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張躍:看火車
文/張躍
傍晚,隨着聲聲汽笛長鳴,一列貨運列車從不遠處轟隆隆駛過,我拿出手機拍下一段列車前行的視頻。瞬間,我的思緒回到多年前看火車的情形。
那是上世紀70年代中後期,老家還沒有火車。每當去內江城裏的姨媽家走人户的時候,大人們多半會“獎勵”我們一件美事,帶我們一幫娃兒去離姨媽家不遠處的梅家山看火車。一眾老小在高處位置一溜排開,席地而坐,等待火車從山下的成渝鐵路上開過。
左等右等,在我們有些失去耐心時,忽然聽見遠處傳來“嗚嗚”的火車鳴笛聲,大人們隨即緊張起來,招呼我們快點坐好,火車馬上就要開過來了,一定要注意看,不然就錯過了。我們的情緒一下就被點燃了。隨着火車由遠而近,我們大致看清楚了火車的模樣:一個冒着白煙的火車頭,拉着一長串黑漆漆的車廂,呼啦啦地從鐵路上開過,塗成鮮紅色的火車頭的輪子飛快地旋轉着,格外醒目。
就在我們目不轉睛地看火車開行的同時,大人們卻忙着數車廂的數量,看上去非常緊張,非常認真,生怕漏掉一節。初見火車的我們自然異常興奮,覺得火車太長、太神奇了,比汽車威風得多,儘管那時汽車在老家的鎮上還是“稀罕”之物,一年半載也難得見到一次汽車開來。一有汽車開來,我們就像過節一樣,追着、攆着去爬車,無比激動。但是,親眼見了火車的氣勢,覺得火車已經明顯蓋過了汽車。
火車很快開遠了,興奮的我們意猶未盡。當然,如果時間允許,大人們會再次耐心等候下一趟車的到來,好讓我們再飽眼福。運氣好的話,能看到車廂是綠色外觀的客運列車,比起黑乎乎的貨運列車來,自然更好看了。
姨媽一家在機牀廠上班,屬於每月領工資的人家,條件相對好過生活在小鎮及農村的我們這眾多親戚。因而,每當姨媽家有重要喜慶之事時,我們一幫親戚就從老家出發,扶老攜幼蜂擁至內江熱鬧幾天。
那時交通極為不便,每次出發去內江的那天,必須在凌晨4點左右起牀,抓緊時間洗漱收拾,一家老小挑起裝着平時捨不得吃的雞、鴨、雞蛋等土特產的擔子,排起長長的隊伍,趕往碼頭,乘坐每天早上5點半出發的唯一一班客船。
僅有幾塊粗布作為窗簾的、四面透風的客船,一路馬達轟鳴,逆沱江而上。在飽嘗5個多小時的輪機馬達噪音“轟炸”後,到達一個叫白馬的地方。白馬距離內江還有一段路程,要麼換乘公共汽車,要麼步行。
大人們為節省下每人3毛錢的汽車票錢,常選擇步行。沿着鐵路行走,算是比較順直、路程更短的方式。現在想來,一幫老小沿着鐵路步行,是一件相當危險的事情。大人們邊走邊傾聽着火車的動向,一旦遠遠地傳來火車汽笛聲,就立即招呼大家走下軌道,停在路基邊緣,等火車開過去後再繼續走。
火車近距離開過時,風很大,聲音也如雷貫耳。大人們怕我們小孩子被風吹倒,特意要我們蹲下去。每次去內江城裏,到梅家山看火車已是一個“必修課”;沿鐵路從白馬走向內江,則是近距離觀察火車的絕好機會。
在內江看火車的情形,自然成為我們這些娃兒們回去後跟小夥伴吹牛的重要談資。看到火車車廂裏一閃即逝的燈光,我們會浮想聯翩,坐車的是些什麼人?他們要到什麼地方去?也心生羨慕與渴望,想着啥時也去坐一回火車,去看看外面不一樣的世界。
巧的是,後來,我們一幫在梅家山看火車的娃兒中,先後有兩位成為鐵路工人。她們以職業的方式,完美地續接了我們曾經的火車情緣。
【“時光”文學欄目徵稿啓事】
講真實故事,自己的,他人的,都可。字數控制在1500字內,原創首發。面向四川省內徵稿。勿用附件,標題務必註明“時光”。在封面新聞發表的部分作品會被華西都市報《寬窄巷》副刊選用。作者信息包括銀行卡户名、開户行及網點的詳細準確信息、卡號、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