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貧窮,不是爭吵,是如此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貧窮,不是爭吵,是如此

文:木易

家庭教育最大的成功是培養陽光自信,懂得感恩的孩子。

家庭不富有,可以通過勤勞致富,家庭成員之間常吵架,可以通過彼此溝通解決,但是若孩子從小到大都不懂感恩,只會害了孩子的一生,父母的半生辛苦,也會付之東流。

下面3種家庭,最容易養出不懂感恩的孩子。

1、過分溺愛孩子的父母

有句話這樣説:“毀掉一個孩子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那些從小被父母嬌慣和溺愛的孩子,習慣了依賴父母,長大後面對獨立生活,很多孩子將寸步難行那。

有些家庭裏,老人和父母視孩子為珍寶,孩子想要什麼,無條件給與,孩子不喜歡做什麼,無條件答應。

就拿玩手機這件事情來説,一旦父母允許孩子玩手機了又不加以管束,那麼孩子就很容易沉迷手機,等孩子完全對手機上癮,不愛學習,不聽父母的教導,這時候再去管教孩子就難上加難。

多少被嬌慣長大的孩子,最後都深深埋怨自己的父母:“為什麼你們當初不好好管管我,不給我正確的指引?”

父母以為愛孩子,就是給孩子一切,卻忽略了孩子終究會長大自己面對人生的逆境順境。

小時候過得太順,長大後往往吃不了苦,而在孩子的心裏,罪魁禍首,就是父母。

2、對孩子期望過高的父母

很多父母喜歡拿別人家的孩子激勵自家的孩子,其實人與人沒有什麼可比性的。

每個人的天賦秉性不同,家庭環境及所受的家庭教育不同,所獲得成績自然有高有低。

家庭教育中,最怕父母脱離實際給孩子提要求,父母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孩子一樣,便不遺餘力努力掙錢,給孩子報補習班、興趣班。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貧窮,不是爭吵,是如此

但當這些班對孩子起不了作用時,父母又會説:“我辛辛苦苦掙錢,為的就是讓你能和別人家孩子一樣,上好的補習班,發展特長,你怎麼這麼不爭氣。”

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態沒有錯,只是忽略了適合別人家孩子的,不一定適合自家的孩子。

很多時候,父母期望太高,失望越大,對孩子的責備心就越強,親子關係就會越緊張。

孩子總是要被迫順從父母的意願,放棄自己的愛好。

這種家庭教育下長大的孩子,長大後往往很少懂得感恩。

3、事事包辦的父母

“你去做作業,家務我來做,你的房間我已經幫你整理好了”;

“你畢業後回來老家上班吧,我們已經安排好了”;

“你還是報本地的大學,不要去外地了?”

想必很多父母都對孩子説過這些話。

父母愛子之心,毋庸置疑,但是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愛和付出,建立在了剝奪孩子獨立的基礎上。

什麼都要聽父母的,什麼都要父母安排。

孩子想做的想説的,都噎在了半路。

父母為了孩子好,卻會在無形中“道德綁架“孩子的思想,剝奪孩子的獨立。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貧窮,不是爭吵,是如此

就像《小歡喜》中的宋倩對英子的教育方法,英子想去南京大學,她偏要讓英子報北京的大學,英子想去天文館做一天講解員,她極力反對,想去南大夏令營,她堅決不肯。

凡是都要她來拍板,絲毫不考慮孩子想要什麼。

這種愛是無私的,但卻也是讓人窒息的,即使是為了孩子好,卻讓孩子過得壓抑,沒有自我。

以至於後來英子患上抑鬱症,差點跳海自殺。

父母必須要知道,孩子是你的孩子,但是孩子終究要過自己的人生,與其綁架孩子的思想,不如做好孩子的領路人,陪伴者。

孩子不應該是家長的附屬品,家長只能幫助孩子,但代替不了孩子的成長。

莎士比亞在他的《李爾王》中寫道:“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齒更能噬痛人心”。有一天父母不在能滿足孩子的需求,他心中的怨恨會吞噬了他。

父母辛苦半生,養不出感恩的孩子,對父母對孩子都是件殘忍的事情。

上面3種家庭教育方式,一定要避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73 字。

轉載請註明: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貧窮,不是爭吵,是如此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