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區"支教計劃是維護教育公平重要舉措

  【光明時評】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2021年“三區”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有關實施工作的通知》,明確在2021—2022學年全國計劃選派21036名教師赴“三區”支教。這意味着,從2013開始的“三區”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得以延續,而且政策上不減力度,數量上不打折扣,這可以説給了“三區”民眾一個大大的定心丸。

   所謂“三區”,是指邊遠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這是我們國家最需要幫扶的欠發達地區。按照2012年教育部等五部門聯合發佈的“三區”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實施方案,該計劃執行到2020年。隨着原定計劃的到期,又加上脱貧攻堅戰的勝利結束,該項計劃能否接續,便打上了一個問號。從效果上來看,該項目將優質學校的教師選派到農村縣鄉學校,實現優質資源共享,有效緩解了“三區”師資緊缺、優秀教師不足的矛盾,有力推動了鄉村教育均衡發展,受到社會各界好評。可以説,在一些欠發達地區,尤其是在西部的一些邊境、民族地區,如果撤走支教老師這樣一支生力軍,教育事業和教師隊伍建設就要受到很大的影響,區域間的教育不均衡就會更加明顯。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做好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關鍵在教育。今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專節提出要“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特別強調“繼續實施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和銀齡講學計劃”。而《關於做好2021年“三區”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有關實施工作的通知》的出台,就是對《關於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精神的貫徹和落實。

   加強貧困地區教師隊伍建設,主要是發揮兩支隊伍的作用。一是有些本來就工作和生活在鄉村的教師,二是去支教的教師。2018年以來,我們國家累計為中西部貧困地區選派近9萬名支教教師。這9萬名教師,毫無疑問是當前各式各路支教教師中規模最大、最穩定、最優質的一支隊伍。其來源如“三區”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援藏援疆萬名教師支教計劃”,還有包括中小學和高校的“銀齡計劃”,此外還有一些專項定向的支教計劃,比如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在涼山州和怒江州等開展的名師名校長領航工程支教行動等。

   以上所有的國家支教行為,是教育優先戰略的具體表現,是讓“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成為可能的關鍵舉措。當前,地區發展不均衡尤其是教育發展不均衡的現象依然突出。在筆者支教的滇西某州,全州七千多教師,畢業於“雙一流”高校的屈指可數。這當然不是説畢業於非“雙一流”高校的教師就不是好老師,實際上當前許多骨幹教師都是老中師畢業。但是,這種教師隊伍建設方面的短板也必須得到正視。許多有情懷的高水平支教老師已經成為一些農村學校的希望,儘管每個支教教師執教的時間有限,但只要持續接力,就會形成綿延不絕的效果。

   鑑於此,國家今年開始實施“優師計劃”,聯合北師大、華東師大等一流師範院校,以“省來縣去”的模式,為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等教育欠發達地區定向培養一批教師。這樣,通過特崗計劃以及上述各種國家主導的支教計劃,繼續輸送一批,並在輸送一批的基礎上再提升一批。由此,根據輕重緩急,通過培養一批、輸送一批、提升一批,實現既治標又治本的目的。

  (作者:羅容海,系北京師範大學繼續教育與教師培訓學院副研究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97 字。

轉載請註明: "三區"支教計劃是維護教育公平重要舉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