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雨燕(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長沙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財富,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提出,愛國主義教育要注重落細落小落實、日常經常平常。這對於當前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融入日常,貼近生活深化愛國主義體驗
愛國主義是一種崇高的情感,愛國主義教育因而具有神聖性和理想性。人是現實生活中的人,人的德性根植於現實生活之中。融入日常的愛國主義更為真實、更加鮮活、更接地氣,更能增加情感體驗,促進情感認同、習慣養成和行為自覺。
把真實生活當作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資源。愛國主義不是空洞的理論和口號,要立足現實、聯繫生活,結合時代特徵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具備堅實的現實基礎,要講好新時代普通人的愛國主義故事。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逆行者”展現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守護開山島的“人民楷模”王繼才呈現的赤子情懷;脱貧攻堅楷模踐行的初心使命等,都是愛國主義教育最鮮活的素材。
把真實生活過程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途徑。愛國是具體的、現實的,其滲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愛國要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依託祖國自然人文景觀和重大工程開展教育,通過宣傳展示、體驗感受等多種方式,引導人們領略壯美河山,投身美麗中國建設;愛國要愛祖國燦爛文化,通過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健康、富有價值內涵的民俗文化活動,引導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進家國情懷。
注重經常,久久為功昇華愛國主義認知
國慶節、建軍節、建黨百年等重要時間節點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最佳契機。同時,愛國主義教育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不能“畢其功於一役”,而要長久地、經常地進行,要一以貫之、鍥而不捨、久久為功。
在國民教育全過程中貫穿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點羣體,學校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陣地,要形成大中小學一體化的愛國主義教育體系。小學階段,採用講故事、唱愛國歌曲等趣味性活動進行愛父母、愛學校、講文明、講禮貌、守公德的教育,着眼於情感啓蒙和習慣養成;中學階段,將愛國主義教育內容融入學科教材和教育教學中,着重講授愛國史實、傳統文化、現實國情等,激發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大學階段,將愛國主義教育與哲學社會科學相關專業課程有機結合,藉助概念推演和理論論證,引導大學生從理性高度理解愛國主義的本質是堅持愛國與愛黨、愛社會主義的統一,從而以堅定的信念、真摯的情感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爭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在主題教育全方位中昇華愛國主義認知。廣泛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引導學生深刻認識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社會主義道路、選擇改革開放的歷史必然性,凝聚起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強大力量。
着眼平常,潛移默化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特殊時期重大場合轟轟烈烈的愛國主義教育對於激發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愛國主義更是一種隱性教育,還需要着眼平常,使人們隨時隨地受到愛國主義的感染與薰陶,在潛移默化中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在全社會營造愛國主義濃厚氛圍。用好先進典型的榜樣力量,通過大力宣傳英雄模範如對黨忠誠奉獻一生的老英雄張富清、一生獻給國家科學事業的黃大年、水稻之父袁隆平、時代楷模張桂梅等的先進事蹟,引導人們把對榜樣的敬仰和感動轉化為幹事創業、精忠報國的實際行動;創作愛國主義的精品力作,如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通過講述普通人與國家之間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動人故事,激發羣眾共同的愛國情懷;用好傳統和現代的各種宣傳載體,宣傳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等,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讓愛國主義充盈網絡空間。面對“無人不網”“無處不網”的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要主動開闢、利用、淨化和佔領網絡的強大陣地,唱響互聯網愛國主義主旋律。依託網絡傳播平台,傳播主流輿論、講好中國故事、凝聚民眾共識。運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等新技術新產品,創作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優秀網絡文化作品。
《光明日報》( 2021年10月05日 05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