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美國會大廈襲擊警員案嫌疑人為極端仇恨組織追隨者

由 欽慶敏 發佈於 綜合

“十四五”規劃《綱要》把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作為約束性指標,對糧食安全作出系統謀劃和全面部署。當前我國糧食安全形勢如何?在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複雜形勢下,“十四五”時期如何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在4月2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梁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規劃建設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錢毅,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儲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秦玉雲就“十四五”時期糧食和物資儲備熱點問題進行了解析。

我國糧食產量高、供應穩、儲備足

“從中國的糧食安全形勢來看,我國的糧食安全形勢是好的,糧食安全是有保障的。”梁彥指出,糧食安全形勢好主要體現在產量高、供應穩、儲備足。

梁彥介紹,我國糧食生產已經實現“十七連豐”,全國糧食總產量連續6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口糧完全自給。同時,人均糧食佔有量470公斤以上,遠遠高出國際400公斤的平均水平。

“多年來,我們糧食市場供應充裕、不脱銷、不斷檔,即使在疫情最嚴重時,糧食市場供應也是貨足價穩,百姓米麪無憂。”梁彥説,我國糧食庫存儲備數量充足,稻穀、小麥庫存量能夠滿足一年以上的市場消費需求,36個大中城市米麪成品糧有15天以上的市場需求量儲備。

“十四五”規劃綱要對保障糧食安全作出全面部署,首次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作為安全保障類約束性指標,把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在強化國家經濟安全保障專章作了專節規定,並從糧食的產、購、儲、加、銷體系的各個環節提出總體安排。

“我們將在各環節加強糧食安全的保障措施,使中國人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梁彥表示,將強化糧食生產安全,確保糧食產量繼續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強化儲備安全,發揮“壓艙石”作用;強化流通安全,暢通糧食產購儲加銷各個環節;強化產業支撐,提升糧食整體產業上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強化設施建設,夯實糧食安全保障基礎。

“糧食安全將實行黨政同責,目前有關部門正在認真研究制定有關政策措施建議,把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貫徹到強化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中去。”秦玉雲指出,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將堅持“突出重點、優化指標、強化導向、注重實效”的原則,完善方案,較真碰硬,更好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

讓“中國好糧油”為健康中國加油

隨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糧食品質有了更高要求。為此,我國實施優質糧食工程,通過產、購、儲、加、銷聯動推進現代化糧食產業體系建設,以糧食產業助力脱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梁彥介紹,2017年“優質糧食工程”實施以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215億元,帶動地方投入600多億元,建成4000多個糧食產後服務中心,為農民提供糧食產後的烘乾、清理、儲存、加工、銷售等專業化服務;建成1500多個糧食質量安全檢測機構,從源頭守住舌尖上的安全;形成山西小米、吉林大米、齊魯糧油、川府菜油及廣西香米等區域性好糧油品牌,培育了一批優質糧食生產骨幹企業。

梁彥介紹,“十四五”時期,優質糧食工程將開展“六大行動”:一是糧食綠色倉儲提升行動,實現政府儲備糧食的綠色倉儲全覆蓋;二是糧食品種品質品牌提升行動,健全糧食標準體系,推動糧食標準化生產,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三是糧食質量追溯提升行動,提高糧食安全檢驗監測能力,建立好糧油的產品追溯體系;四是糧食機械裝備提升行動,整體提升糧食加工機械化的裝備水平;五是糧食應急保障能力提升行動,建設一批糧食應急保障中心,完善配送供應網絡,實現平時儲得好、管得住,關鍵時候能夠調得快、用得上;六是糧食節約減損和健康消費提升行動。

在節糧減損中打造“無形良田”

確保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裏,依賴的是從田間到餐桌的糧食全產業鏈,其中既包括基於要素投入、實現糧食穩產高產的“有形糧田”,也包括基於技術進步、打造節糧減損的“無形糧田”。

“節糧減損是一個系統工程,‘十四五’時期將堅持‘全鏈條管控,統籌推進節糧減損和健康消費’,開展糧食節約減損健康消費提升行動,實施全產業鏈節糧減損。”錢毅表示。

錢毅介紹,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已於去年9月印發了《關於創新舉措加大力度進一步做好糧食節糧減損工作的通知》,目前正在制定開展糧食節約減損健康消費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完善頂層設計。

錢毅指出,在糧食收儲環節,要繼續推進農户科學儲糧、完善糧食產後服務體系,提升糧食清理、乾燥、銷售等服務水平。在糧食倉儲環節,要提升倉儲設施功能,推廣綠色低温儲糧技術,實行糧食分品種分等分倉儲存。在糧食物流環節,要提高原糧的散儲、散運、散裝、散卸程度,發展糧食多式聯運。在糧食加工環節,要以適度加工為突破口,開展全穀物食品研發,降低加工損耗和營養的流失。在糧食綜合利用方面,要發展糧食循環經濟,加強糧食加工副產品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

“要強化節糧減損法治保障和科技支撐。”錢毅指出,“十四五”時期將陸續制定節糧減損有關標準和配套制度,強化依法管糧、依法節糧。同時,將積極開展糧食儲藏、物流、加工等領域減損技術和裝備研發,強化成果推廣運用,通過技術創新實現高效減損。(光明日報記者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