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下一頓麪包在哪裏”成難題
(文/參考消息駐孟買記者 張興軍)
1月16日,印度總理莫迪宣佈啓動全國新冠疫苗接種工作。截至1月26日的數據顯示,印度疫苗接種累計超過190萬人。按照計劃,第一階段預計接種包括一線醫務工作者在內約3000萬人——此舉標誌印度抗疫工作進入了新階段。
世界第二人口大國、發展中經濟體、大量的貧民窟社區、薄弱的醫療基礎設施……當新冠疫情蔓延之際,諸多標籤在身的印度受到格外關注。2020年1月底,印度境內出現首個確診病例,隨後其疫情發展經歷了從“温和暴發”到“指數級增長”、從貧民窟疫情“堰塞湖”到農村地區成為新“增長點”的過程。
從全球範圍看,印度累計確診和死亡病例兩項數據分別位列第二、第三位,成為受新冠疫情衝擊最為嚴重的國家。
新近發佈的血清抗體調查就顯示,在首都新德里,約60%的被測試者結果呈陽性,這意味着超過一半的人口已感染過新冠。多位相熟的印度朋友曾告訴記者,幾個月前身邊就有熟人出現了類似感染新冠的症狀,但並沒有去檢測。
在主流敍事中,印度反覆強調的是新冠確診病例的“高治癒率”,以及“每百萬人口確診和死亡率為全球最低的國家之一”。在此背景下,隨着各地逐步解封,普通民眾開始擺脱恐懼心理,逐漸適應後疫情時代的新常態。
一些小區裏的病例確診警示牌仍然矗立,但日常的報紙投遞、家政保潔等業務已恢復如常。在社交媒體上,人們曬出外出就餐、旅遊的照片。按照政府要求,公共場合仍需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但街上不戴口罩的行人並不少見。即使戴了口罩,戴法也是五花八門,要麼露出鼻子,要麼乾脆把口罩拉到下巴。
儘管病毒來勢洶洶,但對普通印度人而言,“下一頓的麪包在哪裏”是更現實而緊迫的難題。印度中央統計局數據顯示,受疫情重創,2020年二季度經濟暴跌23.9%,創下24年來最低,收縮幅度僅次於美國。由於超過一半以上的勞動力都在非正式部門就業,頂着洶湧的疫情出門討生計成為大多數人的無奈選擇。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