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男子找姐姐借錢被拒,親戚羣裏求助:父母過世後,我姐把我拉黑了

由 仝海燕 發佈於 綜合

我在知乎裏曾經看過一個話題,你見過最好聽的名字是什麼?

很多人分享了自己祖輩兒的名字,很多都驚豔了時光,充滿着文人墨客的書卷氣。

比如“和笙”、“暮昭”。

每一個名字,即便你聽不懂其中的寓意,也能從字面上體會到最淺顯的視覺享受。

有人説,後來的名字,都變的很粗俗淺顯了,沒有那麼晦澀,讓人一聽就懂,但就少了一點兒韻味在裏面。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變遷,你不能説他不好,到如今看來,總覺得土裏土氣,不大有內涵,可這些名字也見證了一段曾經的歷史。

就比如説,某一個特定的年代,也就是我們的父輩,他們的名字都相當的光輝、偉大、正派,

一個名字總有一定的含義在裏面,都藴藏着祖輩對晚輩的期許。

雖然現在有很多的年輕家長,名字起得隨意而奇特,也不影響他們身為父母傳遞給孩子的一種生活態度。

就比如説前幾天剛看到的熱搜,有個孩子被起名為“車釐子”,很多人覺得奇葩,我卻覺得沒什麼不可以。

我想這個孩子以後一定會是班裏第一個被想起的孩子,以後也是最難被忘記的,這個名字會給他帶來一些快樂,也會帶來一些困擾,不過我想,有沒有內涵已經不重要了,它依舊是個可愛又有趣的名字。

可有一類名字,我是無論如何也喜歡不起來,至於它內裏深藏的含義,我寧願不懂,也不想懂。

招弟是家裏的第二個孩子,她曾經有個大姐,這是後來聽父母提起才知道的。招弟沒有見過她,因為大姐剛出生,就被奶奶抱到了別人家去,換了家裏三個月的糧食。

不過後來聽説,大姐被抱到的人家不能生養,但家庭條件很不錯,大姐一直被當成親生孩子看待,過得一直都還不錯,嫁人後過得一生順遂。

招弟本來和大姐應該有着一樣的命運,但後來不知道怎麼的,就被留了下來,按照父母的説法,是她小時候太瘦,看起來養不活,沒人家可收,所以只好自己養着。

本來以為活不了,結果招弟的生命很頑強,硬是靠着一點米漿活了下來,一歲的時候才被取名為招弟。

後來招弟也有可能被送走的,但是因為她起了名字以後不久,母親便懷了孕,生了一個男孩,家裏的人都覺得這是招弟的功勞,真的為家裏招來了一個弟弟,招弟便在家裏安定地留了下來。

家裏很窮,父母一直在外面勞作,弟弟是招弟一手帶大的,她不過比弟弟大兩歲,可五歲的時候便把弟弟用繩子捆在背後,割豬草餵豬,下地幹農活,一樣也沒落下過。

再大一點,不管去哪裏,她都要把弟弟帶着,因為弟弟這個小尾巴,她沒有任何私人空間,也沒有人願意和她做朋友。

上學是招弟最輕鬆的一段時光,她不用帶弟弟,也不用考慮其他,看着老師教書的樣子,她心中也有了一個不切實際的嚮往,要是能考出去,也許她也能跟老師一樣,那麼美麗,那麼讓人憧憬。

她努力學習,是班裏最用功的那個孩子,然而即便考的再好,父母也不會誇獎她,反而責怪:“你要是能把學習的精力用在教你弟弟身上就好了。”

不過好在還有書可讀,招弟已經足夠開心。可好景不長,十七歲的時候,招弟的父親在重勞力勞動中出現意外離開了,家裏的勞動力喪失,母親以淚洗面,招弟的堅持已經沒有用了,身為家裏最大的孩子,招弟只能輟學,和同鄉一起去外地的紡織廠打工。

弟弟還在上學,總要把弟弟供出來,家裏才有個盼頭,她工作的錢都寄回家裏,只留下五十塊錢在身上,當做一個月的生活費。

然而兩年後,寄託了招弟夢想的弟弟還是輟學了,她氣哭過,但弟弟卻稱實在是念不下去了,要出去闖蕩另謀出路。

母親也勸招弟:“你弟弟不是塊讀書的料,你就別逼他了,出去打工賺點錢都自己吃喝也行。”

