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歡指責別人,但是你換位思考一下之後你的指責往往是錯誤的。
不敢回家的心06-22 09:06
3贊
踩
換位思考是一種後天養成的習慣。每個人遇到事情肯定是先關注自己的感受,考慮自己的得失,至於換位思考或許只是排憂解難,拯救自我的一種方式罷了。
有句話説,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好比賭博這個吧,當一個人輸錢了的時候,心裏難受與自責,還有很多的不甘,想着從自己的親朋好友借錢翻本,這個時候會有多人勸住他不要再賭了,誰站他的位置感受他的感受了?誰理解他的種陷進去就丟失自我的狀態了?誰懂得他內心那份不曾低落過的尊嚴了?沒有吧。。。
他也不曾想過朋友的錢是怎麼賺來的,是不是在工地和了一天混凝土賺來的200塊,是不是給人颳了一天的離子得來的200塊,還是半夜三更起來批發零售蔬菜賺來的200塊,假如想到了這些肯定心生內疚慚愧,自己又怎麼會資格拿別人的汗水去揮霍?你難受,別人也有難受,每個人都不容易,為何還要讓別人再去擔心你呢?
每一次你只看到自己想要的,卻沒有想過對別人而言合不合理,別用一句沒有保障的承諾搪塞任何一個你的朋友,機會也就只有一次,在他的立場想一想或許你們會相處得更愉快。
如何學換位思考呢?
你懂的如何對一個人好你就自覺懂得換位思考,你會關注別人的感受和需要,當你做到了對一個人好的時候,再要求自己對身邊每個人好,那麼你的胸懷就會越來越開闊,得到更多人的認可,滴水穿石靠積累嘛,既沒有傻子,也不貶低自己,這樣子的人幾關系或許才是真的人際關係吧。
紫花地丁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講師06-22 14:55
0贊
踩
人類的思維模式形成是一個非常有意思,同時也非常複雜的建立過程。
當人類還是小嬰兒階段的時候,我們的思維就像白紙一樣,沒有任何的規則和道理。由於無知,所以嬰兒會對周圍可以收集到的一切信息保持開放和好奇。在這個階段,小嬰兒根本不理解成年人為什麼會在某些場合做一些事情,説某些話,他們只會進行模仿,或者自發地嘗試做出一些舉行,並根據自己行為的結果好壞來決定是否繼續這個行為,同時由此一點一點積累對這些行為意義的理解(比如對媽媽微笑就會被擁抱,説明這是好的行為;對媽媽吐口水會被媽媽責罵,所以這是壞的行為’。)
而隨着這些行為和反饋信息不斷累計,人類會自發地在頭腦中組織起各種規律:瓷碗落在地上會摔碎;見到認識的人不打招呼會被嫌棄。另一方面,隨着個體不斷長大,接觸的世界也越來越豐富,很多規律並不依靠親身經歷的內容來建立,而是通過觀察學習或者周圍人口口相傳來總結:比如從網上看到扶老太太被訛詐,所以得出結論,馬路上摔倒的老太太都不能碰。
但不論是怎樣形成的認知規則,這些規則的意義和作用都是為了幫助人類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進行判斷,而不用像小嬰兒那樣必須從頭到尾瞭解一番才能決策,這樣一來,就可以大大節省我們的認知資源,讓大腦不必負荷過重。因此,一旦人類個體建立起了這些思維模式和規則,就會盡可能多地去利用和維護它們,這樣,我們的大腦就可以一直以一種比較經濟和省時省力的方式運行下去。
現在回到樓主的問題上,為什麼大多數人不懂得換位思考呢?就是因為換位思考其實是違反上述經濟原則的。換位思考,其實等於暫時拋棄自己確立的認知模式,嘗試接受一種新的認知模式。而當我們對自己一度建立的認知模式產生質疑,並開始學習新的模式時,大腦勢必要付出更多的能量用來收集、思考、加工、歸納信息,對人類來説,這是一件在短期來看得不償失的事情,因此我們會從本能上不願意換位思考。
那麼,是不是我們人類就註定要固執己見無法改變了呢?也未必。正如上面寫的,不願意換位思考,只符合我們節省能量的短期利益,但是從長期目標來看,能夠拋棄自己一寫固化的觀念,不斷學習和融合新知識,才是最優的生存策略。因此,短期效益與長期效益之間就形成一對不可消解的矛盾:每天不分領域的破舊立新,會把自己累死(你能想象自己把所有學過的東西都推翻從新學一遍嗎?);但是如果固執己見,毫不採納新知識和新信息,又會被社會淘汰。所以我們人類一生都這兩者之間不斷尋找平衡,對於某些事情我們會固守自己的規則,而對於另一些事情,則願意採納他人的嶄新觀點。
評論
Sweet120406-04 14:48
22贊
踩
因為大多數人還沒有意識到換位思考的重要性。很多人在做事的時候都只考慮自己的感受,沒有想過自己這樣做了會對別人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長久下去,每個人都將變得自私。生活中需要換位思考,這樣人生才會圓滿。下面分享一些換位思考的哲理,希望共勉!
