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歲攝影師天安門拍照38年:讓以後的人看到現在

新聞閣社會時事欄目第一時間為您提供全國各地社會新聞,讓您足不出户就能瞭解各地熱點綜合資訊。

55歲攝影師天安門拍照38年:讓以後的人看到現在

  高源在為遊客拍照。本文圖片 澎湃新聞記者 段彥超 圖

  “照相立取,照一個吧。”10月1日中午,在北京天安門廣場6號照相點,墨鏡卡在鴨舌帽上的高源,一手託着相機,一手拿着一張照片,招攬路過照相點的遊客——

  今年55歲的高源,已在天安門為遊客拍照38年,拍有照片60多萬張。

  每年國慶,都是“高源們”最忙碌的時候。國慶一個假期,拍照量相當於平時兩個月。作為6號照相點負責人,確保服務質量,避免和遊客發生糾紛,是高源最操心的事。

  “對天安門嚮往的那顆心,每個人都有。不過,不同年代不同的人都不一樣。”高源如此解讀38年來遊客最大的變化。

  再過5年,高源就要退休了。他曾看到別人拍的天安門老照片,被感動。現在,他只要在天安門看到有意思的人和事,都會拍下來,他希望,像他看到那些老照片一樣,“讓以後的人看到現在的天安門”。

55歲攝影師天安門拍照38年:讓以後的人看到現在

  去年國慶節,高源為一名叫國慶的老人拍下照片。

  “既然給遊客照了,就要盡力拍好”

  高源負責的6號照相點,有30名攝影師,兩班倒。收費明碼標價,標準就貼在攤位上:6寸10元(塑封2元)、8寸20元(塑封4元)。

  每天風吹日曬,帽子和墨鏡是他們的必備裝備。

  10月1日中午,天安門廣場遊客如織。澎湃新聞看到,攝影師大多四五十歲、戴着帽子,有的女攝影師甚至用圍巾把臉包了起來。他們招徠路過照相點的遊客:“都來天安門了,照一個留個紀念吧。”

  高源介紹,雖然現在智能手機很發達,但他們的業務並未下降。因為,以前照相的,幾乎每個人僅照一兩張,而現在,很多人要照好幾張,甚至幾十張;10月1日-3日是國慶節遊客高峯期,1日遊客最多。

  “幹一個國慶節,相當於平時兩個月。”高源説。

  因為遊客劇增,高源最擔心的,是攝影師和遊客發生糾紛、衝突。國慶節前,按照慣例和管理部門要求,他還特意集合攝影師們開會,強調一定“不能坑騙,不能因為幾個小錢和遊客鬧出事情來”。

  澎湃新聞看到,因為攝影師給自己在國慶花壇前拍的照片,洗出來後頭頂因反光泛白,魏女士正和攝影師交涉,高源趕緊跑了過去。

  魏女士65歲,身穿藍色旗袍,頭扎一支古簪。她在北京打工,馬上要回河北老家,趁國慶節來天安門玩。

  經溝通,由高源給魏女士重照。沒想,照完洗出來,魏女士覺得小肚子太明顯,又不滿意。再三溝通後,高源表示“不照了”也不收費。

  糾結了一會,魏女士花30元,拿了洗出來的兩張照片。

  高源告訴澎湃新聞,照相點的攝影師,都經過培訓,但水平確實有限。有小部分遊客對照片不滿意,也有個別提出重照的,他們都會滿足,不過,“照好幾次都不滿意的,一般就放棄了。”

