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低齡老人就業 有助減輕養老負擔

退休後,你願意繼續做一個“打工人”嗎?其實,鼓勵老年人再就業,已成為國內外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普遍做法和共識。

《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提出,要把老有所為同老有所養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低齡老年人作用。同時,探索適合老年人靈活就業的模式,鼓勵各地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庫,為有勞動意願的老年人提供職業介紹、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新創業指導服務。

不少老人有再就業意願

11月30日下午,杭州西湖專修學校教室內,63歲的王偉玲(化名)正認真翻閲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資料,這是她每年的“必修課”。

退休前,王偉玲是一家知名商場的財務會計,有着20多年工作經驗。剛退休,她就被一家小型人力資源公司返聘。為了能與時俱進,每年她都要參加類似學習班,更新知識庫,與同行交流。

“財務政策更新很快,想跟上節奏,就要多花時間學習。”王偉玲説。雖然工作並不清閒,但她還是堅持了下來。一方面,公司對於她繼續深造給予了一定支持——學費全部由公司報銷,另外,薪資也讓她比較滿意。

當然,這都基於公司老闆對王偉玲的工作經驗和應變能力非常認可。

王偉玲説,退休後再就業,不僅體現個人價值,也為自己的晚年生活增提供了更為堅實的保障。不過今年,王偉玲家中又添一丁。接下來,她可能會騰出一部分精力,幫着帶娃。

相比之下,老李的情況就有些尷尬。60歲一到,他就從崗位上退休,忙活了大半輩子的他,一下子還真閒不下來。但找了一圈,發現自己的條件只能做保安或者清潔工。

“以前在單位我也算是‘萬金油’,什麼都能做,但沒有專長。現在再找工作,感覺落差還是有些大。”老李説。為此,他決定先沉澱沉澱,找找適合自己的領域,明確目標再行動。

對社會和個體發展都有益處

不少專家都認為,老年人再就業是積極老齡觀的現實需求。

前不久,全國老齡委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杜鵬在提及低齡老人靈活就業問題時表示,我國老年人口迅速增多的一個特點就是低齡老人多。我國2.64億老年人裏,有將近56%是60歲到69歲的老人,他們的文化程度、健康狀況都比10年前的老人有了明顯提高,這是一個很好的基礎。

杜鵬説,目前,一些城市已開始試點彈性退休或返聘制度,比如深圳、上海,在一些醫療行業、教育行業已經有了多年積累。用靈活就業的方式,通過返聘或是非全日制工作,使有意願、有能力的老人能夠重新加入到工作中。

浙江省社會學會長、省人民政府諮詢委員會資深委員楊建華表示,低齡老年人再就業和參與社會服務,這在老齡化嚴重的發達國家也是通行做法,並已經取得了明顯的社會經濟效益。

很重要的一點是,老年人再就業不僅可以繼續為社會創造財富,還可以降低社會支付的相關成本,如果直接參與老年社會服務產業,更可直接帶來社會效益。

對老年人自身來説,經常接觸社會,與年輕人打交道,有助於增進活力,遠離身心的懈怠無聊。楊建華説,自己身邊就不乏一些退而不休的老年人,他們普遍更有激情,身心更愉悦。

與年輕人應是互補而非替代

靈活再就業,看起來很美,但其中也不乏風險和挑戰。

老李這樣的情況就並非個例。事實上,市場對於這些尚有餘力的老年人就業,還沒有做好準備。

記者在各大招聘網站搜索發現,幾乎沒有企業招聘60歲以上人羣。很多退休後希望再就業的老人,往往因缺乏相關應聘渠道,難以找到心儀的工作。一般能找到較為適合工作的,大多是技術含量較高的崗位,或是通過熟人介紹。

對此,楊建華認為,應發揮市場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動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積極參與並提供公共就業服務,幫助低齡老年人就業。

日本一些地方政府專門成立老年人才開發中心,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庫及工作推介網站,為老年人再次服務社會搭建平台。楊建華提出,是否可以通過建立老年人力資源信息系統,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為老年人就業開展信息服務,規範有序地開展老年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活動。

“老年人靈活就業可能遇到一系列問題,需要相關部門主動作為,設置靈活就業的保護制度和政策,開拓就業崗位,真正保障老年人的權益。”楊建華説,政府鼓勵低齡老年人再就業,建議應先完善法律法規,健全相關政策體系;用人單位依法與就業的老年人簽訂勞務合同,明確報酬、醫療、其他待遇等權利和義務等,各方共同為老年人就業保駕護航。

此外,楊建華還表示,由於勞動力市場結構差異,老年人再就業應該不存在與年輕人競爭崗位的問題,尤其是擁有較多專用性人力資本的資深專業人才,主要是想發揮專長和餘熱貢獻社會,兩者之間應是互補,而非簡單替代關係。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70 字。

轉載請註明: 鼓勵低齡老人就業 有助減輕養老負擔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