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價比極高的裝甲獵手,德軍38式驅逐戰車

因為上世紀三十年代末期的蘇台地區危機以及隨後英法等國為了避免戰爭而對納粹德國採取的一系列綏靖政策,捷克軍方開始積極備戰並要求著名的Skoda兵工廠研發一種新型的輕型坦克,在設計人員的努力下1938年末全新的LT-38坦克開始在捷克裝甲部隊中正式服役。然而在德軍的鐵騎前捷克人的抵抗顯得十分乏力,次年3月,捷克全境被吞併,新型坦克也成了納粹德國的戰利品並被改名為Pz.38(t)在德軍裝甲部隊中繼續使用。
性價比極高的裝甲獵手,德軍38式驅逐戰車
Pz.38(t)輕型坦克在二戰前期的實戰中表現出了十分優秀的性能,在德軍標誌性的“閃電戰”中,這種坦克憑藉其超強機動能力每天可推進百里左右,幫助德軍裝甲部隊衝擊敵軍陣地,並在防線處於撕裂狀態時迅速對慌亂的士兵進行分割包圍。然而在二戰中期面對盟軍的重型坦克時,38T坦克表現出了明顯的無力感,德軍只能將這款坦克放在倉庫裏積灰。不過設計人員發現,38T坦克的底盤還有很高利用價值,在此基礎上德軍推出了多種坦克殲擊車、自行火炮繼續在軍隊中服役。我們今天的主角“追獵者”戰車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它也是二戰末期德軍使用最廣泛的坦克殲擊車之一。
性價比極高的裝甲獵手,德軍38式驅逐戰車
相比於二戰前期就加入戰鬥的“黃鼠狼”坦克殲擊車、“蟋蟀”自行火炮,1944年才正式誕生的“追獵者”算是後輩。實際上,如果不是英國皇家空軍的一次精準空襲的話,這種戰車可能根本不會出現——1943年開始,盟軍對德國本土的空襲愈發頻繁,皇家空軍也在這年秋天對德國展開了新一輪的空襲行動,併成功炸燬了位於柏林的埃爾凱特公司製造廠。這對承受着巨大壓力的德軍前線來説可不是一個好消息,因為這裏是著名的三號突擊炮的主要產地,這種自走炮是當時德軍裝甲部隊最重要的反坦克武器。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軍方高層一邊要求當時已經被吞併的捷克BMM公司(原Skoda兵工廠)想辦法繼續生產三號突擊炮,一邊快馬加鞭進行四號突擊炮的研發。
性價比極高的裝甲獵手,德軍38式驅逐戰車
然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BMM公司並不具備生產三號突擊炮的必要條件,不過設計人員還是向德軍提議可以運用38T坦克的底盤研製一種新型的坦克殲擊車來暫時彌補三號突擊炮的空缺,軍方高層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批准了這一方案。1944年春,首批三輛新型戰車的原型車成功從BMM公司的製造廠中駛出,隨後被命名為“38T式坦克殲擊車”(我們所説的“追獵者”是二戰後才出現的名稱,古德里安在寫給希特勒的一份報告中習慣性地使用了士兵對這款戰車的稱呼“追獵者”,這一稱呼也就延續至今);同年4月,這種坦克殲擊車正式取代了當時在德軍中服役的同樣使用38T坦克底盤的“黃鼠狼”戰車進入量產階段。
性價比極高的裝甲獵手,德軍38式驅逐戰車
