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拉攏俄羅斯和伊朗,這一回,法國的野心或藏不住了
隨着英國“脱歐”,歐盟“三駕馬車”(英德法)的平衡被打破,雖説法國和德國同為歐盟的主導國,但兩國明裏暗裏都在互相較勁,都想成為歐盟真正的“領頭羊”。
不論是從軍事、科技、經濟等單項實力上來作對比,還是從綜合國力上來看,默克爾執政下德國顯然更適合成為歐盟的領導者。但法國的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身份,讓德國很難單獨領導歐盟。另外,法國總統馬克龍有着極強的民族榮耀感,擁有輝煌歷史的法國又怎麼會屈服於德國的領導?
為了揚長避短,馬克龍選擇在國際影響上多下功夫,通過進一步提升德國的影響力來平衡德國在經濟上的優勢。
據中新社消息,當地時間12日,馬克龍分別與俄羅斯總統普京、伊朗總統魯哈尼通電話,討論黎巴嫩局勢等議題。
8月4日晚,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區突發大規模爆炸,造成220人死亡、6000多人受傷。事發後,法國方面表現積極。馬克龍先是於6日緊急訪問黎巴嫩,而後又在9日召開國際援助黎巴嫩視頻會議,呼籲國際社會為黎巴嫩提供經濟援助。
在普京和魯哈尼的通話中,除了對黎巴嫩局勢進行討論之外,馬克龍和兩國總統的其他議題也非常值得關注。
馬克龍和普京的其他議題包括白俄羅斯局勢和烏克蘭局勢,同時雙方還就俄羅斯註冊新冠疫苗進行了討論,表示將繼續合作應對疫情。
在和魯哈尼進行交談時,馬克龍還就伊核協議發表了看法。馬克龍稱希望伊朗仍能夠保留伊核協議的框架,並努力緩解該地區的緊張局勢。同時他還呼籲伊朗採取必要措施,避免緊張局勢升級。
顯然,討論黎巴嫩局勢或許只是馬克龍的一個引子。在歐美關係不斷惡化的背景下,法俄關係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一方面,法國乃至整個歐盟都對俄羅斯的天然氣資源有着極強的依賴。美國極力阻撓“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法國同樣也是受害者。
另一方面,隨着美國大規模從敍利亞等地撤兵,使得俄羅斯在中東的話語權日趨提高。因此法國想要在中東地區分得一杯羹,獲得俄羅斯的支持尤為重要。
馬克龍之所以對黎巴嫩局勢如此關切,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黎巴嫩是法國在中東的一個戰略據點。從1860年黎巴嫩的基督教派和穆斯林發生衝突,法國趁機出兵干預,到1943年黎巴嫩獨立,法國差不多“殖民”了黎巴嫩近80年。
每每黎巴嫩出現困難,法國總是會“挺身而出”,為黎巴嫩提供大量的經濟援助。據不完全統計,擁有法國和黎巴嫩雙重國籍的人達數十萬。
而和黎巴嫩同為中東什葉派國家的伊朗,也是法國能否在中東站穩腳跟的關鍵。伊朗一直是黎巴嫩的武裝政派真主黨的支持者,而黎巴嫩真主黨已經發展成比政府軍還要強大的武裝,甚至能夠決定國家選舉。
説白了,馬克龍在同一天致電馬克龍和魯哈尼,其主要目的還是想要獲得更高的國際影響力,讓法國在中東這塊地區佔有一席之地。不得不説,馬克龍的確是一名有野心的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