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可言,不過是都在負重前行,只是有的人把包袱背在前面讓人看見,有的人把包袱背在後面隱匿起來、默默承受。
眾生皆苦皆難,唯有孩子的眼眸中還有一片天真。
有的父母想要自己的孩子知道爸爸媽媽的不容易,就跟孩子傾訴自己工作的難、人生的苦,讓孩子體會父母的辛苦無可厚非。
這也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讓孩子學會體諒他人、理解父母。但是過猶不及,日日説、事事説,孩子是知道父母的辛苦了。
他們確實變得格外懂事體貼了,但他們的內心也早早背上了大包袱,強烈的負疚感佔據他們的內心,他們一生中最純良甜美的童年時光也因此變得令人難過。
那天我妹妹帶着孩子來慶祝我家搬了新房子。小寶貝一進門就説:"哇,大姨家的房子好好看,比我家的房子好看多了。"
我妹妹立馬回道:"那是大姨、大姨夫一直努力掙錢,積攢下來的。"小孩子好奇心立馬起來,説:"我的的爸爸也很努力,為什麼我們就住不上大房子呢?"
妹妹立馬又回道:"還不是你這隻四角吞金獸,家裏掙的錢全花到你身上去了。"
本來是一句抱怨似的玩笑話,也沒在意,沒過一會,我就發現孩子進門後一直低着頭,悶悶不樂的一個人呆在沙發邊邊上。
我問她怎麼不跟哥哥姐姐們玩,她回答的話至今讓我難忘。
她説:"我要掙錢,我以後要給爸爸媽媽買大房子,都怪我,都是因為我花了很多很多錢,爸爸媽媽才買不上大房子的。"
本以為孩子的記憶就7秒鐘,卻沒想到孩子把話聽進了心裏,很多時候,父母的一句話可能會改變孩子的一生。
生活的苦不能"甩鍋"給孩子
生易,活易,生活不易。生活本身就是件艱難事,爸爸媽媽們不能單純的把生活苦、日子窮的原因推給孩子。
父母自身能力的差距也應該被正視,或許是事業起步,或許是單純的能力限制,而這本身就是父母自身存在的問題,與撫養孩子之間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人生本就不公平,人與人之間存在着巨大差距,要想彌補這樣的差距,只有依靠一代人一代人共同的努力。
單單給孩子壓力,期望孩子直接一飛沖天,帶動家庭實現階層的大跨越還是略有些不現實。
撫養孩子、教育孩子是家長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一條中明確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養孩子、教孩子、在未成年子女的培育上有所花費是合規合法的,所以爸爸媽媽們就不要再一時地、固執地心疼自己的錢了。
生孩子出來時就應該做好為人父、為人母的準備,要擔當起自己選擇下的責任後果。
況且,生活的苦、生活的難最終也是為了自己。義務與責任是對等的,現在為孩子撐起一片天,以後孩子為你撐起一片天,跟孩子斤斤計較這些苦和難有什麼用呢?
孩子是自己選擇生的,人生路是自己選擇走的,少點抱怨,將生活戾氣化為生活動力,好好努力才是正經事。
孩子不應該被父母"情感綁架"
池田大作先生説:"沒必要對孩子歇斯底里地發脾氣,也沒有必要嘮叨個不停。
早晨起來要洗臉刷牙,外出歸來要洗手,弄亂的東西要放回原處等等,只要有機會就自然地教導孩子,這樣不就行了嗎?"
父母總是喜歡處處規定着孩子,以"為了孩子好"的名義限制孩子的發展,特別是中國傳統的親子關係模式,父母們很容易誤將將孩子當做自己的附屬品。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鮮明的傳統等級觀念註定了中國傳統父母喜歡站在孩子之上説話,很難很難去做到平等對話。
媽媽説:"家裏的錢都是花在了孩子身上"、"爸爸媽媽很努力,我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啊"、"家裏窮是因為寶寶要花錢"……
其實這些話的話裏話外都是家長站在一個道德制高點來控制孩子,這是一種"情感綁架"。
有的家長更是誤以為向孩子賣窮、賣慘,能讓孩子有奮鬥的動力,能讓孩子更懂事聽話。
這是一種陷阱,一種勒索。
父母會想我都對孩子你這麼好了,你也應該對我們好、回報我們才行,所以不停地在孩子耳邊説父母是如何如何地不容易、都是因為孩子自己才這麼不容易,讓孩子背上沉重的心理枷鎖。
孩子的聽話成了對父母的討好和回報,親子關係因此變得扭曲、畸形。
孩子愛父母,也怕父母,這樣的沉重的愛壓在他們的身上,讓他們喘不過氣。
孩子被父母的這樣的"神邏輯"洗腦,漸漸地也會缺乏自己的思想,被父母控制,出現一些畸形人格:如"媽寶男"、"鳳凰男"……
媽媽要如何正確回答"爸爸很努力了,為啥我們還是窮"的問題?
物質上的落差會讓孩子產生心理上的落差,孩子問出這個問題很正常,可能只是單純的好奇。
這時候,可以告訴孩子:每一個人的物質財富都是不同的,那可能是一代代人的奮鬥、也可能是一個人的奮鬥,總之財富和條件都是需要奮鬥、付出代價的。
而只有量變才能引起質變,你能看到爸爸的努力辛苦值得表揚,我們現在的幸福已經是爸爸創造出來的了。
但爸爸的努力還做不到徹底改變,還要有媽媽的努力、以後的寶寶的努力,只要一家人齊心,勁往一處使,總能引起質變的。
而現在一家人能平平安安、團團圓圓地坐到一起吃飯,就是最大的幸福了,要學會知足常樂。
《情緒心理學的佛學視角》中就曾提到:懊悔,可以表現為良心不安、悔疚或擔憂,被視為心靈成長的障礙。
綁架孩子的情感,讓孩子陷入愧疚和負罪,是最不明智的父母的做法。
人這一輩子也就孩提時可以做到少年不知愁滋味,所以爸爸媽媽們,還是儘量還孩子一個乾淨無憂的童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