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瑞·達利歐】
本文將討論美國和中國目前的地位及其對中美關係的意義。
事實上,宏觀投資者和全球決策者進行的博弈就像多維國際象棋,需要每個玩家考慮許多個位置,以及同樣在進行這場博弈的一系列關鍵玩家(即國家)可能的布子,因為每個玩家都有很多考慮(經濟、政治、軍事考慮等),它們必須權衡這些因素才能把棋下好。
目前這場多維棋局中的其他相關博弈者包括俄羅斯、日本、印度、其他亞洲國家、澳大利亞和歐洲國家,各國都有許多考慮和因素,這些考慮和因素將決定它們的行動。
從我的棋局,即全球宏觀投資來看,只有同時考慮所有相關因素,我才能做出明智決定。我知道這很複雜。我也知道,各國決策者所面臨的較之我要更為複雜,而且我得到的信息的質量不像決策者的那麼高。所以我不應該傲慢地認為自己比決策者更瞭解當前局勢,能夠提供最佳應對方法。
出於這些原因,我將謙遜地分享自己的觀點,但不能保證全部正確。我會極其坦誠地解釋自己如何看待中美關係以及中美爭鬥背景下的世界格局。
美國和中國的現狀
在我看來,命運和大週期規律將中美兩國及其領導人置於目前的境地。在這些力量的作用下,美國經歷了多個成功週期相互強化的時期。這些成功週期引發了過度行為,導致一些領域出現疲弱。在同樣的力量作用下,中國經歷了大衰退週期,陷入困境,這促使中國進行大變革,迎來當前相互強化的上行週期。
因此,基於所有常見的原因,目前似乎美國正在衰落,中國正在崛起。
近距離觀察時,許多事件(如華為、美國製裁香港、領事館關閉、戰艦調動、前所未有的貨幣政策、政治爭鬥、社會衝突等)回想起來似乎不大,但現在顯得大得多。這些事件每天像雪片般飛來,哪怕解析其中的一件事都需要整章篇幅,所以我不會在此贅述,只是簡要討論主要問題。
歷史告訴我們有五大類型的戰爭:(1)貿易/經濟戰,(2)技術戰,(3)地緣政治戰,(4)資本戰,(5)軍事戰。我再加上兩種,(6)文化戰,(7)自我交戰的戰爭。
所有明智的人都希望這些“戰爭”未曾發生,而是進行合作。但是,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承認其存在,研究歷史案例,瞭解其實際演變過程,以便思考未來最可能發生的情況和妥善的處理方式。
目前,上述戰爭在不同程度上發生,它們不應被誤認為是個別衝突,而應被視為相互關聯的衝突,是更大的不斷演變的衝突的延伸。
在觀察這些衝突的演變過程時,我們需要考察和試圖理解各自的戰略目標。例如,他們是想要加快衝突(一些美國人認為加快衝突對美國最有利,因為中國的發展速度更快,因而時間越久對中國越有利)還是想要緩和衝突(因為他們認為若沒有戰爭自己會過得更好)?為避免這些衝突升級失控,對兩國決策者都很重要的是,需要搞清哪些“紅線”和“絆線”是衝突嚴重性改變的信號。
現在我們從歷史教訓及其提供的原則的角度,考察一下這些戰爭。
貿易/經濟戰
就像所有戰爭一樣,貿易戰可以從禮貌的糾紛演變成致命的衝突,這取決於雙方想走到何種地步。
迄今為止,中美貿易戰尚未發展到極其嚴重的地步。目前有加徵關税、限制進口等典型舉措,這是其他類似衝突時期反覆出現的情況(如1930年的《斯穆特—霍利關税法》)。雙方已經進行了貿易談判,談判成果反映在2019年達成的一份非常有限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這份協議得到了初步執行。
我們看到,這場“談判”是對彼此實力的考驗,而不是依靠全球法律和法官(如世界貿易組織)形成公正的解決方案。所有這些戰爭都將以實力較量的方式展開。大的問題是雙方將在多大程度上以何種方式較量實力。
資料圖來源:社交媒體
除了貿易爭端,美國對中國經濟政策有三點經濟方面的主要批評。
1.中國政府奉行一系列不斷演變的干預主義政策和做法,以限制進口商品、服務和企業的市場準入,通過不公平操作來保護本國產業。
2.中國為本國產業提供大量政府引導、資源和監管支持,最突出的是旨在從外國公司獲取先進技術的政策,尤其是在敏感行業。
3.中國竊取知識產權,據認為一些竊取行為是國家資助的,而另一些則不在政府直接管控之下。
總的來説,美國對上述情況的回應是,試圖改變中國人的做法(如要求中國向美國人開放市場)和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對中國人關閉美國市場)。
美國人不會承認自己的不良行為(如竊取知識產權),否則,在公共關係方面就需要付出過高代價。在尋求支持者時,所有決策者都想顯得像正義之師的領袖,率軍打擊做壞事的邪惡敵軍。因此,雙方都指責對方在做壞事,卻不披露自己的類似行為。
這場戰爭將會如何惡化?
