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邵菲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現如今,人們生活成本高、壓力大,不少女性在生完孩子後需重返職場,此時,帶娃的重任就到了老人的肩上,但兩代人之間畢竟存在一定的代溝,隔代教育難免會出現很多矛盾,甚至可能引發家庭危機。
但是,也有一部分老人堪稱隔代教育的典範,不僅能將娃帶好,還能避免家庭矛盾。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1、育兒觀念陳舊
數據顯示,我國每10户家庭中就有4户因為育兒觀念的不同,引發兩代人之間出現矛盾,而這種觀念的差異主要表現如下:
奶奶覺得你冷:不少老人一摸孩子的小手覺得有點涼,就立馬給其加上幾件衣服。但其實寶寶手涼是正常的,過量穿衣不僅活動受限,還容易出汗,冷熱交替之後更易感冒。
爺爺覺得你餓:老人一直認為能吃是福,所以時不時拿着水果和零食在孩子後面追着他們吃,但是孩子脾胃虛弱,暴飲暴食易引發脾胃不合,還可能會引發肥胖,不利於其生長髮育。
2、喜歡大包大攬
在不少老人的眼中,孩子彷彿是沒有行事能力一般,所以喜歡為其包攬一切,日常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説,只要孩子累了就立馬抱起來,哪怕不小心摔了,也要對着地猛踹幾腳讓孩子解氣。
如果孩子從小隻用張嘴,家人就將一切為其做好,勢必使其產生過度的依賴性,缺乏獨立性,喪失自理能力。更為嚴重的是,還可能會養成自私自利的性格,變得驕縱跋扈。
3、與子女唱反調
樂樂媽怕孩子蛀牙還發胖,一直不讓他喝可樂,但是樂樂爺爺心疼孫子,總是説樂樂媽大驚小怪,就喝個可樂而已,哪有這麼嚴重的後果。
有了爺爺撐腰之後,樂樂想要什麼就直接找爺爺,以至於剛換的牙齒就全被蟲給蛀了。
不少老人過度寵溺孩子,喜歡在年輕父母管教的時候唱反調,削弱了他們在孩子面前的威嚴,讓後者的教育方法無法實行下去。
不過,也並不是所有的爺爺奶奶帶娃一定會爆發矛盾,比如下面這四類老人堪稱隔代教育的典範,孩子帶得好,子女不操心孩子不遭罪。
1、適應力強的老人
現在,不少老人都是從農村到城裏給孩子帶娃,面對的環境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有些老人固執己見,往往無法適應,與子女鬧出不少矛盾。
而這類適應能力強的老人,往往能無縫銜接新的生活環境,子女不用為其過多操心,彼此也不容易發生衝突,家庭矛盾自然就少。
2、能接納新育兒理念的老人
隨着時代的發展,育兒理念在不斷更新迭代,有些老人固執己見,完全聽不進去子女的建議,非要按自己的方法帶娃,家庭矛盾自然就多。
而那些願意跟隨時代和子女腳步,能接納新式育兒理念的老人,在帶娃這件事上往往能達成一致,家庭關係自然就更和諧。
3、凡事和子女商量的老人
不少老人性格強勢,獨斷專行,在帶娃的時候從來不和子女商量,甚至在子女提出意見的時候,還“拒不整改”,自然易產生矛盾。
而有不少老人拎得清,清楚自己的角色只是幫忙,在關於孩子的大事上都和子女商量着來,雙方多加溝通交流,所以幾乎不會因孩子而產生矛盾。
4、有良好生活習慣的老人
小孩子身體機能發育不夠完全,加上免疫力差,稍有不慎就易生病。如果家中老人不注意個人衞生,生活習慣不佳,從而損傷到寶寶的健康,那麼家庭矛盾勢必一觸即發。
而那些生活習慣好,作息規律,注重衞生的老人,往往讓子女有安全感,能放心將孩子交給他們,自然矛盾也就好了不少。
不過,在帶娃這件事上,老人雖然做出了諸多的付出、努力與讓步,但兩代人之間的育兒理念幾乎不可能完全達成一致,此時,為了緩解矛盾,維護家庭環境穩定,子女應該這樣做:
體諒老人的辛苦:老人放棄晚年生活,自願幫忙帶子女,本身就是辛苦的付出,作為子女應該多加體諒,不要隨意指責,並時常關心,送一些小禮物。
不當面發生衝突:當育兒出現分歧時,子女最好不要當媽説破反駁,而是在人少或者氣氛放鬆的時候,向其委婉表達。
借力發力:當老人不聽自己話的時候,可以帶他們多聽聽醫生、老師等怎麼説,老人通常對這些專業權威人士比較信服。
【幸孕説】
雖然老人和年輕父母在育兒這件事上會存在分歧,爆發衝突,但他們愛孩子的心都是一致的。
“關注幸孕姐,持續為你們提供更多有用、有趣、有情緒的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