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剛剛結束歐洲四國之行。這是他在不到一個月時間裏第二次到訪歐洲。這次主要瞄準了中東歐國家,議題是各種所謂的“安全”,目標是拉攏它們“對抗中俄”,但實際效果卻是在拆歐洲的台。
利用歐洲國家的立場差異和利益分歧製造矛盾並從中漁利,是美國對歐洲的既定策略。儘管表面上是當年丘吉爾的“鐵幕”演説將東西歐分裂成了敵對陣營,但實質上卻是杜魯門的“遏制”戰略打造出了歐洲鐵幕的真材實料。一個強大、統一的歐洲從來不符合美國的利益,對於二戰後開始在世界舒展羽翼的美國如此,對於冷戰結束後面對歐盟壯大時的布什政府如此,對於當前要聯合自強、戰略自主的歐洲時,特朗普政府更是如此。
一個聯合自主的歐洲首先意味着一致的外交立場和獨立的戰略意識;其次表明歐洲將擁有實現戰略自主的經濟、科技和社會基礎。因此,拒絕做美國的外交扈從和戰略附庸,擺脱對美國在經濟、科技和心理上的過度依賴,是歐洲能否實現戰略自主最為關鍵的指標。
但對美國而言,歐洲是這個“新大陸”霸權嵌入“舊世界”最深刻的抓手,一旦失去對歐洲的掌控,美國就將失去插手世界事務的戰略工具,失去遏制俄羅斯的前沿陣地,失去在中東非洲製造可控混亂的前出基地,失去組建意識形態同盟的話語平台。一旦“跨不過”大西洋,美國鷹將鎩羽折翼,戰略優勢不復存在。因此只要美國不放棄霸權,就不會放棄歐洲。
在法德等歐洲大國與美國矛盾加劇、日益展現出戰略自主雄心的形勢下,美國要掌控歐洲這一既定目標未變,並且採取了打拉結合、曲線迂迴和重點突破的手法。對安全上依賴美國的中東歐國家以拉攏為主、對獨立性較強的法德等以打壓為主,是美國對歐明顯的兩手策略。和軟硬兼施手段相配套的,是由中東歐、南歐、北歐入手進而對西歐大國形成圍獵之勢的曲線迂迴策略。以地緣安全、網絡安全和能源安全等為主要議題在歐洲內部製造並放大分歧,是美國對歐洲的重點突破策略。
蓬佩奧的兩次歐洲之行,是對上述策略的完美演繹:不僅指望利用5G安全問題從英國撕開口子再擴大到其他歐洲國家,還試圖把從德國撤軍、向波蘭增兵做成打壓德國的大棒和犒賞波蘭的胡蘿蔔,在“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上公然拉攏奧地利,是擺明了要硬生生拆掉英法德奧的“天然氣聯盟”,大談“三海合作”更是想顛覆歐洲權力平衡、重塑歐洲地緣政治。
要知道,從5G規範到共同防務再到能源聯盟,都是歐洲要實現聯合自強、體現戰略自主的重要領域,但都被美國拆得四分五裂、攪得烏煙瘴氣。美國明裏是拉攏歐洲“對抗中俄”,實則對要走出歷史的中東歐國家、要尋求戰略自主的歐洲以及要當歐洲領頭羊的德法傷害最大。
在美國的分化目標和多管齊下策略面前,歐洲現在還難以統一應對,戰略自主還只是一個長期願景。因此,一些國家會在5G問題上附和美國,一些國家會把更加依賴美國視為保護傘,一些國家也會在歐洲利益與美國利益之間不斷搖擺。一個唯華盛頓馬首是瞻而不是聽命於布魯塞爾的歐洲,是最符合美國意願的盟友。在德法等國抗爭下,即便不能“歸攏”歐洲盟友,只要能讓歐盟陷入內鬥、讓德法困於壓力,讓歐洲不能作為獨立一極崛起而始終依附於自己,也是美國可以接受的戰略場景,蓬佩奧們正在朝着這個方向努力。
説到“分化歐洲”,這頂大帽子倒是時不時被扣在中國頭上。中歐要搞“一帶一路”合作、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的“17+1”合作等等,都作為“證據”被一些歐美輿論津津樂道。同樣是這些輿論,對於美國揭歐洲瘡疤、挖歐盟牆腳的言行卻視而不見、裝聾作啞。對於一些迷戀“跨大西洋夥伴”、堅信歐美盟友關係能破鏡重圓的人來説,美國始終是“自己人”,即便它幹了許多傷害“自己人”的事,而中國則始終是“異類”,即便它做了許多有益於“異類”的事。
這種極其狹隘的歷史觀和世界觀正讓一些歐洲國家不由自主地淪為美國的棋子,被擺弄於和中俄博弈的棋盤上,它們很可能再次迷失航向,在經歷得不償失的始亂終棄後再次走進歷史的輪迴。
另一些對美國已有警惕、但對中國仍有戒心的歐洲國家,已經開始超越“內外有別”的狹隘觀念,但還缺乏破釜沉舟的勇氣。其實放手大膽地和除美國以外的國家進行真誠合作,不僅有利於歐洲開拓戰略視野,積累戰略資源,也有利於形成戰略共識、成為戰略力量。如果大國博弈的秘訣是權力平衡,那麼與中俄合作是有利於提高歐洲相對於美國的戰略地位和價值的,也是最終有利於歐洲達成戰略自主目標的。人類歷史上不乏一時辨不清是非的糊塗人和荒唐事,也有不少智者和善事,歐洲國家正面臨這樣的考驗。(作者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