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美國《陸軍採辦後勤與技術》雜誌近期發表題為《採辦新時代》的核心文章,文章重點評述了在推進現代化的進程中,美陸軍通過“其他交易授權”(OTA)方式,正在加速獲取新的作戰能力。本文將文章主要觀點編譯如下,以饗讀者。
一、“其他交易授權”的發展和崛起
“其他交易授權”使國防部能夠通過更快地授予原型和生產合同來精簡傳統的採辦官僚程序。2012~2014年,國防部撥給“其他交易授權”合同的年平均費用僅略高於5億美元,到2016年該數字躍升至15億美元,在2018年增加到35億美元,2019年預計總額會超過70億美元。
美陸軍推動了“其他交易授權”的使用頻率。2012年,陸軍約授出了40個價值低於5億美元的OTA協議,到2018年授出的合同達到220多個,合同金額逾25億美元。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安德魯·亨特表示,陸軍決定使用“其他交易授權”和中間層採辦程序推進現代化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其他交易授權雖然有所完善,但並不是新事物。OTA創立於1958年的冷戰時期,為應對當時唯一戰略競爭對手蘇聯航天領域高科技高速發展威脅,美國國會首次賦予NASA簽訂其他交易協議的權力,可以採用不受傳統採辦法規制度限制的採辦方式和合同方式,快速發展美國軍事和民用航天技術。1989年,美國會授權DARPA使用研究類其他交易協議,加速高技術項目研發進程,標誌着美國防部開始引入這種締約方式。1996年,國會把其他交易協議的範圍擴大到整個國防部。1998年左右,國防部將“其他交易授權”使用範圍從原型階段擴大到生產階段授權。曾在克林頓政府擔任國防部採辦改革副部長兼國防改革倡議主任的斯坦·索洛韋透露,將OTA限制在原型階段,限制了它的有效性。“其他交易授權”使用頻率增加,反映了五角大樓對“客户”(工業界、學術界、士兵)的重視。陸軍採辦主管兼負責採辦、後勤與技術的助理部長布魯斯·耶特表示,與純基於《聯邦採辦條例》的合同相比,“其他交易授權”給陸軍採辦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
陸軍採辦主管兼負責採辦、後勤與技術的助理部長布魯斯·耶特
二、抓住新一輪的採辦改革機遇
當前的國防部採辦變革始於2015年,時任國會參眾兩院武裝力量委員會主席的約翰·麥凱恩和邁克·索恩伯裏開始真正推動系統改革,在推動新的快速採辦授權的同時推動組織機構改革,最終在《國防授權法案》第8卷採辦政策部分出台了前所未有的大量立法。
重大項目的里程碑決策權明確從國防部回到軍種部門,負責採辦、技術與後勤的副部長職位被分拆。近幾年美陸軍抓住了機會,尤其是在前端決策上,開始更快授出合同,更快讓項目啓動,與未來司令部一起,將採辦流程的主要參與者聚合在一起,而非等待每一個人按照流程順序去做,進而達到減少風險、加快採辦進程的目的。以陸軍採購通用微系統公司(GMS)泰坦服務器為例,從第一次接觸到授出合同,僅用了兩個星期,且在6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了實地採購。曾為陸軍管理重大武器開發的海軍研究生院高級講師約翰·狄拉德稱,國防部分拆採辦、技術與後勤副部長一職確實“減少了項目主任完成、中止或改變項目進程重要決策所必須經手的準備和文件數量。”
對於重大采辦項目來説,以往國防採辦委員會的評審是強制性的,且費時費力費錢。這給項目主任來帶來了很大的干擾,使其偏離了主要的職能。改革以後,現在採辦里程碑的決策權掌握在各軍種採辦執行官手裏。雖然需求和資源依然由作戰端驅動,但原型設計和快速生產得到了更多的重視。現實世界的威脅讓五角大樓產生了一種明顯的緊迫感,強調更快地得到作戰能力。《2016財年國防授權法》鼓勵國防部使用“其他交易授權”,極大地推動了其他交易授權的發展。
三、未來司令部的使命
從組織機構上看,成立未來司令部是陸軍加快採辦的一個最大改變,將需求制定者、作戰開發人員、科學家和工程師、合同簽訂專家和試驗團隊整合進同一個跨職能團隊,使陸軍採辦改革成為可能。
