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8遭遇“滑鐵盧”, 庫克: 真想不通, 為何中國不再愛蘋果

  想當初蘋果在喬布斯時代的時候,可以説蘋果iPhone手機依靠創新方面的不錯設計,以及靠着幾乎號稱“萬年不卡”的IOS系統和性能方面的不錯表現,也是一度風靡全球,在高端手機市場更是一枝獨秀,且對於智能手機的發展也是做到了很好的引領推動作用,不過最近2年來,隨着喬布斯時代的逐漸落幕,庫克接手蘋果以來,可謂iPhone手機的銷量方面全球市場處於了比較低迷的狀態,國內市場更是一路下滑,尤其是今年以來iPhone手機國內市場的份額更是狂跌,第二季度國內市場佔比也是僅7.8%左右,可以説和當初蘋果輝煌時候比起來目前蘋果iPhone的銷量方面可謂遭遇“滑鐵盧”,所以為了扭轉市場局面,上個月也是一口氣的發佈了3款iPhone新產品,以及對於老款價格方面也是大幅度的下調,不過市場當前來看還是頗受壓力,iPhone8可以説自從開售以來,市場的反響方面就畢竟慘淡,多方面的不利消息也是不斷爆出,價格方面第三方有些商家甚至降價600元左右開售,可以説這樣的局面在蘋果iPhone的發展史上,都是麼有出現過的,iPhone8表現確實有點失望!

  庫克也是納悶,為何iPhone8如此誠意,中國市場還是不愛蘋果!其實原因方面還是比較簡單的,首先iPhone8手機雖然有了一些創新方面的設計,但是整體依舊不足,和iPhone7比起來可以説iPhone8的變化不大,可以説自從iPhone6以來最近幾年的變化真的是非常的發力,外觀設計方面基本一成不變,很多網友也是開玩笑説可謂四世同堂,創新方面的依舊乏力,依舊是蘋果iPhone8銷量方面預冷的最大問題!

iPhone8遭遇“滑鐵盧”, 庫克: 真想不通, 為何中國不再愛蘋果

  然後就是iPhone8的價格方面也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iPhone8的64GB版本上漲到了5888元的價位,但是相比iPhone7來説目前iPhone7的32GB版以及128GB版本價格方面已經全面下跌到,32GB僅4300元左右的時候,iPhone8在創新方面依舊缺乏,以及多方面和iPhone7基本類似的時候,價格的高昂很難讓消費者認可!

iPhone8遭遇“滑鐵盧”, 庫克: 真想不通, 為何中國不再愛蘋果

  其它方面也有來自於國產手機的快速崛起,而且國產手機無論是配置,性能,還有外觀設計,以及創新方面大幅度提升,且性價比方面普遍較為出色的時候,國產手機也是成為了很多消費者的考慮需求,而且國產手機無論是從高端,中端,低端市場都有非常多的機型可供選擇,相比蘋果iPhone手機高昂的價格,高端手機的定位來説,很多消費者對於iPhone手機的價格也是不太容易接受,而且國產手機更能迎合國內消費者的需求,為國內消費者設計發佈適合的產品,且在國產手機系統方面優化也是不斷加強的時候,卡頓問題也是很少看到,所以也是導致了很多消費者對於蘋果的IOS系統和性能方面的表現也不再是當初的那麼盲目的崇拜!

iPhone8遭遇“滑鐵盧”, 庫克: 真想不通, 為何中國不再愛蘋果

  所以iPhone國內市場銷量預冷,也是多方面的因素導致的,有外因也有內因的,當然外因還是要通過內因發揮作用的,目前來看iPhoneX相比iPhone8還是讓一些消費者比較期待的,不過價格方面iPhoneX也是非常的高昂,所以至於iPhoneX能否在激烈的國內市場競爭中取得銷量大漲,還是後期看看吧,不過蘋果確實需要從創新方面努力了,而且對於國內市場也應該做出很大的改變了,否則將來如果蘋果繼續故步自封,不思進取的思想,或許等庫克明白的時候,恐怕為時已晚了!大家怎麼看呢,iPhone8目前價格暴跌後,大家會被吸引到嗎!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帥的無語”:pls啦press呵呵

  網友“傷心太平洋”:小編真牛

  網友“帥的無語”:哈哈哈哈哈鏡

  網友“帥的無語”:poor熱死


  中國人不再愛存錢!家家負債為誰接盤?

  2017-10-01

  華夏時報

  儲蓄大國變負債大國,這樣的反轉讓人驚奇不已!是什麼讓老百姓們掏出多年積蓄,甚至全家舉債?本期節目為您講解。

  最近朋友圈裏流傳一張截圖,大家議論紛紛。這張截圖上也就是40年前的存款,存了2000多塊錢,現在拿到手是4000多塊錢,表面上看這麼多年下來本息翻了一倍,但實際上誰都知道,考慮到通貨膨脹率,那這個損失就大了。

  有個數據,我在演講中間一直引用,2000年的時候中國的M2是多少呢?13萬億,就是流動性,市場上流動的資金量13萬億。那麼現在是多少呢?有心的朋友可能會注意到現在是160萬億左右,16年到17年增長了多少倍?增長了13倍還不止。換句話來講,貨幣的確是在貶值。

  所以老百姓的錢經常也在尋找投資機會,間或也會發生存款搬家的事情,那麼往往什麼情況下存款會搬家呢?往往就是有了集中性、趨勢性的投資機會,比如説股市出現大行情了,那麼一般在股市的中後期存款會出現搬家,現在存款又出現了搬家的情景,這一次的方向是什麼呢?就是房地產。

  那麼房地產的這個問題,我們節目裏説過無數次,以前也提到,在房地產嚴控的情況下,今年銀行按揭是大規模壓縮的,從數據上我們也能看出,今年的增幅並不大,大概只有2.4%左右,可但是房地產銷售異常火爆,尤其是二三線城市,按揭沒有增加,這些實際的交易是怎麼構成的呢?

