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易不二
來源 | 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
“那時候每天下午4點才開門,凌晨2點關門,營業額最高的時候一天有四五千,我跟我老婆忙不過來的話我媽就來幫忙,我兒子、女兒一到暑假也都來幫忙。”
“一家人滷味”的老闆配着啤酒吃着自己店裏的菜品,神采飛揚地對“螳螂財經”回憶往日榮光。
不足二十平的門店,沒有門頭,沒有裝潢,沒有入駐外賣平台也不自己配送,也沒有經營口碑、大眾點評......
只有門口打着“一家人滷味”招牌的推車,和推車貨架裏堆得滿滿當當的滷味,以及認着“勤快”和“口味”兩個死理的70後夫妻,展示着這家餐飲店的風貌。
開店近六年,小區商業后街的五家滷菜店,有四家都被“一家人滷味”用現滷現賣的好口味一一打敗,唯一留下的只有賽道並不全相同的連鎖店“絕味鴨脖”。
“但現在生意越來越難做,現在我中午就開門了,但生意還是沒有以前好,最近兩年一年比一年賺的少了。尤其是今年爆發了疫情,我三月底開門到現在,營業額一天沒有超過一千的,照這個情況我們可能就做不下去。”老闆吃完了飯,邊説邊起身收拾桌子。
其實也動過做外賣入駐本地生活平台的念頭,只是根據銷售報出來的佣金算了一筆賬之後,老闆的頭搖得像撥浪鼓。而且,隔壁的快餐店也早已告訴了“一家人滷味”,客單價十幾二十塊的小店上外賣平台,看似訂單多了,其實做一單賠一單。
“像我們這種只想混口生活的小店子,如果沒有你們説的什麼互聯網思維,是不是就只能等死?”聊天的最後,老闆説這句話的語氣,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尋找答案。
這個答案,“螳螂財經”也想知道。
“不是我不明白,只是這世界變化快”
下決定開滷菜店之前。“一家人滷味”夫妻倆已經打工近二十年,手頭累積了一點本錢後,便開了這家小店。
“2014年進來的時候這裏已經好幾家滷菜店了,但我觀察了幾天,那幾家都是滷好幾天的貨放在冰箱裏賣,我的東西都是當天滷當天賣完,滷料也是我老婆自己配的。平時我凌晨一兩點就出門進貨,回來後我老婆上午就滷,我就休息,下午我們就開門賣。”老闆的神態裏,有對自己菜品品質的自豪。
就是憑着最樸素的保證質量、勤勞肯幹,“一家人滷味”迅速打開了周邊市場,並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了變化。在2015-2017年之間,用老闆的話説“老家的房子做了新裝修,也給我兒子存下了開汽修店的錢”。
那個時間段,也正是中國餐飲業從2012年的寒冬轉型調整後,增速高漲的時期。根據中商情報網數據,2014-2018年餐飲業年複合增長率為10.2%,2018年我國餐飲行業收入突破4萬億大關,達到42716億元,同比增長7.75%。
但明顯地,“一家人滷味”卻從2018年開始感覺到生意越來越難做。
“門面租金、我們自己租住的房子租金、材料上漲、客人還沒以前多了.....以前我們家有好多老顧客都是開車好遠來吃,現在大家好像都在點外賣,生意太難做了。”老闆抱怨道。
確實,中國餐飲業龐大的用户市場和商户市場,早已引起了互聯網行業的關注。從2018年年中,美團拉開POS機大戰,2019年開始大規模補貼,全面搶佔市場;而餓了麼也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重啓外賣市場補貼,並與口碑合體成為新的阿里旗下的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全面入局吃喝玩樂。
