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刷《知否》:一幅北宋人文畫卷背後,藏在人世間最美好的三種情
很多人都説:
“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
近來,我閒來無事,打開電視又重温了一遍《知否》,它就像是一本讀不完的書,每一次觀看都有新的收穫。
2018年,由侯鴻亮擔任製片,張開宙執導的大型古代社會家庭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登錄各大衞視,影評一經播出被引發無數觀眾好評。影片的佈景選取《清明上河圖》,大到亭台樓閣,小到器皿物品,都呈現一股濃濃的北宋風情,而導演將色調柔和,每一幀畫面都美倫美央,堪稱古裝影視劇的典範。
而在劇中有太多的人生情感,值得我們細細去品味。
在它的身上,我們能感受到愛的力量,領會到火的温柔。在黑暗中,它是那座指引方向的燈塔;在黎明時,它是冉冉升起的太陽。
故事節奏很慢,將每一分情感都娓娓道來,而在這幅北宋人文畫卷背後,藏着世間最美好的三種情。
父母之情
談起《知否》最感人的情節,也許觀眾浮現在腦海的便是,張桂芬在難產時撕心裂肺地喊出:
“爹孃,原諒女兒不能盡孝了!”
張桂芬的母親英國公夫人聽到了女兒的哀鳴,年邁的她的搖搖欲墜;從東郊大營策馬趕來的英國公,身上的盔甲還帶着血跡與泥土,他步履蹣跚地站在房門外,最後跪倒在了地上。
那一刻,所有人的心都懸了起來,有彈幕在底下評論道:
"不管是你家財萬貫,還是身居高位,孩子,才是父母的唯一牽掛。“
張桂芬是英國府的嫡女,她的父親是在戰場上殺伐決斷的將軍,為國家曾經立下赫赫戰功;她的母親出身名門,舉止端莊,是出了名的貴婦太太。而張桂芬是英國公夫妻四十多才得的“老來女”,被他們認為是“上天的恩賜”。
他們如珍如寶地將張桂芬養大,教她琴棋書畫,熟讀四書五經,無論是在文學造詣上,還是騎馬射箭張桂芬都是大家風範。
古人有言,一家有女百家求。作為名門閨秀,張桂芬自然是求親者眾多的,可是張家父母不捨得女兒早早嫁人操勞,便多留了幾年。誰也沒想到,沒等來媒婆的三媒六聘,卻傳來了一道聖旨:
皇上將張桂芬許配給了皇后的弟弟國舅爺沈從興。
可沈從興不是良配,他是個鰥夫,在皇上潛龍之時,他的夫人大鄒氏為護皇后而去,而沈從興與先夫人感情深厚,久久不能忘懷,為了彌補鄒家,他納了小鄒氏為妾。
英國公夫妻百般不願,但皇命難違,為了家庭,張桂芬嫁入了沈從興。初入沈家,張桂芬的生活並不如意,丈夫對妾百般寵愛,沈家人對大鄒氏念念不忘,而小鄒氏囂張跋扈。後來張桂芬有孕,臨盆之時卻被小鄒氏下了絆子,搶走了太醫,生產極為不順,在危難臨頭才出現了讓人心碎的畫面。
英國公夫妻在經歷了女兒的生死之關後,並沒有多説什麼,只是默默地讓下人收拾好,他們要帶受盡委屈的女兒回家。即便是觸怒君顏,即便是成為笑柄,做了一輩子忠臣的英國公,為了女兒第一反抗了他的君王,他要讓張桂芬和沈從興和離。
在不知道前路如何之時,他們毅然決然地站在了張桂芬的身邊,成為了她的最堅強的後盾。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之愛,從來都是不計算得失,他們將自己的心血都獻給了孩子。
就像是林語堂先生所言:“一個天生自然的人愛他的孩子,一個有教養的人定愛他的父母。
雖然父母為張桂芬另謀出路,可她卻捨不得讓父母牽掛,她選擇重新去面對自己的婚姻問題,她知道不管什麼時候,她的父母都會守護着她。而父母的愛,讓她堅強,讓她勇敢。
是愛賦予了孩子夢想的翅膀,海闊天空任他飛翔,無論他走向哪裏,爸媽都會為他在深夜留一盞回家的燈。
夫妻之情
蘇軾曾在《留別妻》寫過:
“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歡娛在今夕,嬿婉及良時。
如果問除了父母與子女,誰是你在世上最親近的人?