1.當我們拿花送給別人的時候,首先聞到花香的是自己; 當我們抓起泥巴拋向別人的時候,首先弄髒的也是自己的手。
2.人經常往上看,就會長高;老是低頭撿便宜,就會駝背。
3.只要腳還在地上,就別把自己看得太輕;只要還活在地球上,就別把自己看得太重。
4.面具若戴得太久,就會長到臉上,想要揭下來,非得傷筋動骨扒皮不可。
5.當我們用一個手指在指點別人的時候,別忘了還有三個手指正指向
6.你怎樣對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你,這是黃金定律!別人怎樣對你,你就怎樣對別人,這是白金法則!
7.感恩幫過你的人,他讓你感受到愛與信任,感謝傷害你的人,他讓你成長和懂得識別人!換位思考,將心比心!你就會找到心靈中的那根量心的秤!
8.要懂得換位式思考。如果你是老闆,是單位的領導,你應當換個角度考慮問題,要想一想,如果你是一名普通員工,你應當怎麼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你是一名普通員工,那你要換個角度考慮問題,你要想一想,如果你是老闆,你是領導,你應當怎麼辦?不要説你拿多少錢,而是要先考慮你貢獻了多少。學會換位式思考問題的人,那他的心態永遠是樂觀向上的。一個領導,他即使沒做好工作,也不會怨天尤人,他會團結身邊的人們,集思廣益,一起努力,幹好工作。這樣的人,他一定是一個出色的領導者。
9.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捨得才能獲得,放下才能去煩,忘記才能心寧,寬容才能得眾。
10.你是一切的根源,今天的結果都是你自己向宇宙下訂單得來的!
人生兩件事,做事和做人。先做人,後做事。做好了人,才能做好事。做好了事,也做好了人。
1評論
沒有夢想何來憧憬106-11 00:39
26贊
踩
大多數人只為自己,明明是自己犯了錯還要裝着去指責別人,問問你那良心何在?做人要厚道,先把自己做好!當別人犯了錯要想到假如是自己犯了錯該怎麼辦?不懂換位思考的人永遠都不會懂!
評論
張大志leo前北航特聘教授 前正略鈞策高級顧問06-01 06:41
6贊
踩
每個人都是從自身出發考慮問題,這是我們立身之本,所以換位思考很難。
常聽人説“我是隻對事不對人”,其實哪有什麼只對事呢?大部分是即對事又對人的。這就是為什麼職場人緣好的人總是做事比較順的原因。
舉例:
公司兩位HR主管理Lucy和Amy。
Lucy有三年工作經驗,經手的模塊很多,因為會的多,所以處處顯得很強勢。
Amy只工作了一年,會的少,但是跟大夥的關係挺好,有事沒事兒各部門做做聊聊天。
公司計劃做全員績效考核,之前要安排各部門骨幹向績效考核委員會陳述下自己的能力與工作業績。
Lucy和Amy各負責五個部門。
前者跑前跑後,安排得很費勁,部分員工因為工作忙反覆要求調換時間,現場很混亂;後者則顯得非常輕鬆,只是在公司溜了一圈,部門助理就把相關骨幹的時間安排妥帖。
事後, HRD讓她們總結經驗。
Lucy:還是得利用HR部門的力量,顯示我們的專業水平,讓他們瞭解績效的重要性。反覆強調要求,這樣才能做好。
Amy:平時跟大夥走的近一些,有事兒自然同事們都願意配合。
HRD:Lucy知道為什麼你專業能力強,但是活的這麼累了嗎?
大部分人都具備站在別人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前提是他們是否願意這麼做,你和他之間的關係是否近到對方應該考慮你的感受,這裏就涉及“人際距離”的概念。
以“我”為核心,往外一層是“親戚、朋友”,再往外是“同事、同學”,再往下就是“沒關係”。
試想,如果我們跟別人處於“沒關係”的狀態,即不是朋友也不是同事,那別人為憑啥為你考慮呢。
舉例:
2008年我北郵MBA畢業,2010年突然接到一個陌生電話。
“喂!你是張大志嗎?”
