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畔,官兵們築起的“迷彩大堤”堅不可摧

  鄱陽湖畔的“迷彩大堤”

  ——武警江西總隊機動支隊防汛救災記事

  ■戚廣輝 葉 杉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曹先訓

  昌江邊,狂風呼嘯,濁浪拍岸。

  7月9日凌晨,江西省鄱陽縣昌江圩大堤上,武警江西總隊機動支隊支隊長賀小良向守堤官兵下達命令:“這道堤是20萬名羣眾的最後一道防線,我們是人民子弟兵,要全力保護人民羣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賀小良所在支隊是一支英雄的部隊,1998年在九江抗洪中表現突出,被國務院、中央軍委記集體一等功。多年來,一茬茬官兵把這份殊榮當成“傳家寶”,用實際行動唱響愛民之歌。

  7月8日以來,昌江水面高出大堤路面1米多,成了地上“懸河”。隨着水位持續上漲,堤壩多處出現鬆動滲漏。接到防汛救災命令後,該支隊官兵連續奮戰,築起一道寬3米、高1.5米、長1.5公里的子堤,把奔湧的洪水硬生生擋住了。

  7月9日晚,鄱陽縣昌洲鄉中洲圩發生潰堤,昌洲鄉所屬15個行政村3萬多人受災。該支隊緊急出動100餘名官兵,前往昌洲鄉轉移受災羣眾。

  抵達昌洲鄉後,官兵迅速分成若干小組,駕駛衝鋒舟分頭展開搜救。此時,水下障礙物複雜,水面樹枝電線交纏。避開重重障礙物,官兵終於抵達受災最為嚴重的墩上陳家村。

  村子裏,86歲的陳克長老人被洪水圍困在一幢樓房的第二層。“這裏有人!”機動七中隊中隊長劉斌聽到老人微弱的呼救聲後,立刻和戰友駕駛衝鋒舟靠近。

  水流湍急,官兵們在救援中好幾次險些落水,但他們不畏艱險,通過接力託舉,終於將老人成功救出。

  “看到武警官兵,就像看見了親人。”老人被成功轉移上岸,雙眼噙淚拉着大家的手道謝不已。

  抗洪大堤,既是抗擊自然災害的“戰場”,也是檢驗官兵初心本色的“考場”。

  7月11日凌晨,鄱陽縣雙豐南圩出現潰堤,直接危及鄱蓮公路及縣城安全。該支隊200餘名官兵立即趕到潰堤口附近的博士湖水庫大壩,構築第二道防線。

  “跟我上!”危急時刻,機動五中隊班長萬時武衝到隊伍前頭,帶着戰友加快速度蓋土、鋪油布,小腿被石頭擦傷也全然不顧。萬時武的家就在不遠處的柘港鄉,也是受災地區之一。這些天,他的父親、哥哥都奮戰在抗洪一線。“任務面前,‘大家’為重。”萬時武説。

  “前方出現泡泉羣!”7月12日7時許,在昌江圩堤江家嶺段,堤壩一側出現一組長約12米、寬約3米的泡泉羣,同時出現滑坡塌方跡象,隨時可能發生潰堤。

  情況緊急,該支隊官兵聯合守堤地方幹部,依據“反濾導滲、控制帶沙”的原則,制訂“一層過濾、二層加壓、三層圍堵”的處置方案。軍民同心協力,搬運土袋5000餘袋,鋪填沙石等反濾料28立方米,歷時5小時,成功處置險情。

  洪魔面前,一艘艘舟艇劈波斬浪,一個個背影向險逆行……鄱陽湖畔,官兵們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迷彩大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34 字。

轉載請註明: 鄱陽湖畔,官兵們築起的“迷彩大堤”堅不可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