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公民報》2月7日文章,原題:印度玩華盛頓的那套“四方安全對話”遊戲外交部長蘇傑生決定在北京冬奧會期間與其他“四方安全對話(QUAD)”國家官員湊到一塊兒的舉動令人震驚。此舉可能會產生不愉快的後果。中國認為QUAD是一個以美國為首的小集團,其目標是“遏制”中國。
傻瓜都知道中國把舉辦冬奧會視為極其重要的時刻。而這正是美國抹黑北京冬奧會的原因。美國人是糟糕的失敗者。他們感到無能為力,因為中國不可阻擋地向前邁進,而美國不可逆轉地衰落。恐慌和仇恨與強烈的嫉妒和無助交織在一起。但這跟印度有什麼關係呢?
印度最初做得不錯,沒有加入美國牽頭的抵制北京冬奧會的行動。但當華盛頓提出2月9日在亞太地區舉行四國部長級會議的想法時,印度“調整了”其原則立場。顯然,德里沒有人想到要問華盛頓:“為什麼是2月9日?為什麼不在2月20日(冬奧會閉幕)之後?”
坦率地説,即將於本週三舉行的四國部長級會議,是美國精心策劃的一個小伎倆,目的是在冬奧期間挑釁北京。
現在,“四方安全對話”的遏制目標不只是中國,華盛頓的印太戰略準備推進其對中國和俄羅斯的“雙重遏制”。乘坐“四方安全對話”馬車的印度領導人應該知道,他們正不知不覺被拖入美國對中俄的雙重遏制之中。
無論如何,令人震驚的是,印度加入了美國的陣營。而現在恰恰是邊境緊張局勢出現緩和跡象的時候,印中兩國都希望為進一步談判營造更好的氣氛。
這不正是歷史的重演嗎?——美國出於自身利益而破壞印中對話,而印度此前拒絕這種嘗試。這反過來又引發了負面的情緒,成為那些希望將印度綁在美國馬車上的人的藉口。
在局勢不定的當前,德國如何理性和成熟地處理與俄羅斯的困難關係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事實上,德俄關係遠比印度與任何鄰國的關係都要痛苦和複雜。然而,德國國防部長反對將“北溪-2”項目與德俄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分歧聯繫起來的企圖。同樣,柏林拒絕了希望德國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的呼籲。
這就是德國人和印度人的重要區別。在我們國家,軍國主義輿論傾向受到政府的積極鼓勵。奇怪的是,印度反對派也不斷嘲笑政府對中國不夠強硬,而中國是一個比印度強大數倍的大國。
印度反對派政治人物並非文盲,他們只是説出了選民的想法——即使自己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可以肯定的是,印度外長參加上述會議的決定會得到國內大眾的叫好,但他肯定知道這將損害邊境會談的好勢頭。可悲的是,印度在這一切中是個輸家。▲(作者M·K·巴德拉庫馬曾任印度駐外大使,陳俊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