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6次強降雨來襲,多省雨水超負荷,三峽大壩防洪作用有多大?
作者:文/虞子期
三峽大壩作為全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對防洪能力我們不容置疑,但是在説它對防洪作用的時候,我們必須先來了解下如今的降雨問題。
根據氣象監測數據顯示,自從今年6月1日以來,截止7月7日,我國長江中下游的雨水量已經多地出現超負荷的情況,總計出現了6次的強降雨過程。
而根據長江流域的平均降水量數據顯示,已經達到了346.9毫米,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二位,超過1998年同期數據。其中降雨最強的區域為湖北,安徽等地,其中局部地區在過去的10天裏,累計雨量超過了600毫米,所以如今的降雨預警也在持續升級。
不過強降雨並沒有結束,7月7日還出現了2020年的首個暴雨橙色預警,所以這是強降雨增強的表現,同時在7月7日之後,雖然整體的降雨量出現了減弱趨勢,但是在江西,湖南,浙江一帶又出現了明顯增強的趨勢,同時在7月中旬時段,降雨基本上也不會停止,所以接下來的雨水還會帶來更多的影響,那麼最為關心的三峽大壩也成為了大家熱議的點。
三峽大壩全長約3335m,壩頂高程185米,而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量221.5億立方米。
而三峽大壩防洪的主要構造就是它的建築構造,是屬於混凝土重力壩,所以這對防洪的作用非常大。
其中整個攔河大壩的壩軸線全長2309.47米,而就是因為重力壩的特殊構造,所以對防洪的作用能夠發揮到極大值模式,當強大的洪水進入到三峽大壩的時候,毫無壓力的就可以抵擋住。
當然持續的強降雨,三峽大壩不僅能夠抵達洪水快速進入到下游,還能為下游迎接下一次洪峯提供充足的時間準備,因為我們要知道一個問題,那就是降雨不可能一直被三峽大壩擋住不放,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持續下去,我們也需要考慮到上游的問題,所以在綜合進行洪峯攔截,進行科學評估之後,就要進行泄洪。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在7月2日的時候,長江上游幹流、烏江及三峽區間來水明顯增加,所以到2日10時三峽水庫入庫流量達50000立方米/秒,這個時候為了保證上游不受雨水影響,同時此次來水達到洪水編號標準的時候,三峽大壩就開啓了三個深孔泄洪,持續加大下泄流量,這樣就可以保證強水進入三峽大壩之後,具有空間來存儲,同時加大泄洪進行緩衝,這就形成了有進有出的模式。
其實這裏的主要作用是保證了洪水在三峽大壩進行一個“過度”,下游不會被受到較大的影響,大家可以想下,如果上游的強降雨持續,雨水都快速進入到了下游,那影響就大了,而這個時候三峽大壩就是在其中起到了“過度”作用,所以才能穩定下游不會出現過多降雨帶來的更大影響,這個道理我相信每個人都明白,這就是它在防洪之中的重要作用。
很明顯三峽大壩不僅防洪解決問題這麼簡單,還有就是航運效益,在修建三峽大壩之後,三峽水庫回水至西南重鎮重慶市地區,它直接改善了航運里程,更多的航運貨船可以直接到達重慶,年單向通航能力由1000萬噸提高到5000萬噸。這是航運上的直接經濟價值。
還有就是乾旱季節的抗旱效應,在下游出現大旱的時候,三峽大壩可以加大放水為下游提供足夠的水量,有效緩解了下游的用水需求,這就是它在適當季節存儲水之後的一個很重要作用。
還有一個作用就是發電功能了,我相信這個每個人都知道,如今全國很多省份都是在使用三峽大壩的電,根據科學記載數據顯示,三峽電站的總裝機容量為2250萬千瓦,年發電量超過1000億千瓦時,所以這就是它電力方面的經濟價值。
綜合情況來説,這確實是一個了不起的工程,這下大家應該也瞭解到了三峽大壩的防水作用有多大,其次就是它產生的經濟價值有多大了吧,這是“雙豐收”的模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