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浙江淳安縣楓樹嶺鎮下姜村將智慧農業融入村民生活。圖為該村現代化休閒農業產業園區。
毛勇鋒攝
在河北雄安新區政務服務中心自助辦理區,居民使用自助服務電腦辦理業務。
新華社記者 金皓原攝
“津心辦”“皖事通”“粵省事”“渝快辦”……打開國家政務服務平台,能看到各地的政務服務小程序。這些小程序功能齊全,方便羣眾辦事,成為移動的政務大廳。這是近年來我國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一個縮影。抓好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這“兩張網”,做到實戰中管用、基層幹部愛用、羣眾感到受用,智慧賦能正在讓社會治理更加便民高效。
千頭萬緒的事,説到底是千家萬户的事。智慧賦能社會治理,要在實戰中檢驗成效。陝西西安的不少車道上方安裝了可變指示牌,通過地磁流量數據和互聯網路況數據,可以判斷車流量大小,並據此自動調控和指揮車道變更為直行或轉彎,有助於緩解路口擁堵;福建福州打造氣象預報預警服務數字化智慧平台,併為建寧縣水稻制種提供精細化氣象服務,成為制種户的“氣象管家”,幫助他們避免因天氣突變帶來經濟損失……通過數據的“嚮導”,從交通運行狀況到天氣變化情況,種種生活生產動態都能被儘早感知、儘快處置。紮紮實實的改變,有助於廣大羣眾提高生活質量和生產效率。
智慧賦能社會治理,也要方便基層,確保基層能用、好用、愛用。過去,記錄居民信息大多靠手寫表單,效率低、工作量大,還容易產生錯漏。如今,藉助數字化技術,實現了信息入庫,結合民政、人社、教育、衞健等政策信息,藉助自動算法、智能匹配,生成居民的相關信息。基層幹部根據智能生成的重點走訪清單信息,實現“一次走訪、高效解決”,助力民生政策精準直達。這不僅讓基層治理的效率和精準度大幅提升,更讓社區工作人員從大量案頭工作中解放出來,有更多時間入户走訪。在基層治理的“最後一公里”,實現了用信息化推進網格化管理、用數字化助力治理精細化的良性互動。
智慧賦能社會治理,讓社會治理更有温度,歸根結底是為了讓人民的生活更美好。一方面,更好解決羣眾急難愁盼問題,為生活增添便利。累計辦理户口遷移和開具户籍類證明“跨省通辦”業務51萬餘筆、互聯網交管服務惠及35億人次……黨的十八大以來,多項户口遷移和開具户籍類證明“跨省通辦”,相關政務事項在公安部“互聯網+政務服務”平台實現全程網辦,極大壓縮了時間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智能化有助於羣眾參與治理,更好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無論是隨問隨答的微信羣聊、上下聯動的“網格通”APP,還是隱患排查“隨手拍”的“微連心”小程序,居民的意見訴求都能及時被聽見看見、落實解決,打通了線上線下的“微循環”,讓羣眾的獲得感越來越強。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以數字化助推城鄉發展和治理模式創新,全面提高運行效率和宜居度。堅持從羣眾需求和社會治理突出問題出發,不斷創新治理手段、完善治理機制,讓數據多跑路、羣眾少跑腿、基層工作提效率,就一定能建設好智慧城市、數字鄉村,繪就美好生活新圖景。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24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