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打通梗阻 暢通血脈

由 仝海燕 發佈於 綜合

  “着力適應羣眾需求”“破解投資難題”“挖掘自身潛力”……政府工作報告對“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進行了一系列部署。落實這一戰略,意味着要瞄準“梗阻”,暢通“血脈”,為國民經濟注入強勁活力,讓經濟運行更加“氣血充盈”,讓生產與消費形成良性循環。

  正像氣血通暢關乎人的健康一樣,經濟循環是否通暢也關乎着經濟的健康水平與發展能力。要想真正擴大內需,需要在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中切實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充分發揮好14億多人的美好生活需求所彙集成的超大國內市場規模優勢,不斷增強中國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暢通循環,就要打通“堵點”。影響擴大內需的堵點,在於供需不匹配。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內涵日益豐富,期盼更優質的教育、更完備的醫療、更舒適的居住、更優美的環境。服務美好生活,必須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補齊需求短板,促進消費升級,鼓勵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發展,壯大定製、體驗、智能、時尚等新型消費,發展綠色健康消費。

  增強動力,需要引來“活水”。擴大內需,不僅要發揮消費基礎作用,還要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如果缺少有效投資,消費也就失去了支撐力量,變成“無源之水”,要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原則,讓市場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找準促進投資與擴大消費的結合點,調動社會資本投資積極性;發揮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引導效應,引導資金投向有利於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強薄弱環節建設、增加公共產品與服務供給的項目。讓今天的投資真正變成明天的供給。

  更進一步,還需深挖“潛力”。消費在去年又重新回到了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這讓我們看到其中的巨大潛力。同時,也不得不警醒當前依然複雜的環境,世紀疫情影響尚未消退,減弱消費因素仍舊存在。頂住壓力穩消費,核心在於穩住就業和提高收入,通過完善政策配套、優化營商環境、提高供給水平、統籌國內國外兩個市場,讓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更加強大。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只要我們持續擴大內需,辦好自己的事情,定能在激發活力、增強韌性中獲得優勢、把握未來、贏得主動。(經濟日報記者 萬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