“是。”
“你猜我是誰?”
“我不猜。”
“你猜我是誰?”
“我感覺你是騙子,再不説我撂電話了。”
“我是你MBA同學夏雨荷啊!我妹從美國回來了,你幫他找份工作吧……”
“我在開會。”
掛了電話之後,我就把這人直接拉黑了。本來是前同學的關係,她一個電話直接變成 了“沒關係”。
我並不欠她或者她妹什麼,沒有義務幫這個忙。
生活和工作中太多人太高估自己與別人的人際關係,所以處處碰壁。
如果你發現別人總是不替你考慮,那應該反思的是自己——你有沒有經常換位思考呢?
小故事:
小明和小紅分桃子,
小明決定自己拿那個最大的,她媽問:“你沒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嗎?大的應該給別人!”
小明回答:“如果讓小紅分,她不剛好要把大的給我嗎?我直接拿大的,就省了她的事兒。”
呃……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是替別人考慮,其實是太高看自己了。
直接做到換位思考,有個小竅門。
找一個朋友,讓他扮演現在你的角色,而你扮演正與自己打交道的同事,把事兒過一遍,這樣你才真的能站在對方角度思考。
你會發現得到的結論會很不同。
認知提升
認知閉合
是個體應對模糊性時的動機和願望,客觀存在是“給問題找到一個明確答案的願望,無論是什麼樣的答案。相對混亂和不確定,任何明確的答案都更好些”。
有些人人們對認知閉合需求很強烈,另一些人正好相反。
在面對模糊性時,為了消除模糊狀態給自己帶來的壓力和焦慮,認知閉合較高的個體具有強烈的動機去尋找確定性、給出答案,即使此時並沒有結論性的證據。所下的決策或許並不恰當;而認知閉合較低的個體對模糊性的容忍度較高,對立刻消除自己所面臨的模糊和不確定狀態的偏好較低,而具有更強烈的動機進一步去搜集信息或者對信息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認知閉合並不是完全是非理性的,因為認知閉合的一個明顯的的好處是:人們能夠很快地做出判斷和決策,尤其在面臨“最後期限”或者時間約束的時候;另外,由於閉合降低了人們進一步蒐集和處理信息的必要性,因此可以節省人們的腦力勞動,這對於處於疲憊狀態或者不利於思考的環境中的個體而言,無疑十分具有吸引力。
歡迎關注,讓我們用更全面的視角認識周圍的世界。
1評論
Evan187693706-04 22:32
30贊
踩
不懂的換位思考的人,在這一點上,實際上就是身體上的成人,心理上的“巨嬰”,也就是心理學上所説的“自我中心主義”,他們天生或者主觀看待問題受到自我經驗和認知的限制,同時又不願意離開自己經驗的舒適區,去體察他人的經驗和情況,因此也就無法從他人的視角去思考問題。
“自我中心主義”是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的概念,指嬰兒在判斷和行為中有受自己的需要與感情的強烈影響的傾向。嬰兒很難離開主觀感情去客觀地判斷與理解事物、情境、同人的關係等,他們主要是根據自己的主觀印象而非事實來回答問題。
這種情況多數都是後天形成的。在童年時期,由於父母的溺愛,使得孩紙一直處於一個唯我獨尊的小王子,小公主的環境下,予取予求,無所不得。一旦遇到了什麼不順心意的,只要一撒潑,一耍賴,父母和家人就要違背原則去滿足ta,這樣的孩子長大後,自然也會延續小時候的習慣,因為這已經成為了深入骨髓的潛意識和本能了。
這正如晉惠帝在百姓紛紛鬧饑荒的時候,卻能夠發出“何不食肉糜”的感慨一樣愚蠢但是又無法改變。因為他的認知受到原有經驗的限制,又不願接受打破自己認知的現實,所以這樣的人就會顯得獨斷專橫,不懂得換位思考。
一句話:相信存在即合理,努力去思考他人行為背後的原因,去體察他人的經驗和情感。
講一個小故事。
假如有一天,你去公園放風箏,當你玩累了坐在躺椅休息,風箏放在一旁。而這時,一個戴着墨鏡的男子來到椅子前,一把就坐在了你的風箏上。你的情緒是怎樣的?
