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奧運會修正了我的審美”——對話新時代的女性美

新華社客户端重慶8月14日電 許慎在《説文解字》中將“美”釋為“羊大則美”,可見,美藴藏於日常生活之中。東京奧運會上,奧運健兒們的颯爽英姿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西南大學師生近日就“審美”這一話題展開了討論。

研究生劉文迪:當今社會的女性審美似乎有日趨同質化的趨勢,請問您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博士生導師董小玉:母系社會以粗壯結實為美,春秋以柔弱細膩為美……縱覽整個東方女性審美的千年演變軌跡,審美意識被多重枷鎖侷限形成了階段性的“統一”。21世紀社交媒體縱深延展,女性在虛擬環境中釋放自我,卻更大程度困囿於被“凝視”的境地,逐漸喪失了審美的主動性,這就導致了新時代的女性審美同質化趨向的日益顯著。“頭包臉”“高顱頂”“直角肩”“髮際線”等一系列身體與社會審美“規訓”紛至沓來,審美判斷標準在“凝視”中逐漸形成“刻板印象”,而刻板印象所造成的審美同質化背後是主體意識的弱化。因此,在審美同質化的時代,我們必須重新思考何為“美”,重審身體與精神的關係。

研究生戴程程:近年來,社交媒體上總是呈現着“白幼瘦”的女性形象,大眾對“美”的定義逐漸同質化。這也導致部分女性陷入“身材焦慮”“容貌焦慮”,非理性地追求“骨感美”或陷入“整容熱”。請問您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博士生導師董小玉:一方面,大眾關於“美”的定義長期被消費主義潛移默化地塑造着。讓·鮑德里亞在《消費社會》中指出,身體是“最美的消費品”,因此一些商家通過營銷手段渲染完美形象,給女性製造了容貌焦慮、身材焦慮乃至價值焦慮並以此牟利,致使女性淪為“快消經濟”的獵物,呈現出審美模式化、樣板化、單一化。曾有段時間,一些女性對A4腰、漫畫腿趨之若鶩,畸形審美觀愈演愈烈,出現女性“自我客體化”現象。另一方面,受長期的男權制度支配影響,女性在社會分工與角色扮演中常處於“被支配”的地位,社會中無意識的性別歧視,使女性常被作為“物品”供“觀賞”。“凝視”之下,符合男性想象的女性形象佔據主流,這也扼殺了女性在審美追求上的獨立性與多樣性。因此,我們亟需糾正審美同質化的問題。值得高興的是,此次東京奧運會為大眾展現了別樣的審美維度。

“這屆奧運會修正了我的審美”——對話新時代的女性美

↑7月29日,張雨霏(左)與隊友俞李妍在比賽後。 新華社記者 丁旭 攝

研究生張明雨:近期輿論熱議“這屆奧運會修正了我的審美”,女子運動員在賽場上展現的多樣風采令人矚目。您如何評價這一現象?

博士生導師董小玉:通過本屆奧運會,我們看到“好身材”“好容貌”不止一種,可謂萬紫千紅總是春,她們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綻放光華,這是女性的美麗和魅力!女性之美,包羅萬象,而網友們對“審美修正”話題的關注也體現出新時代女性的自信自主、獨立智慧。這預示着多元審美標準的迴歸、社會審美文化的“解綁”,新時代的女性正逐漸恢復“人本位”與“女本位”,更多的“她們”已產生自我意識的覺醒,一種平等健康的審美觀與身體觀正日趨強大。詩人濟慈説,美的事物是永恆的喜悦。這種喜悦來自欣賞自己的美、展示真正的美!

來源:新華社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31 字。

轉載請註明: “這屆奧運會修正了我的審美”——對話新時代的女性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