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五座SUV 我還很智能 對了,我還是一輛smart
【太平洋汽車網 新車頻道】自1998年量產以來,smart的設計初衷都是為了應對歐洲狹窄街道和私人通勤用途,於是造就了3米不到的微型身段和靈活操控。但對於講究實用性的中國消費者來講,smart就變成了一件享樂性質濃厚的大玩具,跟實用似乎並不沾邊。不過這次,smart帶來了smart精靈#1,或者會令您徹底改觀,這款新車是戴姆勒和吉利聯姻的首款純電動緊湊型SUV,smart的命名方法十分獨特,以"#"(讀音:hashtag)加上數字的方法進行命名,而尺寸也是smart史上最強壯的一員,無論設計理念還是造型風格可以稱得上是smart歷史上最激烈的變革,同時也奠定未來品牌的家族化設計風格走向。
smart終於長大了 車身寬度比肩C級
如果眼前這輛新車的logo,或許讓人真認不出眼前的SUV就是smart的新成員,畢竟它的變革實在太大了。印象中的smart都是可愛得猶如玩具車般小巧,雙門版2695mm的長度無論到哪都非常扎眼,哪怕是四門版的smart forfour也僅3.5米不到。但這次smart精靈#1把過往熟悉的smart元素全部砍掉,一切重頭再來,全車大量採用曲面來營造雕塑感的視覺效果,時髦的前後貫穿式大燈、懸浮式車頂以及EV味濃郁低風阻輪轂都......處處皆體現了中德設計團隊的靈感激盪。唯一不變的,大概是身上的玩樂風味和摩登靈巧。
奔馳的設計團隊為smart精靈#1注入全新的設計哲學——"感性·靈鋭",強調"Less is more(少即是多)"的簡約風格,因此新車出來的效果並沒有近年常見的新車那般繁雜,而是渾身被簡潔、雕塑感強烈的線條包裹起來,讓新車結合了現代感和圓潤可愛的風格。
(對比去年慕尼黑髮布的概念車,可見其設計完成度已經高,並沒有太多誇張的元素或者是天馬行空的想法,因此量產版也得以繼承了前者90%的神韻)
在概念車上,smart精靈#1的梯形"大嘴"佈滿LED小燈,能通過環車身智能音樂燈語系統和車載音樂進行互動,呈現"律動光語"特效,而量產版則去掉了這個略微浮誇的裝飾,變成較為常規的網狀裝飾板,兩側相比概念車增加了縱向的導風槽。不過,裏面隱藏了AGS主動進氣格柵,可改變進氣格柵得開閉來控制進氣量及風阻。另外,貫穿前臉的LED矩陣大燈帶為兩側Y字形設計,除了少了些複雜的三角花紋裝飾之外,其餘均繼承了概念車的設計。
由於smart已經從當年的小可愛晉身成SUV了,為了保持smart慣有的小巧感,設計團隊賦予新車超短前後懸佈局和18/19英寸輪轂,從A柱到D柱也弄得非常陡直,頗有幾分MINI Cooper的神韻,使車身側面顯得極為緊湊靈巧,一方面突出了呆萌感,另一方面也便於挖掘更多的乘員空間。
(目前官方釋出了兩款19英寸輪轂,尺寸為235/45 R19,而國產後還會提供18英寸可選。近乎全封閉式的低風阻式造型是電動車時代慣用的處理手法,放在可愛的smart身上也毫無違和感,其中一款佈滿棋盤般的方格花紋,不知設計師是否從奢侈品包包上獲取靈感?)