想必一定是憤怒、不解和鬱悶的。
但是假如這個男子開口道歉了,並且告知你,他是個盲人,你又會怎麼想呢?
是不是會不那麼憤怒,不那麼鬱悶,反而能夠理解和諒解這個男子呢?
這就是所謂的換位思考,假如你知道了一個人做一件事的原因和苦衷,也許你就能夠理解他。
希望有更多的人學會理性思考,換位思考,讓生活少一點矛盾,多一些和諧。
評論
YellowCs106-05 21:07
39贊
踩
很多人都會説,要學會換位思考。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很少人能做到,我個人覺得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慣性思維,習慣性認為自己是較弱的一方,吃虧的一方,相比於他人更糟的一方,所以即便換位思考了,可能也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更希望對方能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
舉個貼近大學生生活的例子,也是我本身的例子:
我現在是一名大三的學生,就讀某本科高校的金融工程專業。我相信步入大學後很多人會放鬆自己,也會普遍認識到大學學業與高中學業的不同之處,而且會參加社團等各種各樣的活動,放在學業上的精力就更少了,因此這周老師講的知識可能下週就會忘記(如果沒做好預習複習的話)。
我想大部分大學生會遇到跟我類似的情況,就是老師講的內容太難,作業太難,這個時候難免會對老師吐槽幾句。我個人而言,每次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我也會吐槽,甚至覺得無語無奈。這時候讓我換位思考,我就會想,老師是教了幾年了,對這些知道已經是滾瓜爛熟了,他認為很簡單的知識可能對我們來説很難,甚至會認為我們也會認為很簡單,於是授課的時候便把我們習慣性當成是我們也是懂的,因此課業作業難點沒有關係。
我同樣換位思考了,但是我依然覺得我是吃虧的一方,並且強烈希望老師能站在我,站在我們學生的角度來思考一下問題,思考一下我們這些小白紙是否能接受這些知識,是否以為我們的起點很高。
這並不是我一人覺得,大多數大學生都會有這種想法。
其實也並不是我們不能做到換位思考,而是慣性思維會讓我們第一時間就先想到自己,然後等到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的時候,我們又會慣性認為自己是較弱的一方,甚至還會想為何對方不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問題而要我站在對方想問題。人並非完全理性的甚至多數時候是感性的,在自己本身換位思考的時候也會希望對方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問題。最能説明這個的想必就是戀人或夫妻間的吵架了,吵架中十分常見的話就是:“你為什麼不能站在我的角度替我想一下呢?”“那你又為什麼不能站在我的角度替我想一下呢?”
所以説,大多數人不能換位思考是慣性思維,習慣使然,但是即便做到換位思考了,也會習慣性認為自己弱勢而希望是對方能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問題。當然也不是説換位思考完全沒用,換位思考能幫助我們多角度思考問題,能讓我們更好處理人際關係。即便換位思考還是覺得自己理虧,但是有換位了也就能理解別人,能理解了就不會覺得那麼理虧啦。
如果覺得我的回答好的話就點個贊吧,謝謝啦~
評論
桐子樹下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12-25 19:32
6贊
踩
能不能去換位思考,首先,取決於一個人對問題的認識程度,如果他對一個問題他都沒有認識,沒有自己的思考,不能夠去分析問題的話,那麼,它就不存在去換位思考,他就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很感性的去面對這樣的一個問題。其次取決於一個人的性格,如果他的性格他是比較感性的,然後,處事的話不太成熟的話,那麼他對一個問題他就會很直白的就是會去,考慮這個問題,而不會很周全的考慮各種問題。最後,這取決於,他對人生的這樣的一種經歷,如果他沒有經歷過類似的事情,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問題,那麼他有些東西他是沒有那麼全面的認識,碰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他就只能憑自己的主觀判斷。
1評論
達瓦里氏的海洋06-06 14:49
4贊
踩
有句中國古話説的好: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現實中的很多人,只會關注自己眼前的一畝三分地。自己的利益必須得到最大化保障。
這就造成了大部分人考慮問題時首先從自己這方面出發。
自私自利,這是人類的天性。
要想別人站在你的角度考慮問題,當你們利益一致時或者利益絕對沖突時,那個人肯定會考慮的。
説到底,還是利益交換的問題。
評論
萌萌噠耽美06-05 00:15
4贊
踩
兩個字——習慣。習慣從來只考慮到自己,不會站在別人身上思考,從不諒解別人。
5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