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馬場未織,
生在東京,長在東京,
大學畢業後也一直在繁華的東京工作。
30多年來,
她享受着都市生活的便利,
在城市生活的如魚得水,
從未產生過任何懷疑。
但成為母親之後,
她的想法漸漸改變了。
看起來豐富多彩的城市生活,
卻找不到一個讓孩子釋放天性的地方。
哪裏有蟬和螞蟻?
能玩的”外面“到底在哪裏?
鋼筋水泥的城市裏,
好像沒有畫本里那些美好的生命。
可是,她和丈夫的工作無法放棄城市。
未織產生疑問:難道必須放棄在大自然中撫養孩子的想法嗎?
經過反覆思考,
她終於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
平時在東京工作,週末在鄉下度過。
長輩的質疑和周圍人的反對
並沒有阻擋這對夫婦的決心,
然而找到夢想中空氣清新、
鳥語花香的“小森林”談何容易。
經過三年的找尋,
一家人最終來到洋溢着田園風光的南房總,
距離東京一個半小時的車程。
一家五口在鄉下的房子
一所老房子,
經過歲月的洗禮,
散發着與大自然相合的氣息,
它將是他們一家五口在鄉下的家。
買下它,
比買下一輛“法拉利”要便宜很多很多,
但是歡呼雀躍的孩子們卻擁有了一個天堂般無可替代的家。
為了儘可能貼近鄉間生活,
夫妻兩人只粉刷了受損的牆壁、重鋪了鬆動的地板。
2007年夫妻倆帶着三個孩子和兩隻貓,住進了這所房子。
120年的老房子,
密封和隔熱都很差,冬天半夜偶爾會凍醒,
但孩子們卻咯咯的笑“原來鼻樑被凍住是這麼一回事啊”,
還開展“誰吐得氣更白”大賽。
到了春天,
走廊的縫隙裏不斷冒出小嫩芽,
蟲子也到處走動,
孩子們感嘆“原來這就是春天”。
在孩子們的眼中,
昆蟲不是可怕的動物,
而是可愛的。
孩子們研究狗尾巴草
小孩子對蟲子、魚類及植物等生物
也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但在寸土寸金的東京,
自然的環境並不多。
一家人開闢了小小的菜地,
種下菠菜、蘿蔔、洋葱、大蒜......
原本荒蕪的田裏變得熱熱鬧鬧。
孩子們和出頭差不多高,
就開始幫忙幹農活,
嗨喲嗨喲的哈着腰,
享受耕種的樂趣。
最小的豆豆劃了一塊屬於自己的地,
豎上牌子,打算種玉米,
可第二年卻毫無收穫,
於是感嘆“種玉米真的很難”。
午餐想吃蠶豆意大利麪,
遞給孩子們竹簍,
他們飛快的摘回蠶豆來。
全家一起下廚,享受做飯的樂趣。
有時候鄰居還會送來各種蔬菜,
孩子們就會動手做成咖喱飯。
夏天時,
野地裏遍地都是成熟的桑葚,
孩子們總會摘下一些吃,
又酸又甜,
一吃起來就停不住嘴。
秋天,
家門口的石子成熟了,
趕在鳥兒來吃之前,
把它們都摘下來。
還可以將吃不完的果子做成果乾,
吸足陽光的梅乾米飯,
既樸素又奢侈。
所謂的鄉下生活,
就要用手的生活。
在這樣的地方,
即時有錢也難以使用,
大多事情都需要自己做。
最初到這裏的時候,
整片土地上全是濃密的草,
甚至看不出是人住的地方,
馬場只好背上沉重的除草機,
嗖嗖嗖開始除草。
雖然割草遠比想象中困難,
但是看着割完的地方都恢復了平和的景象,
她説“內心也有種難以言表的充實”。
但是,
如果有野豬來找蚯蚓吃,
把田裏挖的一個個打洞,
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不知不覺間,
馬場一家開始兩地生活已經快十年了,
這期間,
她還和南房總的朋友們成立了公益組織“南房總樂園”。
公益項目吸引了大學生也來村裏幫忙,
一天的農事體驗雖然很辛苦,
卻也發現了許多山間的寶藏。
農忙完,
大家一起享受歡樂的田舍生活。
清晨,
從被窩裏鑽出來,披上外套,
來到屋外早餐,
帶着綠意和香甜氣息的晨靄縈繞在身邊。
白天大部分時間,
一家人都在户外活動、幹農活,
去深山尋找獨特的食材,孩子們也會一起幫忙。
黃昏時分,
一家人坐在新搭的露台上,
靜靜地望着被夕陽染紅的山頭,
這是最幸福的時刻……
在鳥鳴中起牀,
在繁星下入睡。
看日升日落,
任四時更替,
“小森林”哪裏還只是夢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