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經在網上做過這樣一個調查:父母對你説過的話中,你最討厭的是哪句?結果出來後一片譁然,高票榮升第一位的是“我都是為你好!”
很多網友紛紛控訴,這句話背後的意思就是“我都是為你好,所以你必須要聽我的!”,而這簡直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情感綁架。
回到生活中,這句話確實好像無處不在。
小明想要去學滑板,媽媽説不行那很危險,一不小心就會摔斷腿,我是為你好;小莉的媽媽要送她去私立學校上學,小莉不願意離開熟悉的朋友,媽媽卻説聽我的沒錯的,媽媽也是為你好;……這種不容商量不接受反駁過度自信的氣勢,卻因此對很多孩子造成了不可逆的傷害。
“為你好”的父母會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
事事都説着“為你好”的父母究竟養出的孩子會是什麼樣子的呢?根據專家的調查統計,也結合身邊親朋好友的案例來看,大致可以分為兩類——極度聽話的孩子和極度不聽話的孩子。
極度聽話的孩子因為非常的善解人意,懂得父母的苦心,會事事聽從父母的意見,順從父母的全部要求,從不表現出反抗和質疑。
但即便這樣,他們的內心依然是充滿擔心的,他們會擔心自己不能完全滿足父母的期待,做任何事都會先考慮父母的感受,他們會不會因此開心,這種行為會不會傷害到他們?
至於自己的感受和真實想法,他們會深深埋在心底,然後漏出一絲苦笑。
極度聽話的孩子會真正的快樂嗎?想必不太可能。
極度不聽話的孩子有時怎樣的呢?父母讓他們幹什麼他們都不願意聽從,讓他們選擇東,偏要選擇西。
他們可能會因此過得不差:有自己喜歡的朋友和工作,也可以完全自己做主。而過度的叛逆和悖逆最終可能會讓父母選擇妥協,但即使這樣,這些從來不願意聽話的孩子夜深人靜時,也常常會想起父母失望無奈的臉龐,因而被負罪感和愧疚感充滿。
他們會覺得自己辜負的父母的“期望”,即使如今過得再好,也難以安心享受這樣的狀態。
極度不聽話的孩子看似表面風光,其實也無法完全享受快樂。
為什麼你那麼喜歡對孩子説“為你好”
那麼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家長都如此喜歡説這句“為你好”呢?
一.家長為了暫時安撫孩子
孩子想要買零食,拿了一包又一包,家長立刻出來阻止,説着“我都是為你好”,逼迫孩子放下零食。
其實我們都知道,孩子大量吃零食必然是不好的,家長的立場是對的,但這種簡單粗暴的説辭根本無法讓孩子心甘情願,只是單純為了安撫孩子的情緒,是治標不治本的。
二.滿足自己的控制慾
因為我在“為你好”所以你必須聽我的,這樣的邏輯即便放在成年人身上,恐怕也很難有足夠的説服力。
但因為家長面對的是經驗年紀都有限的孩子,所以就自然升起一種優越感和控制慾,並用這樣的説辭去命令孩子,其實並沒有真正在意孩子的感受,只是在自我滿足。
三.內心從未真正的妥協
其實很多時候“為你好”的語氣並不都是強勢的,也有的家長會用無奈惋惜的語調説出來,看起來殺傷力不強,其實長此以往也會讓孩子深深扎心,並不自覺地產生愧疚感。
例如一位喜歡音樂的朋友小甲,父母原本想讓他學理,他卻堅持學了藝術,父母拗不過他也只好妥協。可是即便是妥協了,他們卻從未停止過對這件事的嘮叨,總是時不時就表現出惋惜和遺憾的情緒。
説着“我們都是為你好”這種温吞卻又帶刺的話語,其實他們還是沒有真正妥協,而是依舊希望孩子能夠認同自己,能夠聽話。
如何真正實現“為孩子好”,你需要這三個嘗試:
不論是出於什麼樣的初衷和目的,“為你好“這三字都常常會對孩子造成或多或少的傷害,而家長也需要反思並嘗試改變,這裏有幾個使用的建議分享給真正愛孩子的智慧家長:
一.嘗試反思,也許自己真的錯了
著名教育學家克魯普斯卡婭曾説過:“家庭教育的基礎是自我教育。”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都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和“聽我的準沒錯”的過度自信。
家長為孩子好的出發點必然是沒錯的,但是當家長説出自己的想法,孩子卻不認可的時候,家長就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建議是否真的適合孩子,是否孩子的想法也是有道理的。增加一個反思的步驟,可能就會讓親子關係變得更加融洽和真實。
二.嘗試尊重,一起尋求更好的解決辦法
父母們因為年長又經歷閲歷豐富,因而常不自覺地認為自己的經驗就都是正確的,因而你不接受孩子的否定意見。
這樣的家長需要改變的首先就是先尊重孩子,允許他們有不同的想法,然後認真傾聽他們的意見,即使他們説的確實有問題或者不夠好,都先肯定孩子自主思考的能力是好的。
然後可以嘗試和孩子一起尋求一個雙方都接受的解決方式和處理辦法。這樣孩子會覺得被尊重被看重,也就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想法。
三.嘗試支持孩子,放手讓孩子自己走
有位作家曾經説過:即使父母知道那是一條彎路,也可以放手讓孩子親自去走一走。父母有他們自己的經驗,但不意味着孩子就必須聽從和沿用。
有些彎路,只有讓孩子自己做過,他們才會真正相信那是一條彎路。也有可能那些父母眼中的彎路,其實是一條平坦的直路。
所以如果孩子下定了決心,父母可以適當給予建議,但最終還請放手支持孩子的決定。做好一個智慧的旁觀者。
“為你好”這三個字流傳多年,也毀了很多的孩子和家庭,請家長們適當反思,真正的“為你好”未必如你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