美國陸軍未來司令部希望在文化上、程序和制度上“擁抱創新”。但不變的是,需求依然是核心。從陸軍採辦主管的角度來看,未來司令部從根本上改變了採辦程序的前端,也就是需求生成部分。
基於陸軍高層的指示,未來司令部的使命是找到一種更佳的方式,將需求與採辦策略的開發連接起來。事實證明,未來司令部確實能夠提高項目的效率和有效性。目前為止,未來司令部已經重新調整一些已有項目,使其面向短期的一些能力。可以説,未來司令部已經融入到作戰和裝備發展的過程,並且給陸軍帶來了可見的變化。
四、OTA面臨的障礙
官僚主義仍然是陸軍靈活採辦的一個威脅。值得注意的是,相比《聯邦採辦條例》和《國防採辦補充條例》的一兩千頁,其他交易授權指南僅有53頁。對此,陸軍負責採辦的助理部長幫辦斯圖爾特·哈茲萊特認為,這種過於簡單的指南也可能會產生相反的效果,可能會讓OTA失控。但總體來講,其他交易授權指南大大加快了陸軍合同簽定週期。
為了更快得到最先進的作戰技術,目前陸軍按計劃繼續使用這種授權,但無法避免的是,成本和性能問題仍將會出現,屆時將不得不添加更多的條條框框,讓系統回到以前的樣子。參議院立法顧問艾瑟頓認為,陸軍必須堅持到底,真正接受更高的風險,而不是必須進入某種新的模式化流程。陸軍需要做的是,確定在這個流程中真正需要多少正式認證報告之類的內容,才能滿足國會對監管的擔憂,但又不會引發更多的官僚主義。
國防部正通過新的國防部5000.02指示《國防採辦系統的運行》來解決這些問題,明確OTA、快速原型設計、快速部署等的流程,找到將其整合到一套流程的辦法,進而有效地獲取成果和重大能力。優秀採辦的基本原則是,無論多快,都必須包括“需求分析、適當的試驗和一個確定的合同作為合作基礎”。在這三個領域幾乎沒有捷徑可走。
儘管陸軍迅速加入了OTA的大潮,但OTA仍然必須由獲得授權的合同官員來落實。OTA將人從許多不必要的法規規章中解放出來,但不能替代本質上屬於行政的工作,即從嚴格的需求分析和系統工程中定義預期交付的能力。從根本上説,工程階段的流程不會改變,“新的複雜平台項目仍然面臨着重大的工程挑戰”。
可持續性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在快速推進採辦時,可持續發展依然是風險所在。長期維護可能是系統壽命週期中成本最高的部分,這一點已經得到公認。“後勤支持必須在設計中,貫穿早期和整個創造過程,對適用性和可支持性分析進行深思熟慮的迭代努力。”
五、對現行採辦體系的影響
目前美陸軍欲脱離現行的國防採辦機制,甚至退出聯合能力集成和開發系統(JCIDS)。參與國會立法的內部人士透露,在某種程度上,OTA等快速採辦授權的優勢是國會故意設計出來的,其目的就是讓人擺脱JCIDS流程,以一種更加敏捷的方式實現JCIDS想要實現的目標。這讓整個“聯合能力集成和開發系統”系統受到質疑。
前美國空軍採辦官員沃德並不認為“聯合能力集成和開發系統”會消失,只是在改變之前默認的做法,畢竟產生需求的方式不止一種。
迪拉德認為,未來司令部在新採辦的嚴謹性和敏捷性平衡中發揮着主導作用。雖然其使命遠遠大過試驗採辦策略,但其內部代表採辦機構的跨職能團隊主要致力於加速採辦過程。
六、小結
“其他交易授權”目前專注於小規模採辦。在四五年內,隨着OTA協議擴展到生產階段,未來可能會應用於I類重大采辦項目。OTA絕不是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但已經體現了加速美軍採辦的價值。
曾在克林頓政府擔任國防部採辦改革副部長兼美國防改革倡議主任德斯坦·索洛韋看來,美國軍方和五角大樓是否有能力在未來兩年內進行實質性的採購改革,目前依然沒有定論。如果採辦專業人員的培訓方式能夠真正實現現代化,那麼現在被認為是“提速”或“替代”的業務就可以成為正常業務流程的一部分。國防部必須擁抱敏捷和速度,放棄對舊體系的依賴。只有嘗試才知道對錯。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國防科技要聞”(ID:CDSTIC)
來源 | 美陸軍《採辦》雜誌
圖片 | 互聯網
作者 | 袁政英 李宇華
注:原文來源網絡,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相關建議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