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閣下是否與我有同感,當看到本田皓影時,發現廠家終於與消費者站在相同的審美角度,來對外形提筆。
我們不再需要看着粗壯的鍍鉻飾條來揣摩設計師的心思;亦不用試着按住良心去説服自己接受這樣或那樣的設計語言,感官中自然流露出的態度,即是大部分人眼中:客觀的好看。
橫線條能抑揚頓挫,也能潤物無聲,抹了稜角,第一眼看到它就能把它與姊妹車型CR-V區別開來。不過改款後的CR-V也不油膩,是另一種更為犀利的設計語言,只能説前者內斂,後者張揚。
廣汽本田-皓影
紫色車漆不“怯”,何況全稱裏還有個“羅曼”的前綴,深邃的金屬質感還是會讓你想到更高端的謳歌。
輪胎尺寸:235/55 R19
輪胎配置上,選用米其林PRIMACY 3 ST浩悦,這是一款主流的舒適取向胎,追求靜音效果。很明顯,本田希望優化行駛的靜謐性,補齊自身的“短板”。
雙色輪圈、燻黑尾燈和獨特的幻夜版,相當於把國內消費者想改裝的地方都給原廠化了。
內飾是典型的日式風格,像位習得禪意的工科男。細密的縫線和軟性材料包裹也很到位,但這個價位的黑色內飾很難在高檔感上做文章,仍有幾分塑質感,倘若使用更多拼色與撞色的設計,可以讓氛圍上更進一步。
7英寸中控屏操作體驗沒毛病,但同級別實屬“不能打”的配置,搭載Honda CONNECT 2.0智導互聯繫統的車型不支持Carplay連接,廠家的解釋為Honda CONNECT 2.0已經可以覆蓋Carplay所涉及的功能。
動力電池設計在後排座椅下方,巧妙的是電池冷卻系統進風口設計在了C柱位置,為後排坐墊騰出了不少空間,讓後排座椅底部能實現像汽油車一樣放平,空間魔術師不是白叫的。
縱觀全球混動技術,日系獨步,其實豐田為首。豐田THS確實骨格清奇、天賦異稟,二十多年前豐田就憑藉THS的秘籍獨步天下二十餘載。但“本田技研”的名稱不是白叫的,厚積薄發,自成一派,到本田推出iMMD混動系統,便有了向豐田挑戰的資本。
皓影搭載的是第三代iMMD混動系統,第三代的升級主要在於提升了發動機的熱效率,也優化了系統的噪音表現,並減少了稀土金屬在電機上的應用。(2.0L自然吸氣發動機,146馬力,175牛·米/電動機,183馬力,315牛·米/系統綜合功率:215馬力)
在驅動電機的推動下,頭段提速非常快,到了中後段,力道開始減弱,整體趨於平順。電機的響應相當迅速,並且本田i-MMD的思路似乎更支持你以快節奏來駕駛它。除了在個別情況下因為電池電量低,動力響應情況會低於右腳的預期,大多數情況下都能做到行雲流水,輕快自在。
這套混動系統無需“老司機光環”的加持,也無需刷“預見性滑行”的駕駛方式,較猛的方式駕駛,油耗也僅在5-6L/100km徘徊,汽車之家綜合路況下實測的油耗數據為4.9L/100km,按照53L的油箱粗略估算,一箱油便能輕輕鬆鬆做到一千多公里的續航。
頻繁的加減速的路況下,所有人都會在意發動機介入的感覺,本田這套混動系統出色之處就在於除了發動機的聲音外,體感上幾乎察覺不到,驅動電機和發動機的配合可謂琴瑟和鳴。
為了提升後軸的舒適性,工程師將後軸採用液壓柔性襯套,進一步緩解車輪在顛簸時,對車內傳遞的衝擊感。懸架整體質感不錯,壓縮和回彈的動作很利索,在保留本田傳統的調校風格上,加入了厚重的成份,高檔感升級。不過對於小顛簸和細碎振動的過濾不夠細膩,略顯不足。
寫在最後
在汽車界有這樣一句話,“世界上只有兩種混動,一種是豐田混動,另外一種是其他”,但是現在,這句話要換一換了,世界上有三種混動,一種是本田混動,一種是豐田混動,另外一種是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