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不過是表達恐懼的方式,當下的印度屢屢“發怒”,其實更多的是其內心的恐懼無處安放。但不管出於什麼樣的原因,擾亂周邊國家和平,肆意挑釁他國邊境都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據《印度時報》7月14日報道,在印度和緬甸的邊境地區,緬甸方面的武裝人員突然發起突襲,雙方交火短短30分鐘的時間卻造成12人死亡。
當下巴基斯坦和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打的如火如荼,而同時因為邊境爭議尼泊爾也“趁火打劫”收復超過300平方公里的印度佔領區域。現在緬甸又開始發起偷襲,據媒體報道此次印度方面有7人死於當場,而擊斃敵人不過5人。導致這一結果的出現,印度方面總結為兩個原因。第一:緬甸“大批”武裝人員偷襲,在人數上佔據先機,而且本身印度邊防部隊並沒有做好準備。第二:緬甸方面多次利用地形進行掩護,所以才導致死傷較少。而這些理由,在外界看來更像是在説印度士兵的戰鬥素養並不高。
其中還提到受到突襲後呼叫支援,但在援助部隊趕赴之前,緬甸武裝已經完成撤退,所以再次佐證此前專家對於印度軍隊機動性不足的觀點。當下印度的處境並不樂觀,雖然談不上四面楚歌但也勉強算“三英戰呂布”,奈何印度不是“真呂布”。如今的印度其實格外虛弱,就像開篇時説的憤怒不過的表達恐懼的方式一樣,當下印度對外的“豪氣”其實是在掩飾其內部經濟狀態不佳。
第一:疫情對於經濟的衝擊絕對是毀滅性的,停工停產讓多少人囊中羞澀,就連愛存錢的中國人都只能勉強應付,何況是整日掙扎在貧困邊緣的印度人民。第二:大肆的採買武器裝備而且專挑先進產品,同時各國刻意加價。這兩點足以説明印度當下“囊中羞澀”,所以對外的大肆採購更多的是在掩蓋經濟問題。為什麼要打腫臉充胖子,其實和印度獨特的“管理”方式有很大關係。近些年印度極端民族主義化嚴重,依靠鼓吹讓營造出一副富強的畫面,而一旦被戳破必然引起社會動盪,所以印度不得不打腫臉充胖子。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