答案毋庸置疑,你的愛人。前世五百測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茫茫人海中,兩個人能夠相知相愛走到一起,那便是特殊的緣分。而顧廷燁與明蘭在兜兜轉轉中走到了一起。
開始她只是不惹眼的庶出小丫頭,而他是為非作歹的顧二叔,他們沒想過有一天會成為一家人。可後來太多的事情發生,顧廷燁才發現他要找的人就是那個披着羊皮的小狐狸。
他費盡心機娶她入門,在成親前他説:
“吾傾慕汝已久,願聘汝為婦,託付中饋,衍嗣綿延,終老一生。”
成親後他們的日子就如同所有新婚夫妻,甜蜜且不失温馨。明蘭會在顧廷燁迷茫時為他出謀劃策,會將家裏的事情打理的乾淨利索;顧廷燁記得明蘭的所有喜好,會在百忙中不忘給媳婦買來新出鍋的醬肘子。
可如果説起他們的感人瞬間,卻是在患難之時:
顧廷燁奉命出京,卻被傳辦砸了差事,生死不明,剛剛生產完的明蘭拖着虛弱的身子,不顧家人的反對,跪在了宮門前,只求讓她的丈夫平安;小秦氏的一把大火,讓顧家差點成為灰燼,聽聞消息趕回的顧廷燁抱着明蘭説,"我回來晚了”。
他們將彼此看為比生命還要重要的人,為了對方,他們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而這也是愛情,最美的模樣。在明蘭和顧廷燁的婚姻中,他們不僅有愛如潮水的感情,還是肝膽相照的義氣。
如果一場災難,就讓兩個人分離,那還何談夫妻?何來真愛呢?大難來臨各自分的不是真夫妻,而是一起過日子的夥伴罷了。而那種婚姻,不要也罷!
要知道,好的婚姻不是繁榮之時的錦上添花,而是患難之時的生死與共。
養育之恩
俗話有云:
“有生無養,斷指可報;有生有養,斷頭可報;不生有養,無以為報。”
父母愛子女是因為血緣,夫妻相愛是因為曾經的心動,可有一種愛,它沒有來源,它是世間最無私的愛-來自他人的養育之恩。
而盛老太太與明蘭便是最好的詮釋。
盛老太太是盛紘的嫡母,早早沒了丈夫,孩子也離開了人世,便養育着盛紘長大。為了盛紘,她沒有再嫁,她甚至和孃家斷絕了關係,她一手將盛紘培養成人。
後來盛紘娶妻納妾,衞小娘子進了門,卻被林噙霜陷害難產而亡,只留下明蘭一個孤女。盛老太太見明蘭可憐,便將她養在膝下。
一老一小從此成為了彼此最親近的人,盛老太太教明蘭讀史明理,教她管家之道,她希望明蘭有個好的未來,為了給明蘭選夫婿,她用心良苦。雖然她寵着明蘭,但她卻不嬌縱,在明蘭犯錯時,她也會懲罰她,她就像愛花之人不斷為小樹苗修枝剪葉,只求茂盛。
後來,明蘭嫁入顧家,康姨母卻壞心的給顧廷燁送妾,為了不讓孫女受欺負,盛老太太懲罰了王大娘子,這也導致了她被下毒。
就像明蘭所説,盛老太太本就不參與家庭事務,這次是為了明蘭,她才讓王大娘子在眾人面前出醜,她對明蘭的愛讓她不顧後果。
當盛紘想要息事寧人,明蘭卻決定即便是粉身碎骨,也要為祖母討個公道,她説:
“我早就想明白了,從今以後就算您不認我了,就算我將這全家都得罪乾淨了,將來再無孃家可依,什麼尊貴榮耀,什麼官人誥命,我全都不要了,我就要一個公道!”
其實,人與人相處不過是真情換真意。
就像是盛老太太,她的舔犢之情換來了明蘭的以命相搏,她們雖然沒有血緣關係,可是她們有着更深的紐帶。她們對彼此的愛,是真誠的,是炙熱的,是無私的。兩個孤苦的人,在這個冰冷的世界中,互相取暖。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擁有着明蘭和盛老太太所渴望的血脈之情,卻不懂得珍惜。我們經常聽到兄弟反目,為了點金錢利益,本是手足卻成為仇人,他們卻忘記了親情才是無價的,沒有任何真銀珠寶能夠換來。
要知道,維繫感情只有兩個詞:付出與珍惜。一段感情就像是一杆天平,每一個人都要付出,如果只是單方面,那麼天平總會傾斜。
所以啊,如果你感受到了愛,別忘了愛是相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