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林小藝】17日,由中國非洲研究院主辦的首屆非洲留學生論壇在京舉行。來自30個非洲國家的在華留學生及部分非洲駐華外交官、國內著名院校校長和非洲問題專家學者在研討會上圍繞如何深入開展中國同非洲各國的人文交流,發揮好非洲在華留學生在中非文化交流中的橋樑作用展開討論。
“我很高興見到這樣一個論壇成功舉辦。當前中國與非洲已經形成新的合作議程,建立了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非洲青年來中國不僅僅是來獲得文憑,而是為非洲未來的發展做出貢獻,為中非的合作做出貢獻,為各國人民的友誼做出貢獻。”非洲駐華使團團長、喀麥隆駐華大使馬丁·姆帕納在開幕致辭中説。
馬丁·姆帕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非洲正在快速發展,他希望非洲青年能夠利用在中國的學習機會了解中國,借鑑中國的政策和發展經驗。
“但我們看到,在國際舞台上,一些國家正試圖遏制我們的努力探索。不要指望自利的西方國家來幫助我們走出這種局面,中非必須站在一起,團結一致的我們能夠攜手應對任何挑戰。”馬丁·姆帕納説。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歷史研究院院長高翔在致辭中表示,中國與非洲的友誼源遠流長,從來都是休慼與共的命運共同體,以青年交流為載體,推動中非傳統友誼發展,始終是中非關係的重要議題之一。
高翔表示,自1950年中非開啓外交關係以來,埃及、加納、坦桑尼亞等非洲國家相繼派遣留學生前來中國,在推動中非雙方反對殖民和帝國強權,捍衞國家主權與民族尊嚴等方面不斷增強共識,持續加強合作,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成立後,非洲來華留學生數量開始快速增長,中國對非洲學生的吸引力進一步加大增強。截至2018年,在華非洲留學生數量已經突破8萬人,報考院校遍及中國各個省市自治區。在中非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在中國交流學習的非洲留學生,成為履行中非青年交流使命的最具代表性的羣體。
“中國就是我們的第二故鄉,武漢就是我的第二個家。”來自貝寧的中國地質大學在讀博士生大明談到他在中國留學生活的點點滴滴。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大明一直留在武漢的校園裏,他發起成立了一支由13個國家的留學生共同組成的名為“鋼鐵俠”的志願者團隊,配合學校保障320名在校留學生的日常生活。
提及“鋼鐵俠”這名字,大明認為鋼鐵一般堅韌的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偉大的建黨精神源頭之一。他説,在中國的學習生活讓他領會到更多中國共產黨的理念和成就。“中國共產黨有非常堅強的領導力,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深入基層,和羣眾建立實際聯繫,我認為這是中國取得成功的關鍵之一。”
面對一些反華勢力別有用心借留學生的問題挑撥中國與非洲國家的友誼,大明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來到中國之後,他更深入的瞭解了中國文化,更多感受到中國民眾的熱情與包容。“雖然中國和非洲語言和文化大有不同,但在這裏,我和中國的朋友尊重彼此,互相幫助;在國際舞台上,我們非常需要中國,中國也需要非洲。中國與非洲的友誼不會因為別有用心的無端中傷而受影響。”
南蘇丹駐華大使館臨時代辦昆巴·蒙代在主旨演講中表示,今天召開的首屆非洲留學生論壇構建了一個全新的交流機制,讓中非兩國的年輕人可以進行面對面交流,共同落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推動更多倡議的落實。
“從決定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並來中國留學的那一刻起,我們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源遠流長中非友誼的傳承者。”北京外國語大學尼日利亞留學生李明誠在演講中説。李明誠稱在中國開啓的學習之旅讓他的思維更加多元,眼界更加開拓。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而非洲是世界上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雙方人口加起來超過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更是共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李明誠在現場分享了一句尼日利亞名言:“只要合作我們就能走的更遠。”他呼籲中非兩國青年敞開懷抱,彼此理解,讓源遠流長的中非友誼綻放更加絢麗的光彩。
2021年不僅是中非開啓外交關係65週年,也是新一屆中非合作論壇會議召開之年。與會的非洲留學生代表在論壇結束之際向全體非洲在華留學生髮出“努力學習,做中非友好傳承者”的倡議,表示將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精心傳承好、呵護好、發揚好、傳承好中非傳統友誼,積極地講好非洲故事、中國故事,並在未來為中國與非洲的共同發展積極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