(smart精靈#1在研發的時候,在位於重慶的中國汽研汽車風洞中心作為測試場地,並錄得0.29的超低風阻係數,其中,隱藏式門把手、空氣動力學輪轂以及全系標配的主動式進氣格柵等設計功不可沒。)
smart精靈#1的環形車頂造型堪稱精彩的一筆,其外殼來到D柱位置的時候並不與側窗線下沿連接,而是把線條回收起來繼續往後擋風玻璃上勾勒,使得車頂像戰士頭盔般鑲嵌上去,視覺上充滿懸浮感和立體感。
(D柱上貼上巨大而醒目的smart品牌LOGO,一來避免這塊空地太無聊,而來也能提醒過往路人這是一輛smart)
尾部設計同樣忠於概念車,內凹的尾門曲線乾脆利落,貫穿式尾燈的形狀與頭燈相呼應,設計靈感相信還受到了奔馳EQ系列的影響,而略顯方正愣直的線條令小編莫名想起奔馳GLB。另外,為了凸顯幾分SUV的粗獷感,在車身側面呈現上升狀態的下腰線、前後保險槓等地方都嵌上銀灰色或黃銅色的護板,雖然你我都知道這款可愛的SUV肯定和“越野”不沾邊,但至少精緻度又提高了不少,契合了都市小車的定位。
(Y字形尾燈呼應主題設計,亮起時更能發現LED燈帶中藴藏璀璨光影細節,設計師在新車造型上注入的心思可見一斑)
如果只講smart精靈#1有多“強壯”,可能各位還未能有概念,通過數據對比或會更直觀。smart歷史上最修長的車型為2004年的初代smart forfour,其長度為3752mm,但精靈#1的長寬高已經達到4270X1822X1636mm,一舉超越所有smart前輩,其寬度甚至可以比肩奔馳C級(1820mm)!當然,身材的膨脹也會給車廂帶來益處,新車的駕乘空間也並非老款smartfofour能夠比擬。
裝潢宛如精美首飾盒 智能車機/實用空間一概不落
為了融入數字化潮流,精靈#1的車廂佈局和與概念車基本相同,豐富而又亮眼的材質已經完全撇脱老smart簡陋感,新車把大量按鍵移走,大部分功能被集成在12.8英寸的3D觸控屏之內;另外,為了烘托“輕奢風”的主題風格,還有遊走貫穿車內各處的64色氛圍燈(帶有20檔亮度可調),就連出風口都有嵌入了氛圍燈,估計是師承奔馳裝潢手段。
smart給新車配備了專屬APP及可個性化定製的信息娛樂人機交互界面,還打造了一個“smart靈感星球”作為智能人機交互系統的核心元素,基於人工智能AI技術的精靈助手Avatar估計像蔚來的NOMI那樣可以跟用户交流,並處理各項指令。由於原廠尚未釋出更多關於車機的功能和界面,暫時也未能得知其智能化程度究竟有多高,不過從官圖中的UI設計品味來看,還是令人相當期待的。此外,smart更打造了以APP、車機系統為核心觸點的一系列數字化生態服務,用户通過專屬smart ID便能無縫體驗smart數字世界,車主也可以用手機APP來遠程控制車輛。
廠方宣稱,為了詮釋“軟件定義汽車”理念,smart精靈#1其配備的高集成、高性能算力架構,帶來強大的OTA動態實時更新功能,整車超過75%的ECU電子控制單元都可實現遠程持續升級 。
新車提供了HUD抬頭顯示,其液晶儀表盤為造型獨特的9.2英寸細長條狀設計,UI佈局清爽簡潔,品味在線,不過由於尺寸過於小巧,這塊小屏幕是否方便駕駛者讀取行車信息,仍有待考究。
(車廂各處細節材質、配置和做工都頗為考究,符合其豪華精緻的品牌背景,如果説坐進老smart還需要令人糾結一番買不買,那麼新款完全可以令人打消疑慮。)
(smart精靈#1的beats音響系統由一個放大器和13個揚聲器組成,其中包括一個低音炮)
座椅佈局方面,新車終於告別過去不實用的"罪名",第二排座椅支持四六分割,並且可前後滑動、放平,前行李箱為15L,可放充電線纜,而後行李箱在座椅不同狀態的情況下可實現323L至986L的儲物空間。另外還提供了面積巨大的全景天窗,進一步釋放開揚感。
基於吉利浩瀚SEA架構打造 告別孱弱動力
smart精靈#1最大的亮點之一,就是其基於吉利浩瀚SEA架構打造,新車永磁同步電機被安放在後橋上,最高功率200kW,峯值扭矩343N·m,最高車速180km/h。其百公里加速時間僅為 6.7s。新車搭載了66kWh的三元鋰電池組,使用7.2kW交流充電樁充電時,5-80%電量小於7.5小時,並最高支持150kW的直流超速充電,5-80%的充電時間小於30分鐘。在 CLTC工況下,續航里程達560km,WLTP工況續航里程則在420-440km之間。
(吉利浩瀚SEA架構)
在新車開發之時,廠方將測試車置於氣温接近零下40度的內蒙古牙克石冬季試驗場,用以考驗電池温控系統和抗寒性能。在低温情況下,該系統可預加熱電池,確保其處於最佳工況,從而提升充電及輸出效率。通過smart汽車APP或車機系統,駕乘者可預設出行時間,smart精靈#1可據此智能啓動電池加熱。
在駕駛輔助系統方面,smart精靈#1也完整提供了 L2 級別的駕駛輔助,包括自適應巡航(ACC)、車道保持輔助(LKA)、交通擁堵輔助(TJA)、自動泊車輔助(APA)和自適應近遠光燈調節等功能。
純電smart尷尬過往 新車能否挽救局面?
