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上行動”是第77集團軍某旅的計算機編程團隊。這個業餘愛好團隊成立半年來,已有33名官兵成為其中一員,囊括了軟件開發、測試、管理等多個領域的骨幹。這些軍營“極客”敲下大量軟件代碼,編寫了11個應用程序,為部隊多項工作提供了便利,為智慧軍營建設貢獻了聰明才智。
畢業於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的排長韓旭,是“碼上行動”團隊的創始成員。分配到部隊不久,她就編寫出一款“人員信息管理系統”,該系統集人員信息統計、修改、搜索、篩選等功能於一體,將基層信息錄入時間縮短了近90%。
這款軟件極大簡化了重複性的人工勞作,減輕了基層官兵的負擔,大家反響十分熱烈,引起了旅黨委注意。部隊信息化建設對編程的需求很大,有許多小軟件完全靠上級研發不現實,靠社會訂製怕泄密。與此同時,部隊懂編程的幹部和戰士越來越多,卻缺少實踐的平台,頗有“捧着金飯碗要飯”的味道。
旅領導希望改變這一現狀,積極扶持官兵成立計算機編程團隊,很快就吸引了不少編程愛好者的參與,“碼上行動”團隊由此誕生。一羣酷愛編程的志同道合者走到一塊,大家白天訓練,晚上編程,連休息日都在寫代碼。
來自基層的眼睛更容易發現基層的問題。排長王藝霖注意到,以往數據錄入系統後,由於缺少相應的數據分析,各連隊無法從數據中橫向比較自身建設水平,於是編寫了一套數據細化程序,可在數據錄入後生成柱狀圖、環狀圖,以精確分析各單位在旅隊範圍內的總體情況。
火力支援連戰士馬傑把目光投向訓練場,他與戰友金行、安景琪通過在軟件中添加函數計算和模擬訓練系統,極大縮短了炮兵射擊準備的時間,並且能夠模擬實彈射擊流程檢驗訓練成效,使連隊的訓練成績突飛猛進。
一時間,為通信裝備訓練設計的電台操作模擬軟件、為建設“智慧軍營”研發的數據傳輸系統、為方便人員請銷假編寫的人力管理程序相繼上線,惠及全體官兵。文書上交材料再也不用機關基層“折返跑”,鼠標一點就可以通過辦公網傳給相應科室;官兵在軟件中輸入訓練成績,可以自動生成針對性的訓練套餐……
前幾天,幾位軍營“極客”製作的“我來擎起黨旗”互聯網小程序吸引了全旅官兵前來打卡。宣傳科科長鬍建峯談道,這個小程序的開發使用,增強了黨史學習教育的體驗感和互動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隨着這場技術創新牽動着部隊戰備、訓練、教育、管理等多方面的創新,旅領導對於“碼上行動”團隊的未來更加憧憬:“雖説當下還不能完全滿足部隊信息化建設的需要,但今時今日種下的種子,一定會在明天長得更高更壯。”(丁濤、毛世川)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