招弟只是長姐,母親都這麼説,她也沒有任何辦法,任由弟弟在外面野蠻生長了好幾年,招弟的只把錢寄回家裏給母親存着,幾年後才知道母親一直都把錢轉手就給了弟弟。

自那以後,招弟才開始留了點兒心眼,存一部分錢留在手裏,可存了一段時間,也會被弟弟以“做生意需要週轉”的理由借走,從來都説借了就還,卻從來沒見過回頭錢。

彼時,招弟已經24歲,母親勸她回來找個人説媒,趕緊嫁了,還能得筆彩禮,讓弟弟也能找個媳婦安定下來。

招弟沒肯,她一直呆在外地不回來,兩年以後,和工廠裏對她一直不錯的男人結了婚,組成了家庭。

結婚的時候沒有房子,沒有錢,更沒有彩禮,領證以後招弟才跟母親先斬後奏,母親因為這件事,對招弟一直心中不滿。

“你就這麼不管你弟弟死活,以後你弟弟找不到媳婦兒,全賴你個自私的東西。”

招弟一直都沒有回家,再難的時候也沒有找過家裏任何人,但給母親寄的生活費從來沒拉下過。

男人勤勞肯幹,招弟也夠拼命,努力了五年終於買了房,日子也終於上了正軌。

招弟的弟弟,娶了個女人,生了個孩子,孩子還沒滿月,女人就跑了。

招弟是聽聞母親抱怨才得知的:“打了一巴掌,跑了就沒回來過,養條狗都該養熟了,一巴掌就撂下孩子跑了,心是鐵做的。”

母親讓招弟給弟弟想辦法再找個媳婦,招弟沒有應聲,母親罵她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招弟任由母親發泄夠了,就是不吭聲。

弟弟又來借錢,招弟沒有給,沒多久,母親的電話又來,聲淚俱下把自己沒了丈夫女兒不孝的故事哭了一遍,掛了電話,招弟麻木的到銀行,給弟弟轉錢,説起了無數次對弟弟説過的話。

“這是我最後一次給你錢。”

弟弟總是滿口答應,拿了錢就沒了音訊,過段時間錢花完了就想起了自己還有個姐姐,再回來,再重複。

今年,招弟的母親很突然地走了,剩下的那點家當首飾早就在招弟回來之前早就被弟弟拿走,老房子也不聲不響變成了人家的資產。招弟沒問,弟弟也沒講。

沒過幾個月,弟弟又故技重施,這一次,招弟拒絕了,聽到弟弟借錢的請求,直接掛了電話。

“父母過世後,我終於解脱了,從此以後,我沒有孃家了,只有丈夫跟孩子。”

招弟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四十歲的弟弟看到後,慌了,急忙聯繫招弟,信息卻顯示着刺眼的紅色問號。

後來親戚們輪番打電話訓斥招弟,她才知道弟弟在家族羣裏求助,控訴父母過世後,她這個做姐姐的把弟弟拉黑了。

招弟沒有理會親戚,切斷了和弟弟所有的聯繫,弟弟找上門過一次,她拿出賬單給弟弟。

“好借好還,再借不難,把之前的還上,再談其他。”

弟弟恨恨離去,從此再也沒有來過。

這是我的一位讀者的真實故事,她今年已經五十多歲,因為弟弟的事情和丈夫年輕時幾乎差點鬧到離婚,好在吵吵鬧鬧半輩子,丈夫還是包容了她,理解了她。最終她也終於在父母都離開以後,得到了解脱。

她這半輩子,一直被“招弟”的使命所束縛,以至於犧牲了自己的一生。

“我的故事其實並不值得一提,我們那個年代的丫頭但凡有弟弟都是這麼過來的,姐姐是弟媳的嫁妝,不公平的事情多了就沒人計較這些了,你隨便問誰都一樣。還是現在的丫頭條件好,想讀書就讀書,嫁人有的選,沒誰再招弟不招弟的了,都是家裏人的寶。”

招弟。

我想你一定的身邊一定也會遇到一兩個名為“招弟”的姑娘,我上小學的時候有個同班的女同學便喚做這個名字,小時候不懂,聽着還覺得挺詩情畫意,長大之後才明白當一個姑娘被起了這樣一個名字,是何種的殘忍。

大學時候,我的同寢室一位室友,名為“多”,當大家知道她上面有個姐姐的時候,也都不由得對這個名字和她的家庭情況產生了偏差聯想。

這個名字讓我的大學室友一直很困擾,一度想改名。

“我從小到大總是被人問,你名字的意思是不是父母覺得你是多餘的,我已經聽夠了,也厭煩了。”

但最終,她還是沒改名,並喜歡上了自己的名字,畢竟父母給她的名字其實並沒有別的意思,只是想讓她得到的東西更多。

可那些叫招弟的,卻是沒有誤解的現實,如同這些女孩的命運一般,那樣的讓人無奈。

我的那位小學同學,小學畢業便沒了蹤影,時隔多年,我也想隔空給她帶句話。

招弟,你現在過得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