“一家人滷味”對上外賣平台的拒絕態度很明顯,在外賣平台還有補貼的時候,老闆就見證了隔壁快餐店付出了無數個日夜的辛苦之後,雖然拿到日均一萬多塊的營業額,但除開平台抽傭後實際拿到手的利潤,遠不夠補償那些辛苦。而在平台補貼結束後,隔壁快餐店基本上是“做一單賠一單”。
“打了幾十年的工了,好不容易自己開店,不想再給外賣平台打工了。”老闆無奈地説道。
為了節省成本,“一家人滷味”將門面找了一個連鎖牛奶品牌合租,自己只在門前擺攤位。
“節流”省成本,但無法挽救下跌的市場。
尤其是,連鎖牛奶品牌在半年之後悄然關店,“一家人滷味”又只得再次獨自扛起租金。
2019年開始,一直只下午開門的“一家人滷味”開始從中午就開店,並且配上了米飯、土豆粉、涼麪涼皮等主食,試圖攔截一些午餐覓食的人羣。
並且,老闆已經將自己租的房子退了,在並不是複式的門店,隔了一個剛夠睡覺的二樓。
但這依然沒能讓自己的門店回到之前的“高光時刻”。
“一年到頭辛苦下來,勉強只夠餬口。”説話時,老闆點燃了一根煙,眉頭緊鎖。
尤其是疫情爆發後,幾個月只出不進的狀態,讓老闆幾乎都萌生了關店的念頭,只是想到,自己已是快五十歲的人了,再回去打工也不會有人要了,而沒了這家店,自己又能幹什麼呢?
當“螳螂財經”問及,在除了外賣之外,有沒有嘗試利用互聯網做一些營銷時,老闆一臉茫然。
其實這家店在大眾點評上已經被收錄了三年,並且還有想去的網友求問營業時間。
“螳螂財經”列舉了一些營銷案例,老闆聽完一臉茫然。但是倒很有興趣知道為什麼自己的門店會出現在大眾點評裏。
在“螳螂財經”的指導下,老闆找到了自己的門店,並詳細地問了要怎麼操作怎麼維護,但等“螳螂財經”講完,老闆卻仍然表示“不懂”“不會”。
在採訪的最後,當“螳螂財經”表示“餐飲已經進入了轉型階段,可能需要具備一定的互聯網思維”時,老闆只是淡淡地反問了一句:“如果我能知道什麼是互聯網思維,什麼是營銷,我還做着最底層的餐飲嗎?”
此時,老闆店裏的音樂,應景地響起了他兒子很早之前存的一首歌的歌詞:“不是我不明白,只是這世界變化快。”
做好了社羣營銷,但沒聽過私域流量
“一家人滷味”老闆的反問,“螳螂財經”無法幫他作答,但另一家夫妻店的做法,似乎可以參考。
“滷得香”夫妻倆比“一家人滷味”夫妻稍微年輕五六歲的樣子,並且很巧的是,“滷得香”的老闆在開業之前,是“一家人滷味”的常客。
現在“滷得香”的門店,離“一家人滷味”也只有五六公里。
“他們家味道還是不錯,但就是太不注意‘形象’了,且不説店裏要搞得亮堂一點,到現在招牌好像都是以前那個牛奶牌子,不是熟人都難以找到。”“滷得香”老闆如是説。
“滷得香”今年三月底開業,因為疫情被失業的夫妻倆“什麼都沒想,一拍腦門就開了這家店”。
其實也不是什麼都沒想,至少,除了不注意“形象”之外,他們看出來了“一家人滷味”的很多問題,比如做社區生意卻不維護老客户,並且在自己開店的時候,都一一避免。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同樣都沒念過什麼書,對互聯網一無所知的“滷得香”夫妻,他們想到了用建微信羣的方式維護客户。
用當下最時髦的説法就是,私域流量。
“我們這種小店子,來得最多的客人肯定都是住在附近的,所以要想着怎麼讓客人儘量多來吃。開業的當天,我就做了個放微信羣二維碼的廣告牌,當天進羣的客人一律打八折,以後只要滿二十八塊我就送一根鴨脖。現在,還不到兩個月,我這個羣裏就有三百多人了。”“滷得香”老闆的語氣裏,滿是喜悦。
