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合肥7月14日消息(記者王利 安徽台記者張鵬鋼、通訊員宋本金)高宣圩橫跨安徽省的光明村和江蘇省的西蓮村,自7月7號以來,圩區的皖蘇兩地村民合力啓用已有百年曆史的防汛“水牌”。15個“跑牌點”上的村民,手持着古老的竹質“水牌”,日夜不間斷地巡護着圩埂,共同保衞着他們的家園。
“我們邊走邊在旁邊看看,看滲水、滲漏,看看有沒有土往下滑。”
7月13號上午,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水陽鎮光明村村民周宗保,從上一個“跑牌點”接過竹質的“大水牌”,一路沿着高宣圩內巡邏,到達下一個“跑牌點”後,將手中的“大水牌”交給了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陽江鎮西蓮村村民趙仕珍的手中。同時,他從趙仕珍的手中還接過了一支“小水牌”,原路返回巡護。“我把大牌交給他們江蘇跑牌的,然後我把小牌再帶回去。看看水有沒有漏,有險情就及時彙報,我就一直在來回巡。前面有前面(負責跑牌)的人,我們是搞這一段的人,我負責這一段。”周宗保説。
高宣圩橫跨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水陽鎮光明村和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陽江鎮西蓮村,全長約14千米。67歲的西蓮村村民趙仕珍介紹,高宣圩防汛“水牌”已有百年曆史。按照當地傳統,當圩外水位達到“警戒水位”後,兩地就合力啓用防汛“水牌”巡護圩埂。“同圩如同命,我們就像一家人一樣,像弟兄一樣。我們和安徽一起跑牌,從古到今都是聯合來,大概100多年,以前的傳統傳下來的。他們(安徽)那邊有什麼問題,我們都去支援。我們(江蘇)這邊有問題他們也來支援。”
高宣圩的水牌分為“大水牌”和“小水牌”。大水牌約4、50公分長,像一把小扁擔;小水牌約2、30公分,如一根木尺。據瞭解,7月7號以來,光明村、西蓮村共同在高宣圩設置了15個“跑牌點”,每個跑牌點都有村民值守。“水牌”啓用後,每隔一個小時,就有一隻“大水牌”從起點發出。同時,每隔一個小時,也有一支“小水牌”從反方向發出。負責跑牌的村民從上一個“跑牌點”接過“大水牌”,沿着圩堤巡護,將“大水牌”交給下一個跑牌點的村民。同時,接過反方向傳遞過來的“小水牌”,原路折返巡護。如此循環往復,24小時不間斷,直至圩外水位降低到安全線。“大牌24(支),小牌也是24(支),大牌、小牌,一個是順時針方向,一個是逆時針方向,它能轉的過來,都是同一時間發。”趙仕珍説。
光明村黨總支書記楊本權介紹,在安徽、江蘇兩省交界的圩區,幾乎每個大小圩口都有專屬的“水牌”,傳遞“水牌”的都是當地村民,他們肩負着巡查圩堤和發現險情的責任。在信息並不發達的時代,跑牌村民在巡堤中發現險情後,將信息記錄在紙上,貼在水牌背面,起到一個信息傳遞作用,遇到險情便於及時處置。“以前跑水牌,起到一個信息傳遞作用。現在信息暢通,也比較發達。現在跑水牌,更主要是傳遞一種責任,一種共同保衞我們自己家園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