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中國重返聯合國,唯一投反對票的歐洲國家,現狀如何?
中國的近代史開始於1840年,結束於1949年新中國成立。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以來,中國人民飽受苦難,建國後卻依然遭受了大量排擠並進行了多次自衞反擊戰爭。直到1971年,中國人的努力才終於得到了全世界的承認,那一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終於得以重返聯合國。不過提案投票的過程中,唯一投了反對票的歐洲國家——馬耳他,為什麼馬其他會在其他歐洲國家都同意的情況下投反對票呢?如今他的現狀又如何?
首先,從地理上來看,馬耳他是一個位於地中海中心的島國,土地面積僅300多平方公里,而我國江蘇省省會南京就擁有6587平方公里土地。再加上其僅有50萬左右的人口,所以甚至可以説,這個國家幾乎都是熟人社會,地域的統一性相當強。由於其人口和地域的限制,導致其幾乎沒有辦法發展工業和農業,再加上其得天獨厚的海島優勢,風景優美,使得其主要經濟來源在服務業和旅遊業上,還有傳統的造船和修船手藝。而隨着全球化程度加深,馬耳他每年也吸引着大量遊客,旅遊業逐漸成為其最重要的外匯來源。
而從歷史上看,馬耳他1815年開始被英國人殖民,從此成為了英國的海上要塞,但在這段時間裏,隨着世界局勢的變化和美國的崛起,美國人希望在全球建立起自己的統治地位,尤其是一戰二戰的爆發,使得美國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實力,甚至靠着戰爭財最終成為了全世界最為強大的國家,而在利用自己的武力和金融霸權影響世界的過程中,也沒有忘了自己的好盟友。而馬耳他由於在地中海的戰略地位十分特殊,且經濟低迷,所以美國靠着自己的金融優勢,將馬耳他從英國手裏一點一點撬了出來,將它的經濟捆在了美國身上向前發展。
1964年,馬耳他宣佈獨立。可以説,獨立之後的馬耳他幾乎就相當於是美國的一個手指,尤其是加入了聯合國的馬耳他,更相當於美國人最喜歡的一張選票,所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重新回到聯合國投票的時候,他跟隨自己的領導者投下了象徵着美國的一票,隨後,1974年馬耳他終於成立了馬耳他共和國。不過這也無可厚非,畢竟在當時的情況下,能夠幫助國家從殖民地成為一個獨立國家對於該國人民來説總歸是好受點。
而現在,隨着地緣政治在國家交往中越發重要,馬耳他實際上已經更多向着歐洲國家靠攏,逐漸擺脱了美國的控制。現在的馬耳他依靠着歐盟這座大山,加入歐盟後以旅遊業和金融為主的經濟迅速崛起帶動着國家向着人工智能等不需要依賴當地資源的領域發展,而小國寡民的特點也使得馬耳他的西方民主體制能夠發揮最為有效的作用,醫療教育等公共衞生事業可以做到完全免費,在整個歐盟都能夠處於中間水平。
而我國自從重返聯合國以來,就一直奉行多邊主義,希望能夠同各個國家建立友好關係。儘管馬耳他曾經在國際上緊跟美國的腳步,但是隨着時代的發展,美國的霸權已經逐漸沒落,而作為最擅長多邊外交的歐盟國家,馬耳他也和中國建立了良好的經濟關係,其在地理因素上的優勢也得以幫助中國發展同歐盟的貿易,互利共贏,攜手並進。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大家都是為了國家長遠的利益,為了人類的利益,和平發展絕不會被任何形式的政治經濟外交因素所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