一般來説,貿易/經濟戰最危險的舉動是,一方切斷另一方的必需品進口。
二戰前夕美國和日本的案例,對中美關係現狀有所啓示,因為地理態勢和所涉問題是相似的。例如,如果美國切斷中國從美國或其他國家進口石油、其他必需品、技術和/或其他必要的進口,那麼這將是清晰明顯的戰爭升級信號。
同樣,中國升級戰爭的方式是,切斷通用汽車(該公司在中國的銷售量高於美國)、蘋果等公司的業務,或者切斷美國進口稀土,稀土是生產許多高科技產品、汽車引擎和國防系統所必需的。
稀土新材料公司工作人員展示釹鐵硼永磁體(資料圖/新華社)
我不是説這樣的行動將會發生,但我想明確一點:任何一方採取切斷必要進口的行動,都標誌着局勢的嚴重升級,可能導致更嚴重的衝突。如果這種情況沒有發生,局勢就會按照正常情況發展,中美的國際收支平衡狀況將主要根據各國競爭力的變化而變化。
出於這些原因,兩國,尤其是中國,開始進一步轉向國內生產和“脱鈎”。[1]正如習近平所述,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當前保護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我們必須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
在過去的40年裏,中國已經獲取了這一能力。在接下來的5年裏,我們應該會看到兩國對彼此的依賴程度降低。在接下來的5~10年裏,中國會以比美國快得多的速度,降低對可能被切斷的外部供給的依賴。
技術戰
技術戰要比貿易/經濟戰嚴重得多,因為誰能贏得技術戰,誰就也可能贏得軍事戰和其他方面的戰爭。
目前,美國和中國是世界大型科技行業的主導力量,而這些大型科技行業是朝陽產業。中國的科技業迅速發展,為中國人提供服務,在國際市場上也變得有競爭力。與此同時,在技術上,中國仍然高度依賴美國和其他國家。因此,美國很容易受到中國技術日益發展和競爭力提高的影響,中國很容易受到美國或其他國家切斷關鍵技術的影響。
總的來説,目前美國的技術能力領先,但各類技術領域的領先程度不同,且正在失去領先地位。比如,美國在先進的人工智能芯片開發方面領先,但在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方面落後。
5G測速(資料圖)
以下數據粗略地反映了這一點:美國科技公司的總市值約為中國的4倍。這一數據低估了中國的相對實力,因為它不包括一些大型民營企業(如華為和螞蟻集團)和非企業機構(如政府)的技術發展,而中國這些機構的規模大於美國。
中國目前在一些最重要的技術領域領先。例如,中國擁有40%的世界最大民用超級計算機,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競賽和量子計算/加密/通信競賽的一些方面領先。中國在其他科技領域也有類似的領先優勢,比如,在金融科技領域,中國的電子商務交易和移動支付的交易金額目前位居世界首位,遠遠超過美國。可能中國還在秘密開發一些技術,甚至情報最靈通的美國情報機構對此也不瞭解。
中國可能會比美國更快地提高技術和(受益於這些技術的)決策質量。因為大數據+大型人工智能+大型計算=卓越決策。
中國的人均數據收集量遠遠高於美國(而且人口是美國的4倍多)。中國還大量投資於人工智能和大型計算領域,使其發揮最大作用。中國投入這些領域和其他技術領域的資源比美國多得多。在資金投入方面,風險投資家和政府正在向中國技術開發者提供幾乎上不封頂的資金。在提供人才方面,中國從事科技工作的STEM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大約是美國的8倍。