  高源表示,他最擔憂攝影師為這點小錢和遊客發生爭執甚至衝突,一旦出問題,照相點可能被暫停經營,事情就麻煩了。

  國慶遊客劇增,問路的也特別多。澎湃新聞看到,一分鐘內,就有四名遊客向高源問路。作為一名北京“老炮兒”,高源都是耐心給他們指路。

55歲攝影師天安門拍照38年:讓以後的人看到現在

  攝影師傅們的衣袖上,掛有治安巡邏紅袖章。

  除了照相外,這些攝影師們的衣袖上,都彆着“天安門地區治安巡邏”的紅袖章。他們負責照相點周邊區域的治安協防,出問題要負責,立功有獎勵。

  從業38年的高源,是天安門廣場攝影師中資歷最老的。

  這份工作,一站就是半天甚至一天,攬客喊得口乾舌燥,很辛苦,但,“高源們”早已習慣,“既然給遊客照了,就要盡力拍好”。

55歲攝影師天安門拍照38年:讓以後的人看到現在

  看到有小朋友在描繪天安門,高源抓緊拍了下來。

  “讓以後的人看到現在的天安門”

  1978年,高中畢業後,高源從瀋陽到北京找父親,次年被安排到北京西城區服務公司下面的照相館工作。

  “那個年代,在天安門照相,厲害呢。”高源回憶,當時他還給同學們寫信報喜。職業好、國營“鐵飯碗”、每月工資70元,在當時算是一筆“鉅款”。高源戲言:“找媳婦都好找”。

  那個時候,洗浴、剪髮、住宿等,還需憑票消費。出差進京,還需要介紹信。高源回憶,一百個外地人來天安門,幾乎有九十個都要來天安門照相。

  有些人很講究,到了天安門,會下午或者第二天再來,他們要回去把臉洗乾淨,換一身乾淨衣服,才在天安門前照相。

  高源説,現在,遊客們來天安門,主要是旅遊。

  那個時代,來拍照的穿得都很樸素,笑起來也嚴肅,而現在,人們的拍照動作五花八門,也笑得很活潑。

  在高源的家裏,收藏着最早的一次性成像相機、變焦相機和仿製蘇聯製造的國產相機,一共有七八十部。“最開始,在天安門廣場拍照價格是7毛5,後來漲到兩塊、5塊,15塊4張,一直到現在的10塊、20塊。”高源回憶,上世紀80年代初,國慶節天安門沒有花壇,也沒有儀式,唯一區別是,過節時,天安門城樓會掛上紅燈籠和八面紅旗,現在,八面紅旗天天都有,每天都有升旗儀式,國慶節升旗更隆重。

  高源記憶最深的兩次國慶節,一次是工作後第一個國慶節,嗓子都喊啞了;第二次是照相點改制後那年國慶,他一天照相收入七八千元,收的錢沒時間整理,攝影褂子的口袋,都被塞得滿滿的。

  早些年,在天安門照相,無法立取,照片都是郵寄過去的。由於種種原因,如今,在高源手裏,竟有上千張被退回來的老照片,這也成了他退休前的一塊心病。他希望找到這些遊客,讓他們取回老照片。

55歲攝影師天安門拍照38年:讓以後的人看到現在

  高源家裏,收藏着七八十部老相機。

  2017年5月,澎湃新聞以《55歲攝影師天安門拍照38年:尋千張未取走的遊客照片主人》為題,報道了高源,使他成了網紅。

  來採訪的媒體,一波又一波。不過,物是人非,目前還沒人看到報道來領老照片。後來,高源將這些照片贈送給了一個民間“天安門藏品”私人博物館。

  在這個民間博物館裏,高源見到了許多和天安門有關的老照片,讓他十分感嘆。他後悔,自己天天在天安門廣場,目睹了許多鏡頭,卻沒用心記錄下來。

  澎湃新聞記者看到,天安門廣場有人趴在地上給妻子和兒子照相,高源趕緊將這一鏡頭抓拍了下來。有家長帶着小朋友描繪天安門,高源也拍了下來,他還洗出來一張,贈送給小朋友。

  再過5年就要退休的高源説,他希望,像他看到那些老照片一樣,“讓以後的人看到現在的天安門”。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31 字。

轉載請註明: 55歲攝影師天安門拍照38年:讓以後的人看到現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