不僅如此,“滷得香”老闆每天上午九點半、下午四點半會定時在微信羣裏發紅包,第八、十八、二十八位領到紅包的顧客,可以享受八折優惠。
而當微信羣裏的顧客需要送貨到家時,老闆還會主動問要不要順便幫忙帶點主食或者拿個快遞什麼的。
“味道有多好我自己不敢肯定,但絕對不差,在這個基礎上,我再把服務做好,暫時就應該能在這塊地方立足了。”
僅僅只是憑着這一個小小的動作,“滷得香”的生意很快就起來了。
“現在附近的幾個小區很多人都知道我的店子了,有個老顧客連續兩個星期,每天都來買點,還是些客人是‘一家人滷味’那邊小區來的。”“滷得香”這樣告訴“螳螂財經”。
現在“滷得香”的日營業額,已經達到了“一家人滷味”曾經最好的時候。
當然,“滷得香”也沒有考慮上外賣平台,除了生意好、人手不夠這些,更重要的原因還是跟“一家人滷味”一樣,不想給平台打工。
但即使在剛起步、生意又很好的時候,和‘一家人滷味’一樣,“滷得香”對時代發展的變化,也有自己的焦慮。
“現在餐飲真的很難做,尤其是我們這種夫妻店,像現在生意這麼好的情況能持續多久,我自己心裏也沒底,雖然我知道跟着顧客走總不會出錯,但現在已經年輕人的天下了,時代變化得太快了,我有時候都不知道該從哪裏學習。”
畢竟,對他來説,利用微信羣做私域流量,只是誤打誤撞找到了正確的打開方式,“並不是真的知道怎麼做營銷”。
新消費時代,餐飲業還適合夫妻店嗎?
餐飲行業,尤其是夫妻店,似乎並沒有什麼門檻,不管有沒有接受過烹飪技術培訓,只要口味不差,加上能吃苦耐勞,也能開一家店。
但這就導致了同業競爭壓力大,產品競爭壁壘低,同質化嚴重的現象。
就像“一家人滷味”與“滷得香”,看似只做三公里社區的生意,但某種程度上還是無形中成了競爭對手。
美團點評數據顯示,2018年餐飲行業閉店率高達70%,餐廳平均壽命僅為508天。
這一點,夫妻小店也不例外。光是“滷得香”老闆開店的這一個多月,他就見證了附近三家小餐館的易主。
艾媒諮詢在《2019中國餐飲行業市場數據及市場發展趨勢》報告裏就指出:“當前中國餐飲行業發展已經進入4萬億元新階段,餐飲從業者面臨數字化轉型和消費升級的新機遇。未來,品牌化、標準化、零售化、智慧化將成為餐飲行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
然而,對於多數夫妻店來説,根本不懂什麼叫品牌、什麼叫標準,更遑論用數字賦能,將餐飲當成零售業做。
他們最大的理想,也許就是付出更多的體力,勤快一點,達到比普通上班族高一點的收入。
但時代的趨勢卻是:餐飲的變局已經在資本的裹挾之下呼嘯而來。
現在,不管是海底撈、西貝之類的大品牌正餐,還是盛香亭熱滷、正新雞排之類的快餐小吃,都紛紛以高標準化、品牌化的姿態,在為餐飲領域某個細分賽道樹標準。
這些,對於夫妻店來説,都是巨大的衝擊。
畢竟,他們根本沒有資本、沒有能力甚至沒有時間,去做到這些連鎖店的標準。這也是為什麼,幹掉了競爭對手的“一家人滷味”在堅持與放棄之間的徘徊,而“滷得香”在生意最好時候依然有揮之不去的焦慮。
當然,我們也不能悲觀地認為夫妻店就一定無法在未來存活,畢竟,《舌尖2》裏的老太婆攤攤面,也是從夫妻店發展而來。
只是,原本就沒有太多運營經驗,又每天被困在店裏無法學習考察的夫妻店,在競爭加劇、發展加速的大環境下,已經沒有太多時間了。
新消費時代,餐飲業還適不適合夫妻店,就要看夫妻店能不能在埋頭苦幹的同時,再抬頭看看變幻莫測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