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4月份主要經濟指標出現下滑?國家統計局回應
5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2022年4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4月份主要經濟指標出現了下滑,那麼,應該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對此,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表示,今年以來,由於季節變化,北京整體氣温升高,但前一段時間由於冷空氣來臨,北京降温,天氣有新變化。這一週北京天氣在升温,氣温的變化是有一定趨勢性,短期的氣温變化是異常波動,但改變不了天氣總體逐步回暖的態勢。同樣的道理,受到疫情衝擊,對4月份經濟運行也有一些不利影響。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2.9%,服務業生產指數下降6.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11.1%。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
付凌暉説,總的看,這些都是由於疫情衝擊帶來的短期變化,都是階段性和外在的。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要素條件沒有變,韌性足、潛力大、空間廣的特點也沒有變。在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政策措施的支持下,中國經濟能夠克服疫情的影響,逐步企穩回升,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一是我國經濟體量可觀,抗風險衝擊韌性強。2021年,中國經濟總量已經達到114萬億,總量規模穩居世界第二,超大市場規模優勢明顯,產業體系完備、配套能力強,為抵禦各種風險挑戰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年4月份,部分地區受疫情影響衝擊嚴重,但是從全國看,主要生產需求指標總量規模依然可觀,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9萬億元,進出口總額3.2萬億元,鋼材產量1.1億噸,原煤產量達到3.6億噸。從累計看,全國主要指標仍然保持增長。1-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固定資產投資和進出口總額分別增長6.8%和7.9%。
二是基礎產業支撐有力,供給保障能力強大。疫情衝擊下,我國糧食和能源等基礎工業保持增長,為抗擊疫情、推動經濟恢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農業看,隨着各地加大農業生產支持力度,加強田間管理,目前冬小麥的苗情繼續轉好,春播備播進展順利,進度快於去年同期。從能源來看,增產保供持續加大,主要能源產品較快增長,4月份,原煤、原油、天然氣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0.7%、4%和4.7%。從基礎工業看,主要行業持續增長,供給保持穩定。4月份,規模以上黑色金屬礦採選業、有色金屬礦採選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3.8%和8.9%。
三是市場保供穩價有效,社會大局總體穩定。關係居民基本生活的物資供應充足,市場價格基本平穩,維護了居民正常的生活秩序,保障了社會大局穩定。基本生活類商品產銷持續增長。4月份,規模以上食品製造業、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0.1%和0.5%。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類、飲料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10%、6%。居民消費價格總體穩定,4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1%,保持温和上漲;扣除食品和能源,核心CPI同比上漲0.9%,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
四是轉型升級態勢未變,新動能繼續成長壯大。疫情衝擊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韌性彰顯,發展繼續好於傳統行業,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轉型態勢持續。高技術產業增長較好,4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好於全部工業。1-4月份,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2%,好於全部投資。數字產業快速發展,4月份,計算機、通信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9%,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長10.3%。1-4月份,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5.2%。綠色智能產品較快增長,4月份,新能源汽車、移動通信基站設備、太陽能電池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2.2%、21.6%、20.8%。
五是宏觀政策調節加大,經濟運行有望加快改善。今年以來,新的組合式税費支持政策有效實施,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加大,對於緩解企業困難、穩定經濟發揮了積極作用。根據我局近期快速調查顯示,大規模留抵退税實施後,獲得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的企業中,90%的企業認為改善了現金流,96.2%的企業表示對政策比較滿意;獲得存量留抵退税的小微企業中,84.5%的企業認為改善了現金流、94.6%的企業表示對政策比較滿意。針對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和不確定性上升,近期黨中央對於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積極落實各項政策舉措,效果不斷顯現。
付凌暉表示,現在吉林、上海等地的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復工復產有序推進,擴大內需、助企紓困、保供穩價、保障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顯效,5月份經濟運行有望得到改善。下階段,推動經濟穩定恢復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加快落實已經確定的政策,加緊謀劃、適時實施增量政策,控住疫情,穩住經濟,保證發展安全,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運行的不利影響,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紅星新聞記者 吳陽 北京報道
編輯 官莉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