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黑臭河涌 今水清岸綠
白馬大氹經過系統整治,社區環境得到有效改善,為居民提供了散步納涼的好去處。
南城
年約四旬的李先生是土生土長的東莞南城白馬社區居民,住在白馬大氹旁邊。近20年來,白馬大氹的水質逐漸變差,河水變黑變臭,還漂浮着垃圾。“我一直期待着白馬大氹重新變得清澈潔淨。”李先生猶記得年少時白馬大氹清澈的河水、嬉戲的魚蝦。
2017年以來,在南城街道的大力整治下,河涌已是清流潺潺,兩岸也進行了景觀美化。李先生説,河涌現在比他年少時更美了,整個社區的環境變得越來越好。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李直建 通訊員南城宣
治水治污
白馬社區內的白馬大氹曾是一條黑臭河涌,社區的污水通過3個排污口直接排放進來,加上附近居民生活垃圾產生的垃圾滲濾液,整個河涌的水體遭到嚴重污染,水體黑臭,蚊蠅滋生,極大地影響了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白馬大氹被列入廣東省2017年重點掛牌督辦的城市黑臭水體項目。
近年來,南城積極開展河涌治理工作,力求實現 “河暢、水清、岸綠、堤固、景美”的水環境治理目標。
2017年以來,南城共投入600多萬元實施白馬大氹黑臭水體整治工程,採用充氧曝氣及智能生態水草技術對水體進行生態修復。經過整治,原水質為重度黑臭的白馬大氹已實現了消除黑臭,並達到Ⅴ類水標準。此外,還進行了堤岸整治和生態修復,岸邊樹木鬱鬱葱葱;新修了防護區域,從上到下依次種上了灌木和草坪。防護區域下面是生態護坡,用一道矮矮的水泥牆和河涌分開,生態護坡裏種植了美人蕉等水生植物。
白馬大氹經過系統整治,社區的生活環境得到有效改善,為居民提供了散步納涼的好去處,還有效地解決了白馬大氹周邊的內澇問題,居民對生態環境改善的滿意度與獲得感顯著提升。
目前,白馬大氹二期工程正在鋪開,在石鼓河支渠廣深高速旁至石鼓河出口段,沿河道新建一條689米的截污管網,將入河排污口接入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處置,以實現河涌水質的提升。現場可見,截污管網已鋪設完畢,河岸景觀升級工程正在緊張有序地推動,完工後將實現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
整治窩棚
亂搭亂建的田間窩棚不僅侵佔農地、影響農業生產,還易造成農業面源污染。遇上台風天,田間窩棚也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為整治田間窩棚,白馬社區進行了全面摸底調查,實地走訪廣深高速旁的白馬將軍洲農田,核查田間實有窩棚數量。在做通羣眾工作的基礎上,社區聯合街道農林水務局、城市綜合執法分局、自然資源分局、土地儲備中心、生態環境分局、白馬派出所等部門,對納入整治範圍內的田間窩棚進行集中拆除,共拆除窩棚153個,拆除面積7225平方米,取得了田間窩棚整治工作階段性的成果。清拆整治後,田間恢復了乾淨、整潔面貌。
長安
磨碟河流域雨污分流改造“加速度”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鍾宏連 通訊員長安宣)近年來,長安鎮頻頻打出治水“組合拳”,為構建全轄區、全流域、全河段、全天候水生態系統,長安鎮在當前茅洲河整治取得明顯成效的基礎上,同步全力推進磨碟河流域整治工作。
磨碟河起於廣濟河和大沙河交匯斷面,流經虎門鎮、長安鎮,從磨碟河口水閘上游處匯入濱海灣新區,幹流長度7.73公里,流域總面積195平方公里。長安磨碟河整治主要涉及廈崗、廈邊、上角三個社區內磨碟河干流3.3公里及其6條支流27公里。
雨污分流就是以“污水入污水管網、雨水入雨水管網”為原則,建立雨、污兩套排水管網系統,這一環節是發揮截污管網體系的關鍵一環,也是水環境治理的重要內容之一。磨碟河流域將參照相關方案開展工作,由長安生態環境分局牽頭單位,各社區集團環保辦負責屬地涉水三類行業摸查、統籌、指導等工作。11月30日前,完成涉水三類行業排水户數量、建立台賬,全面推動涉水“三類行業”雨污分流工作,對已完成雨污分流改造的排水户在工作台賬中進行銷號處理。根據不同實際情況,工作人員將現場進行核定,把排水户分類為關停、新增和整治改造,嚴格按照標準執行。
樟木頭
水污染防治考核
連續倆月全市第一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謝英君 通訊員鄒俊聖)記者昨日從樟木頭鎮政府獲悉,根據今年鎮街(園區)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結果,樟木頭分別以82.39分、86.03分連續在8月、9月東莞全市考核工作中排名第一。
樟木頭已建立河長羣即時通訊平台、建立一支包括“巡河、核查、整改”為主要職能的治水隊伍。今年以來,鎮村級河長共巡河704次,發現整改問題280個,召開總河長會商會議33次,河長會議128次,督辦55個河湖問題均落實整改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