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多名建設者用青春“建”證未來之城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春豔 通訊員 鍾三軒


五年前,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五年間,中建三局5000多名建設者完成了14項重點工程,在約2000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書寫了拼搏奮鬥的熱血青春。

作為雄安新區開篇之作,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總建築面積9.96萬平方米,承擔着政務服務、規劃展示、會議培訓及企業辦公等主要功能,是雄安新區面向全國乃至世界的窗口,集成了海綿城市、被動式建築、綜合管廊、裝配式建造等30多項先進的建造技術。


5000多名建設者用青春“建”證未來之城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中建三局供圖

5000多名建設者無懼嚴寒,24小時倒班作業,8個單體同時鋪開:5天完成市民服務中心項目建設現場臨建佈置,10天完成35500立方米基礎混凝土澆築,112天高質量交付,比同體量工程建設速度快了2到3倍。

項目每個裝配式構件都“埋上”了芯片或貼了二維碼,通過掃描便可查閲生產、檢測、物流、安裝等各類信息,實現了建築材料運輸、吊裝信息全程可溯源。此外,項目還全面應用了建築節能、綠色環保、裝配式、集成房屋等系列建築前沿“黑科技”。該項目榮獲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這也是雄安新區誕生的首個魯班獎。

從雄安商務服務中心廣場向北放眼望去,會展中心坐落在主芯位置,硃紅色的牆體,灰色的飛檐外觀,呈現出中式建築特有的雄渾意境,與雄安新區“以中為主,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城市風貌要求一脈相承。


5000多名建設者用青春“建”證未來之城

雄安商務服務中心會展中心。 中建三局供圖

項目青年建設者林安輝介紹,未來,這裏將通過承辦世界大規模、高標準的國際會議,聚焦科技成果、評估篩選、轉化撮合、保障支撐四項功能,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示範區。

5年來,雄安圍繞“綠色生態宜居新城”這一定位,全方位推動建築領域綠色高質量發展。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雄安累計開工新建建築面積2360萬平方米,全部按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築標準設計、建設,其中三星級綠色建築佔比約20%。

從空中俯瞰,整個雄安站猶如蓮葉上的露珠。作為“亞洲最大高鐵站”,項目站房總建築面積47.52萬平方米。為提高焊縫質量和效率,中建三局青年團隊採用“全自動機器人焊接+人工精焊”模式,鋼結焊縫共計32萬條,總長度約800公里,焊絲消耗7700噸。站內,400根巨型鋼樑完成78米的跨越,超過兩萬平方米的候車大廳內,無需一根立柱支撐,最大限度減少鋼材使用量,實現了對空間的極致利用。


5000多名建設者用青春“建”證未來之城

雄安站。中建三局供圖

作為雄安新區城市綠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橫亙在新區北部的雄安郊野公園是雄安“一澱、三帶、九片、多廊”生態空間格局中的九片大型林地斑塊之一,是新區北部的生態“迎客廳”。其中,中建三局承建的東部園區改造提升工程一標段是公園首批開放運營的重要部分。

作為保障容西安置房交付的重要民生工程,南張水資源再生中心工程(一期)是一座生態型全地下式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規模達3.4萬噸,可充分解決容西片區10萬户居民的污水排放問題。

從入澱口向西一直到新區邊界,一條16.9公里的綠色生態長廊映入眼簾。作為新區入澱生態門户,雄安唐河河谷郊野公園項目構建起一條生態緩衝帶,通過對南北兩庫堤頂路、堤防及堤坡等重要節點景觀進行建設,重點部位進行生態修復,達到恢復白洋淀“華北之腎”功能的目的。

如今的雄安,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秀美畫卷正在成為現實。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52 字。

轉載請註明: 5000多名建設者用青春“建”證未來之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