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鬼谷子:面對困境,換路思維,店鋪要開在“冷門”邊

身處職場中的年輕人,常常面對困難就畏首畏尾,缺少變通。對於領導安排的工作,有的人遇到困難就選擇退縮,無功而返。而那些懂得變通,能夠隨機應變的人,往往能脱穎而出。

兩個青年同時到一家企業面試。兩個人的表現都很出色,但是公司只能錄取一個人。老闆説:“這樣吧,我給你倆一個任務,你們試着把我們這次生產的皮鞋推銷到赤道附近有一個島上的居民,然後給我你們的答案。

職場鬼谷子:面對困境,換路思維,店鋪要開在“冷門”邊

兩個青年都去了那個島嶼,他們發現海島相當封閉,島上的人與大陸沒有來往,他們祖祖輩輩靠打魚為生。他們還發現島上的人衣着簡樸,幾乎全是赤腳,只有那些在礁石上採拾海蠣子的人為了避免礁石硌腳,才在腳上綁上海藻。

兩個青年一上海島,立即引起了當地人的注意。他們注視着陌生的客人,議論紛紛。最讓島上人感到驚奇的就是客人腳上穿的鞋子。島上人不知道鞋子為何物,便把它叫做腳套。

他們從心裏感到納悶:把一個“腳套”套在腳上,不難受嗎?

一個青年看到這種狀況,心裏涼了半截。他想,這裏的人沒有穿鞋的習慣,怎麼可能建立鞋市場?他二話沒説,立即乘船離開了海島,返回了公司。他給老闆説:“那裏沒有人穿鞋,根本不可能建立起鞋市場。”

職場鬼谷子:面對困境,換路思維,店鋪要開在“冷門”邊

另一青年態度相反,他看到這種狀況心花怒放,他覺得這裏是極好的市場,因為沒有人穿鞋,所以鞋的銷售潛力一定很大。他留在島上,與島上的人交上朋友。他在島上住了很多天,挨家挨户做宣傳,告訴島上人穿鞋的好處,並親自示範,努力改變島上人赤腳的習慣。同時,他還把帶去的樣品送給了部分居民。這些居民穿上鞋後感到鬆軟舒適,走在路上他們再也不用擔心紮腳了。這些首次穿上了鞋的人也向同伴們宣傳穿鞋的好處。這位有心的青年還了解到,島上居民由於長年不穿鞋的緣故,與普通人的腳型有一些區別,他還了解了他們生產和生活的特點,然後向老闆寫了一份詳細的報告。公司根據這份報告,製作了一大批適合島上人穿的鞋,這些鞋很快便銷售一空。不久,公司又製作了第二批、第三批……

同樣面對赤腳的島民,一個青年認為沒有市場,另一個卻認為有大市場。兩者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後者能隨機應變,從“不穿鞋”的現實中看到潛在市場,並懂得“不穿鞋”可以轉化為“愛穿鞋”。

他通過與當地人交朋友,進而瞭解他們身上的弱點,進而挖掘,把穿鞋的好處公之於眾,使之轉變成賺錢的機會,並獲得了成功。這樣的員工,想不得到老闆的提升都難。在困難面前,首先就能夠積極想辦法解決,跳出固定思維,以動制靜,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職場鬼谷子:面對困境,換路思維,店鋪要開在“冷門”邊

隨機應變,隨時調整策略,就能將冷門做大。實際上,冷門生意最好做也最賺錢。只要有市場,就有賺錢的機遇。冷門之所以被定義為冷,是因為很多人先入為主:別人説它冷,我也覺得冷,很多賺錢的機遇就這樣悄悄溜走。

職場中充滿了競爭和未知的挑戰,只有那些會細心觀察身邊的每一個領域的員工,才能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找到機會,不斷成長。運用反應術,分析形勢,跳出冷門的侷限,從“冷”處着手,救能作出正確的判斷,挖到更大的寶藏。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91 字。

轉載請註明: 職場鬼谷子:面對困境,換路思維,店鋪要開在“冷門”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