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智能相對論,作者|佘凱文
2014年,在貴州省貴陽市的西南部與安順市東北部結合部誕生了國家級新區之一的“貴安新區”,或許你此前從未聽説過這裏,但這裏卻成為今年全國“最熱鬧”的地方之一。
今年2月“東數西算”戰略正式啓動,將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8地啓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並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羣,而貴安數據中心集羣正是國家部署的8大算力樞紐節點之一。
截止目前,貴安在建及投入運行數據中心已接近20個,包括華為、騰訊、移動、聯通、電信、蘋果都在貴安佈局了超大型數據中心,還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奔赴貴安,如3月貴安美的雲項目正式簽約落地。
“東數西算”戰略下,數據中心的建設浪潮着實讓貴安火了一把,但可以肯定的是,隨着數據中心建設的全面展開,被帶火的絕不止一個貴安。
佈局“數據中心”成“東數西算”戰略制高點討論東數西算的真正意義,一般都認為主要在於“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對於大數據的應用所帶來的非凡價值,主要體現於它將進一步實現數據流通,從而打通數據孤島,在提高算力的同時,憑藉西部資源和技術措施降低數據成本,讓整個算力供給體系實現升級。
此外,數據中心還承載了數字經濟運轉的基本功能,是AI、雲計算、區塊鏈等應用運行都無法背離的底層支持,其重要性和戰略地位不言而喻。
目前來看,我國在基礎算力方面存在着明顯的不平衡,東多西少,國內1/3的數據中心扎堆集中在北上廣三地。神州數碼認為“建設數據中心的數量與當地經濟發展情況密切相關。此外,數據中心的需求本身對於企業就具備一定門檻,需要客户自身的數字化水平達到一定的程度,而對於數字化程度較低企業可能不會有這樣的需求。”
可見大數據算力同樣在遵循市場供需原則,長期以來國內大部分互聯網公司、科技公司乃至規模以上的大型企業都集中在東部,造就了東部旺盛的算力需求,吸引了大量數據中心聚集發展。
然而,東部地區尤其是一線城市受制於土地、電力等資源限制,各類政策對數據中心建設要求較高。與之相反的西部地區,不僅具備優異的自然環境、資源條件相對較好,且需求較少,這也就形成了“數據中心區域內供需矛盾”。“東數西算”工程實施的宗旨就在於進一步推動我國算力產業的優化佈局。
此前美的數據中心選址貴安,正是因為隨着數字技術在美的集團各個領域全面持續滲透,對算力的需求十分迫切。要滿足增長的需求,前提是需要一個更大規模、更高效的數據中心。而貴安是“東數西算”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具有安全、可靠、穩定、成熟的環境,具備全國最大的金融數據產業鏈、服務器產業鏈和三大運營商網絡資源,從而滿足了美的對於新數據中心的需求。
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截至目前,我國數據中心規模已達500萬標準機架,算力達到130EFLOPS(每秒一萬三千億億次浮點運算)。隨着數字技術向經濟社會各領域全面持續滲透,全社會對算力需求仍十分迫切,預計每年仍將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
IDC此前發佈數據顯示,2021年用户對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投資持續上漲,全球服務器市場出貨量和銷售額分別為1353.9萬台和992.2億美元,同比增長6.9%和6.4%。中國市場表現尤為強勁,銷售額達到250.9億美元,同比增長12.7%,持續領漲全球。而ICT research研究顯示,當前中國數據中心每年新增投資規模在1800—2000億元人民幣左右。
截止目前,有關數據中心的建設運營,已經吸引了來自各行業巨頭的目光,像傳統電信運營商自不用説,移動、電信、聯通三家就佔據了IDC市場50%以上份額,之外如雲計算玩家,華為雲、阿里雲、騰訊雲、百度雲等,如科技企業,萬國數據、神州數碼等,甚至還有地產企業,如萬科、萬達等,他們或者早已進入IDC行業,或者正加快腳步搶灘。
但是關於數據中心的建設及運營,也不是説搞就能搞,例如疫情期間因線上業務量激增,造成許多數據中心出現了運維難度大、業務“宕機”的情況,充分體現了數據中心強大與否對於數字經濟的重要性。工作模式的根本轉變及業務需求的擴張,使得當下對於數據中心的穩定性、運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降本高效、綠色環保”這一次魚與熊掌需兼得在“新基建”、“東數西算”、“雙碳”等多重戰略的全力推進下,更多以IDC為基礎設施的需求將不斷擴大,對於IDC建設及運營商來説無疑是有利的,然而機會的背後必然也藴含着更大的挑戰。所以,建設新時代的數據中心,一是要解決老問題,二是要滿足新需求。
什麼是老問題?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數據中心的運營成本,另一個則是綠色環保問題。
