氣會被慢慢磨去。 除此之外,由於從小被溺愛,這樣的孩子無論是思想頭腦還是生活能力,都會比經歷過風雨的孩子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