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城鄉建設當常懷敬畏

城鄉建設從來就不是獨立於政治、社會、文化、生態之外,自成一個封閉循環的系統

近日召開的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系統總結了近年來推進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發展的成功做法和經驗,其中之一就是“必須堅持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建設好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是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對美好生活需求的迫切需要。

城鄉建設從來就不是獨立於政治、社會、文化、生態之外,自成一個封閉循環的系統,特別是在現代社會,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領域之間具有很強的關聯性,且日益呈現出水乳交融、互相影響的特點。正因為城鄉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所以需要樹立系統思維,綜合考慮現實和歷史、物質和文化、發展和生態等多方面因素,既要會算小賬,更要會算大賬、長遠賬、根本賬。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就是推進城鄉建設要把握好的重要方面。

一個地方擁有深沉豐厚的歷史底藴、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山清水秀的生態環境,對滋養豐富人的精神世界、保障人民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它們也是促進發展、吸引投資、聚集人氣的獨特優勢和重要基礎,一旦失去就難以復原甚至無法再生,也不可替代,應當切實保護好。歷史、文化和生態資源還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它們短期內可能不僅不能給一個地方帶來經濟效益,反而需要較大的投入去保護、修復它們,這是一些地方急功近利、為追求短期經濟利益而破壞歷史、文化和生態資源的重要原因。各級領導幹部只有掌握歷史知識、厚植文化底藴、強化生態觀念,才能做到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為一個地方的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

因“敬”生“畏”,“敬”大於“畏”,這是經過真切體會、深刻理解、高度認同後發自內心的一種價值堅守。敬畏歷史,需要我們尊重歷史發展規律,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有價值的歷史遺產;敬畏文化,需要我們保護、傳承優秀文化,對之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敬畏生態,需要我們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保護生態和促進發展良性互動之路。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體現了共同的價值觀、權力觀、政績觀,那就是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近年來,一些地方在城鄉建設中“換一任領導改一次規劃”,漠視歷史、漠視文化、漠視生態的事情偶有發生,造成較大的損失。典型的例子,就是有的地方為片面追求土地開發的短期經濟效益,在城市改造中大拆大建、拆真建假,破壞傳統歷史文化風貌,破壞具有保護價值的老建築、古民居和傳統街巷,破壞原有的地形地貌,隨意砍伐或移植老樹,隨意改變或侵佔河湖水系,等等。這些做法割斷了城市的歷史文脈,損害了地域文化傳承,破壞了自然生態環境,傷害了市民對城市的美好記憶和深厚感情。

中辦、國辦不久前印發的《關於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意見》開篇就指出,在城鄉建設中系統保護、利用、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鮮明體現了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的理念,對延續歷史文脈、推動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心有敬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各級領導幹部應當把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尊重發展規律,尊重生態環境,尊重歷史文化,尊重羣眾訴求,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加強審批監管,完善專家論證、公眾參與、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等程序,不斷提升城鄉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黃琳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41 字。

轉載請註明: 推進城鄉建設當常懷敬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