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合龍 陳驥旻 攝
中新網深圳6月11日電 題:“深中”海底“牽手”:歷時5年,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合龍
中新網記者 蔡敏婕
“海底長城”合龍,“深中牽手”成功。廣東省交通集團11日發佈消息稱,世界最長最寬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最終接頭推出,貫通測量結果表明,實現了與東側E24管節精準對接。歷時5年,這座“海底長城”合龍,深圳和中山在伶仃洋海底實現“牽手”。
此前,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已由東西兩側往中間依次沉放對接了31個管節。6月8日開始最後一個管節(E23)及最終接頭的整體浮運安裝,目前完成最終接頭推出對接,共用時近70個小時,一舉實現關鍵控制性工程突破,為深中通道衝刺2024年通車目標邁出重要一步。
深中通道是粵港澳大灣區核心交通樞紐工程,全長24公里,集“橋、島、隧、水下互通”於一體。其中,海底隧道長約6.8公里,包含沉管段約5公里,由32個管節及1個最終接頭組成。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順利合龍,為打造環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提速,進一步提高粵港澳大灣區的‘硬聯通’和‘軟聯通’水平。”廣東交通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鄧小華表示。
海底繡花:打造基牀
據瞭解,海底沉管隧道工程共分為三大關鍵技術:基礎處理、管節浮運安裝及接頭處理。其中,基礎處理的要求極高,海底20米至40米深處基槽開挖精度、碎石整平精度均要求達到亞米級,堪稱“海底繡花”。
隧道基槽開挖是沉管管節安裝的第一道工序。“深中通道海底隧道位於珠江口,水文泥沙複雜、基槽回淤強度大。”負責沉管隧道基槽開挖的中交廣航局深中通道項目部常務副經理楊景鵬説,自2019年起至今,共完成了3500萬立方米的疏浚作業,完成了約26.5萬立方米的海底礁石破除。挖出來的泥沙,可以裝滿14000個國際標準游泳池。
“一航津平2”是當前世界上先進的沉管隧道基槽碎石整平船,在完成基槽清淤、深層水泥攪拌樁、塊石拋填後,基槽碎石整平船在其上方均勻鋪設1米厚的碎石層。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項目部常務副總工程師寧進進説:“鋪設完成後,碎石層的平整度可以控制在正負4釐米內,為沉管管節及最終接頭鋪上一層‘舒適’的牀墊。”
鋼鐵長城:鑄就身軀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長約6.8公里,總用鋼量約32萬噸。其中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長約5公里,分為32個管節(26個標準管節、6個非標管節)和1個最終接頭。按照施工計劃,必須要達到每月出廠一節鋼殼的速度,才能滿足項目建設需要。為此,深中通道項目部門打造了大型鋼結構“智能製造四線一系統”,提高焊接的質量和速度。
鋼殼製造完成後,由中交四航局桂山島沉管預製廠負責23個管節的預製,保利長大黃埔文衝龍穴島沉管預製廠負責9個管節的預製,兩處均採用智能澆築系統進行自密實混凝土的澆築。據瞭解,深中通道鋼殼沉管管節共澆築了近90萬立方米的自密實混凝土,檢測表明,混凝土填充密實性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沉管安裝:毫米級標準
為了實現超長距離(50公里)的安全浮運,並進一步提升沉管安裝的精度,深中通道研發了沉管浮運安裝一體船“一航津安1”,它是沉管運輸安裝專用船舶,可滿足8萬噸級沉管50公里超長距離安全浮運安裝作業,沉管浮運安裝效率較傳統工藝提升一倍以上。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全部管節的平面對接精度均控制在20毫米以內,其中有15個管節達到了10毫米以內的“毫米級”安裝精度。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鍾輝虹説:“沉管浮運安裝一體船革新了世界沉管浮運安裝工藝,將世界沉管安裝的釐米級標準,提升至中國的毫米級標準。”
灣區脊樑:加速連通
深中通道處於珠江出海口下游、粵港澳大灣區的幾何中心,是珠江東岸“深莞惠”與西岸“珠中江”兩大城市組團間唯一的公路直連通道,是當前世界上建設難度最高的跨海集羣工程之一。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總工辦主任劉健説,目前,海底隧道實現合龍,將開展最終接頭後焊段施工等,計劃11月實現隧道貫通;橋樑工程已經合龍,人工島工程按計劃推進,路面、機電、房建交安和管內工程已經全面展開,正向2024年項目建成通車衝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