  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消費貸轉借而來的,我們看一下最新的數據,8月末全國居民的淨存款24.85萬億比去年年底少了1.56萬億,跟2016年2月份的歷史峯值相比,那個峯值是29.87萬億,更是少了5.02萬億。

  另外,從央行發佈的上半年信貸收支來看,上半年個人活期存款減少了1.17萬億,更誇張的是7月份銀行甚至出現了排隊取款的現象,僅一個月的時間存款就少了7515億。

  同時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什麼呢?在居民存款下降的時候,銀行的消費性短期貸款卻在大幅度地上漲,那麼2017年前7個月,居民新增的消費性短期貸款是1.06萬億,而去年全年新增的消費性短期貸款是8305億。

  更具爆炸性的消息是什麼呢?這些消費貸並沒有真實投向消費領域。換句話來講,這多出來的這麼多的短期消費貸,實際上是巧立名目變成什麼了呢?首付貸。

  現在首付貸的變種還有什麼呢?就是通過信用卡套現的部分,一個人辦了一張信用卡,最多的可能短期貸出30萬來,他辦個5、6張可能就週轉起來了,就把房子的首付給付了。

  也就是説居民也好、銀行也好、機構也好,三方面配合將短期的消費貸轉成了中長期的房地產投資,換句話來講,短貸長投過去中國企業不得以而為之的行為,被移植到了居民的投資行為中。

  那麼這種行為其實是非常危險的,一方面讓中國政府對房地產的調控,一定程度上在貨幣政策上流於形式,落不到地;另外一方面也加大了居民的投資槓桿。

  據調查,我國居民部門債務佔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從2007年不足35%到現在已經達到了90%。,這僅是從居民個人的債務負擔來講,如果我們把範圍再擴大一點,將居民債務放到GDP中間來看,我們就能看出居民加槓桿的嚴重性,2007年中國居民部門債務佔GDP的比重不足20%,那麼到了2017年7月份,這個比重已經突破了53%,大家要知道,這個數字在美國是用了40年的時間,完成了20%到50%的提升,在中國用了不到10年時間,可見中國居民槓桿的飆升速度是多麼的快。

  那麼從趨勢上來看,如果這種單邊上揚的情況,得不到緩解的話,到2020年左右這個數據就會攀升到美國次貸危機前的高度,到時候風險就更大了。

  從微觀上看,個人家庭的風險,對於我們來講就更可怕,因為中國居民加槓桿主要還是加在買房上面,個人購房貸款在居民中長期貸款中的比例將近80%。

  很多人也會説,這麼一窩蜂的買房子,或者説用各種金融手段買房子,還不是擔心房價會繼續上漲嗎?投資有一個規律,大家形成共識的時候,可能就是拐點出現的時候。

  所以作為我們投資者來講,還是要安分守己,千萬不要動這種聰明過頭的腦筋,房地產企業在去槓桿、在去庫存,而我們卻成了接盤俠。

  華夏時報—思想創造價值—

  ▶微博 | @華夏時報 @水皮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大豆高粱”:高房價導致的,低房價時代大家都有存款,通脹的壓力讓大家都意識到存錢在銀行就相當於錢包在縮水。選來選去只有房子最靠譜,作為唯一的投資物,並且是稀缺資源肯定是一路上漲的

  網友“蠟筆小新”:人民幣貶值那麼嚴重,誰還敢存錢,以前存十萬,可以買套房,現在還不夠都首付,誰還敢存

  網友“138****8388”:我人認為造成高房價的主要原因是,通貨彭漲過份,(印抄過多),高工資,銀行存款利率過低。就引發一聯串的反應。一,印抄多,名種忙目項目就多,錢才使用得出去。二,工人,工資高,工人錢也得,錢多存銀行利息低,存幾年不要虧本,所以不存錢,甚還要貸款,去賣房,有房,一,可收租金,二,可升值。就是雙重利潤。你説不買房的是不是傻瓜。你原意把錢放起減少或增多呢?我説的是實際的物質多少,不是錢的數量多少。比如今年20元買一斤肉,過5年,20元買半斤肉。

  網友“流雲”:債務危機遲早爆發,到時房價必定暴跌。

  網友“野山村”:•現在買房的人,成了接盤俠,你不能全額付款的話,房子還不是你的,你斷供之後,房子銀行收回,你還是一無所有,你還清貨款了,房子才是你的,a。你好好掙錢。

  網友“驛途”:普通百姓,草民還是要攢錢的。畢竟關鍵時刻能急用。拿看病住院來説,你沒錢就乾着急。用錢生錢搞投機的不是普通草民。

  網友“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807 字。

轉載請註明: iPhone8遭遇“滑鐵盧”, 庫克: 真想不通, 為何中國不再愛蘋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