smart對於電動化的嘗試其實早在2006年就已經開始,當時smart電動車系列被稱為smart electric drive,初期主要針對Smart Fortwo進行純電化改造,使用13.2kWh的鈉鎳氯化Zebra電池,僅能輸出30kW和帶來110km的續航。到了2009年,純電Smart Fortwo在聖地亞哥、阿姆斯特丹和温哥華設立試點,被較大規模地推向租賃和共享汽車市場,但受限於車身尺寸和當時的電動車技術,鋰離子電池容量難以擴大,最長續航仍只有135km(NDEC),而且還需要3小時才能將其容量的 20% 充電至 80%(使用230V插座)。
2017年,smart electric drive來到第四代,為了與梅賽德斯-奔馳EQ品牌保持統一性,戴姆勒在2018年3月將其更名為smart EQ。然而,即使已經發展了10年,純電smart在動力和續航上仍顯得非常尷尬,所有車型均搭載最大功率為60kW,峯值扭矩160N·m的驅動電機,電池容量為17.6kWh,NEDC工況續航里程僅為159km,快充模式下10%充至80%的電量為40分鐘。
與此同時,全球微型汽油車市場不斷萎縮,奔馳所在的豪華車領域有了充足利潤空間後,更無暇顧及微型車市場中的蠅頭小利。2018年,smart全球銷量為128802輛,同比數據再次下滑4.6%。當年在美國市場僅售出了1276輛smart 汽車。據統計網站Carsalesbase的資料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smart在美國的銷量跌至231輛,不久後,smart正式撤出美國和加拿大市場。自戴姆勒集團正式控股smart品牌間的19年內,累計虧損已經達到40億歐元。
如此一來,smart除了變成智能+電動化室之外,似乎別無出路,當然,由於smart名氣尚在,其“個頭小、好停車”的特徵在純電時代一樣大有市場,況且有吉利和奔馳保駕護航,好好地利用自身優勢並識時務地跟隨潮流造車,未來總不會太差。
在2018年2月,吉利就花費了大概604億元收購戴姆勒股份公司9.69%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2019年3月28月,戴姆勒集團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宣佈雙方成立合資公司,決定在全球範圍內聯合運營和推動smart品牌轉型,試圖將smart打造成為高端電動智能汽車品牌,以後smart精靈#1將在西安生產,並銷往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
那smart品牌是會像傳統品牌一樣開設4S店,還是像特斯拉這些造車新勢力品牌那樣採用直營模式?都不是,smart品牌將會採用“用户中心、數字驅動”為核心理念的D2C直銷代理商業模式,它的專賣店不需要像傳統4S店那樣擔心進貨、壓庫存等問題,也不會像直營店那樣冷落客户,畢竟客户就是上帝,給消費者提供優質的服務將會是smart專賣店的一大亮點。在我看來,這就像是4S店和直營店的折中選擇,有點像加盟店或者代理店,只不過這些店鋪的資金壓力更小,沒有庫存壓力。
編輯點評
此前smart精靈#1概念車亮相廣州時,有消息指量產車型的價格區間將在20-25萬元間,其競爭對手當然會直指下一代MINI。兩者同樣有奔馳寶馬作為品牌背書,也是走高價精緻路線,不過,smart面對的情況則要更加嚴峻,畢竟MINI多年來經營良好,無論是產品矩陣的廣度、用户社羣的建設等都做得成熟且有聲有色。雖然smart精靈#1在產品打造誠意不少,但畢竟是品牌的一次鉅變,要再次説服消費者投向全新的smart陣營,或者真要加把勁才行。(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楊嘉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