美國在整體技術上處於領先地位(儘管在某些領域落後),當然也有一些新的大型創新中心,其大多在頂級大學和大型科技公司。雖然美國仍然具有競爭力,但其相對優勢正在下降,因為中國的技術創新能力正在加速提高。請記住,37年前的中國人還對我送給他們的手持計算器驚歎不已,想想看他們37年後會怎樣。
為了抵抗這些技術威脅,美國不時做出回應,阻止中國公司(如華為)在美國經營,削弱中國公司的國際業務,通過制裁阻止中國公司獲得生產所需的物品,這可能損害中國公司的生存能力。
美國這樣做也許是因為中國利用這些公司在美國和其他地區從事間諜活動,或者是因為擔心這些公司和其他中國科技公司變得更具競爭力,或者是對中國不允許美國科技公司自由進入中國市場進行報復。具體原因值得討論,但毫無疑問,這些公司和其他中國公司的競爭力正在迅速提高。為了應對這種競爭威脅,美國正在採取行動,遏制或摧毀對其構成威脅的中國科技公司。
有趣的是,雖然美國正在切斷獲取知識產權的途徑,但在不久前,美國在這方面的實力更強,因為美國相對於其他國家擁有更多的知識產權。中國已經開始以同樣的做法對待美國,這將帶來越來越大的傷害,因為中國知識產權正在許多方面變得更好。
至於竊取技術,雖然這通常被視為一個大威脅[2],但不足以解釋美國對中國科技公司採取的行動。如果一家公司在某個國家違法,那麼人們期望看到犯罪行為被依法起訴,藉助技術隱藏的間諜設備的證據被公之於眾。我們沒有看到這些證據。
中國科技公司受到攻擊,一個同樣重要的原因是美國擔憂其競爭力不斷提升,也許這是更重要的原因,但決策者不會這麼説。美國領導人不可能承認美國科技的競爭力在下滑,也不可能公開反對讓美國人投入自由競爭,一直以來美國人接受的觀念就是,競爭是公正的,也是創造最佳結果的最好途徑。
我不是暗示美國採取強硬立場的動機不良,我無法做出判斷。我只是説,真正的原因可能與官方的陳述不完全一致。長期以來,保護主義政策一直存在,政府用其保護本國公司迴避外國競爭。總之,兩國科技正在脱鈎,這是中美在更大範圍內脱鈎的一個方面,這將對5年後的世界產生巨大影響。
技術戰將會如何惡化?
目前美國擁有技術優勢(儘管優勢在快速縮小)。因此,中國目前高度依賴從美國和美國可以影響的其他國家的技術進口。這對中國意味着一個巨大的脆弱性,也是美國的一個強大武器。
這一局面最明顯地存在於尖端半導體領域,儘管在其他技術領域也存在。全球領先芯片製造商台積電的舉動是許多值得關注的動向之一,尤其是因為該公司位於中國台灣地區。台灣地區為大陸及全世界提供所需的芯片,並受美國影響。
中國的健康發展依賴於很多這些技術的進口,而美國的健康發展對從中國進口的依賴度要小得多。如果美國切斷中國獲得關鍵技術的渠道,就預示着真實戰爭的風險大幅上升。
另一方面,如果當前態勢持續下去,那麼在5~10年的時間裏,中國將會在技術上比美國更不依賴外界,屆時我們會看到這些技術進一步脱鈎。相關局面每天都在變化,保持對其瞭解至關重要。
(本文節選自中信出版集團於2022年1月出版的《原則2:應對變化中的世界秩序》。)
註釋:
[1]儘管形勢需要脱鈎,但脱鈎將很困難,並將導致效率顯著降低。中國為增強自給自足能力而實施的主要計劃是“雙循環”。一位見識廣博的人士將“雙循環”描述為一種分割式的脱鈎,而不是全面脱鈎,在我看來這是有道理的。
[2]在2019年CNBC(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全球首席財務官委員會的一項調查中,1/5的北美公司聲稱其知識產權被中國公司竊取。
【原文第二篇已刊發:瑞·達利歐| 若台海爆發戰爭,美國不出戰會被視作“巨大的恥辱”】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閲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