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分止爭”司法理念在安源孕育

“若沒有懇摯的勸導與正當的裁判,那怎樣能促進工友的自治,維持公共的安寧呢?”1923年8月,朱錦棠在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裁判委員會的《裁判委員會報告》中如此寫道。那一刻,他們在江西這片紅土地上埋下了司法為民的火種。

“秉息事寧人之旨,持正道公平之法”,安源路礦工人運動時期開展的這段具有司法性質的裁判工作,孕育了人民司法的紅色基因,在100年後的今天,也成為贛鄱大地司法工作者所傳承的優良傳統和精神源泉。

◎文/圖 首席記者吳強

“定分止爭”司法理念在安源孕育

安源法院在“法院初心文化基地”開展紅色主題黨日活動

“秉息事寧人之旨持正道公平之法”

安源區人民法院圍繞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裁判委員會開展探索和實踐,在五陂法庭打造了“法院初心文化基地”,並將100年前的“司法初心”放在了卷首--“秉息事寧人之旨,持正道公平之法”。

100年前,隨着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的勝利,工人們權益保護意識增強。面對一些人的不良行徑和矛盾糾紛,以及地方原有的司法科腐敗,他們渴望公平正義的到來,裁判委員會應運而生。

裁判委員會在創立之初即確定了“秉息事寧人之旨,持正道公平之法”工作原則。裁判委員會設立問事處,作為處理工人間糾紛的常設機構,明確案件受理範圍--“部員各人私事概不受理”“掌理本部部員間之糾紛及違犯本部部章公約等事項”。

在裁判委員會受理的工人糾紛中,倡導工友遇事平心靜氣,依法據理,務求雙方互讓,儘量採取和平調解的方式予以解決,如此“定分止爭”的理念與人民司法調解制度的精神契合,安源也因此被學者稱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司法調解制度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調解與裁判並舉的司法實踐

裁判委員會對於受理的案件注重融通情理和過罰相當,對於所受理的一切爭端,採用解釋方法“平情酌理以開導之,闡明大義以曉示之”。而對於行兇毆打、恃強凌弱、破壞公共利益、擾亂秩序、聚眾酗酒等行為,俱樂部及裁判委員會也會給予部員相應的處罰,如記過、罰工、撤銷職務、開除部籍、追繳罰款等,並公告於眾。

1923年,安源路礦工人消費合作社成立不到一年,俱樂部總公事房的總代表、消費合作社服務日用股經理陳梅生,趁合作社初做商業且無嚴格財經管理制度之機,大肆挪用和貪污合作社資金。俱樂部與裁判委員會對這起案件極為重視,經過一個多月的清查,大量事實證明陳梅生貪污公款700多元,並與奸商勾結,收受賄賂400多元,兩項共計現洋1100多元。

1924年,在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最高代表會議上,揭露並公佈了陳梅生的貪污事實和手段,決定將陳梅生的房屋、傢俱全部封存,抵押作價,作為退賠;開除陳梅生工人俱樂部部籍,撤銷他的經理和總代表職務。這起案件整頓了俱樂部幹部作風,獲得了工人們的信賴。

裁判委員會從1923年5月成立,到1925年9月因俱樂部被軍閥武力封閉而隱入歷史。其間,調解與裁判並舉的司法實踐,讓當時工人間的矛盾糾紛得到了公平解決,同時也埋下了司法為民的火種,為之後革命時期司法制度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孕育人民司法的紅色基因

而今,依託安源工運時期“裁判委員會”的歷史背景,安源法院將裁判委員會的辦案理念融入審判工作當中,發揮司法在定分止爭、化解矛盾上的職能作用。

“基層法庭辦理的案子,有很多涉及鄉情親情的鄰里糾紛、家庭糾紛,我們需要到實地去聽去看去溝通。”五陂法庭庭長劉雨姬告訴記者。

當地曾發生過一件因種樹影響道路通行導致鄰里糾紛的案子,兩名鄰居最終鬧上了法庭。劉雨姬帶上捲尺,領着兩家人,一點一點丈量出準確數據,一遍一遍釋法明理。經過近5個小時的調解,最終兩家各退一步,達成和解協議。

劉雨姬全程參與了“法院初心文化基地”的建設,在對裁判委員會相關史料的蒐集過程中,對於“秉息事寧人之旨,持正道公平之法”感悟頗深。她説:“老百姓打官司,有時打的就是一口氣,我們要做的就是用懇摯的勸導與正當的裁判解開當事人的心結。”

安源路礦工人運動時期開展的這段具有司法性質的裁判工作,孕育了人民司法的紅色基因,所承載的司法為民精神,在100年後的今天,也成為贛鄱大地司法工作者所傳承的優良傳統和精神源泉。

【來源:大江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39 字。

轉載請註明: “定分止爭”司法理念在安源孕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