對此,不同玩家都有着不同的對應措施,如神州數碼認為“在綠色、高效這一塊,傳統超算中心主要採用高額的一次性固資投入,但算力需求無法達到上限時,會造成較大浪費,導致整體效率較低。像其參與建設運營的廈門鯤鵬超算中心採用雲化基礎架構,可根據市場實際需求進行擴容,從而避免了一次性高額的固資投入以及設備空運行導致的資源浪費,顯著降低超算服務成本。”
又比如在環保方面,聯想此前推出了全新的“温水水冷”技術,簡單來説就是通過温水流動直接帶走熱量,保障服務器正常運行。相比較風冷模式,“温水水冷”能使PUE最低達1.1以下,且使用50℃的温水水冷技術,可以提升高性能機房算力的5%,能耗比以往降低42%。“温水水冷”還能實現“熱能回收”,現階段,聯想已經開始嘗試將多餘熱能應用於如大樓供暖、泳池加熱等諸多環節,實現了能源的循環再利用,產生了新的“碳補償”。
而新需求則主要體現在供需平衡及彈性需求的滿足。
華為雲告訴《智能相對論》“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客户獲取、能耗、網絡互聯質量與成本問題,華為雲根據時延來決定數據中心的冷、温、熱佈局。(按照數據被使用的頻繁程度,數據可以被分為熱數據、温數據和冷數據,所謂冷數據是指訪問頻率低的數據,熱數據反之)冷服務主要建在低成本地方,温服務可以貼近沿海的低成本地方,熱服務主要佈局在貼近客户需求的地方。”
因“冷温熱”數據及時延問題的存在,造就了華為雲數據中心的差異化佈局,形成了貴安、烏蘭察布一南一北兩大雲數據中心,還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地區佈局了三大核心數據中心。
而神州數碼則是通過異構的多算力平台,能提供差異化的異構算力,並鼓勵能有更多的客户開發創新的業務應用,從場景端能用更多的需要超算的應用場景,這樣才能形成良性的共同發展。
即便IDC行業在國內已經有了多年積累,但面對不斷出現的新需求、新問題依舊需要參與者不斷以新技術、新模式進行替代或覆蓋,可以説現階段所有參與IDC賽道的玩家仍是在不停試錯,都在試圖抓住這一波浪潮,成為站到風口上的人。畢竟行業未來的潛能可能比想象中還要巨大。
搶跑未來,數據中心該如何做?數據中心成為新基建數字化轉型的基礎底座,為更多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應用創新提供高標準平台,通過數據匯聚、數據治理、數據挖掘,形成規模化的數字資產,產生更廣泛的數據價值。
所以,想要在IDC行業面向未來,還有兩個方面的問題值得關注,首先是數據中心如何滿足不同行業的使用需求,將成為數據中心的硬指標;其次,如何使數據中心更加具備經濟性,這一點將成為包括資本、建設及運營方共同的焦點。
數據中心不僅要受PUE(電能利用效率)、CUE(碳利用效率)、WUE(水利用效率)等硬性的共同的政策指標的約束,不同行業、不同用户還會根據其業務特點和業務價值,對TCO、可用性/可靠性、性能等運營指標賦予不同的權重,並在規劃、設計、建設中實施。
例如,金融等行業對於可靠性、可用性的追求;即時類應用對於數據中心低TCO的需求;智能網聯汽車、智能交通等行業對於低時延的苛刻。
這些差異化需求與能力,也成為現如今IDC建設及運營企業的着力方向,像神州數碼依託雲計算技術架構,實現了提供了包括鯤鵬ARM、GPU等在內的多樣化算力,更以產業實際需求為導向,提供大數據服務、人工智能等新型超算服務支持,以及包括大數據集羣、雲搜索、雲數據庫、三維渲染、微服務、容器等多樣化的超算服務。如今業務覆蓋建築、醫療、氣象、公共安全等諸多領域。
而華為雲則能提供大企業上雲、大數據、雲存儲、雲手機、雲渲染、五大核心解決方案,面對不同場景提供多樣化服務,並不斷吸引影視製作、汽車、家居、生物醫藥等高計算資源消耗的企業客户優先選擇綠色低碳的西部節點。
至於提升數據中心的經濟性,或許可以重數據中心建設及運營模式上切入。現階段大量數據中心都是企業自主建設加運營,然而也有數據中心所有權和運營權分離的模式,後一種方式或許就更具經濟性。
對此《智能相對論》詢問了行業人士,在神州數碼看來“這個需要根據數據中心的規模來考量,數據中心是一種規模效應顯著的基礎設施,當然是設備密度越高,效率越高,集約化建設也更有利於發揮其基礎設施的功效。但對於算力基礎設施等“新基建”領域來看,所有權和運營權分離其實更有助於成本的控制以及行業的發展。”
“這種現象有一定的優越性,比如由政府出資建設數據中心,或者由多家企業投資成立公共法人體來掌控數據中心,再由專業公司來進行建設運營,可以更高效的從技術上發揮數據中心的作用,避免給企業更大的重資產投入壓力,降低投資風險。同時也能更好的發揮數據中心的基建屬性和作用,對數字經濟的發展有更大的好處。”
當然,未來智能化、雲化、邊緣化、超大規模化,這些都將成為數據中心未來的發展的方向。特別是智能化,如今“智算中心”的概念已被提出,浪潮信息副總裁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智算中心將成未來數據中心演進方向”。而美的也將“數智驅動”提升為了集團四大戰略路徑之一。
無論如何,數據中心在未來都有擁有着光明的前景,在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建設推進,相信也將有更多的“貴安”因“數據中心”被人們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