1944年4月20日希特勒的生日宴會上,BMM公司第一次向他展示了這種新型戰車,希特勒對其表現出的出色性能感到十分滿意,並要求國內各大有條件的製造廠都開始生產這種戰車,最好能在短時間內達到1000輛/月的產量。“追獵者”在正式投入部隊服役後被主要分配至步兵師下屬的殲擊車營,主要任務就是在戰場上對抗敵方的裝甲部隊,給己方步兵提供支援與保護,而它在實戰中也確實表現出了一定的機動反裝甲能力。不過1944年之後的納粹德國顯然已經出現了全線崩潰的趨勢,再加上盟軍轟炸機對德國本土製造廠的空襲,直到戰爭結束“追獵者”戰車也僅生產2800餘輛,遠沒有達到計劃的目標。
性價比極高的裝甲獵手,德軍38式驅逐戰車
單從外形上來講,“追獵者”就十分特殊,其一體化的車身、兩側採用的傾斜裝甲、突出的炮盾以及偏向右側的主炮軸線讓人看一眼就很難忘記,在戰場上的辨識度極高。這種坦克殲擊戰車總重13噸左右,在二戰時期德軍所有戰車中屬於很輕的類型,同時也是納粹德國的最後一款殲擊戰車;在實戰之中,“追獵者”由於其較小的體形很難被對手擊中,這為其帶來了較高的存活率,而較小的輪廓也可以讓它在執行伏擊任務時更難被盟軍發現,提供任務成功率;除此之外,38T坦克底盤的生產相當成熟,這意味着該型戰車能夠大量供給前線,對缺少了三號突擊炮的德軍來説意義十分重大,“追獵者”也因此成為了二戰晚期德國裝甲部隊中出場率最高的一種戰車。
性價比極高的裝甲獵手,德軍38式驅逐戰車
在裝甲防護方面,BMM公司的設計人員採用了傾斜裝甲,這種裝甲佈局可以為戰車的防護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實際上自從蘇聯T-34坦克加入戰場之後,納粹德國的所有新型坦克都採用了這樣的裝甲,對服役較早的坦克也進行了裝甲方面的加強,捷克設計師自然也要趕上這一“潮流”,為“偷獵者”量身打造了傾斜60度、厚度達60mm的傾斜裝甲,車身側後方的裝甲厚度也達到了20mm。客觀來講,這樣的護甲強度對於一款13噸的輕型戰車來説已經十分強力了,不過這也意味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追獵者”坦克殲擊車使用的是較為基礎的160馬力汽油引擎,如此厚重的裝甲導致其機動性有所降低,量產版最高時速僅為42km/h,作戰範圍也只有177km,不過也足夠使用。
性價比極高的裝甲獵手,德軍38式驅逐戰車
與此同時,“追獵者”在設計方面的缺陷也不少。這種戰車主炮的視界過於狹小,想要對戰場上快速移動的敵方目標進行精準打擊需要不停挪動車身;在內部佈局方面也有點欠考慮,這款戰車的75mm PaK-39-L/48主炮需要從右側裝彈,然而其在車體上的安裝位置同樣在車體最右端,這給裝彈手帶來了不便,戰場上的攻擊效率也大打折扣;除了這些之外,“追獵者”還存在車內空間過於擁擠的問題——為了追求裝甲厚度而犧牲了一部分內部空間,在車組人數上也沒有進行縮減,車長的座位被壓縮到戰車的最後方,他前面就是一片沒有安裝觀測塔的車頂,在戰車需要翻越障礙物車身微微抬起時,車長的視線就會被完全阻擋,有相當一部分在戰場上損失的“追獵者”都是因為類似的原因。
性價比極高的裝甲獵手,德軍38式驅逐戰車
“追獵者”坦克殲擊車的主武器是PaK-39坦克炮,副武器則是1挺1200發備彈量的7.92mmMG-34通用機槍。PaK-39炮自1942年1月誕生以來,一直憑藉其強大的威力被德軍廣泛運用在各類坦克殲擊車之上,該型火炮採用了電子打火發射的方式,並安裝有半自動上膛系統;其炮口制動器的安裝十分靈活,可以根據安裝的對象隨時進行拆卸(在“追獵者”上搭載時就會選擇拆掉制動器)。這款火炮的炮口初速可達750m/s,炮管壽命最高7000發,實戰證明該型火炮有能力在千米之外擊毀絕大多數的盟軍坦克,德軍四號坦克的後期版本為了與蘇聯裝甲部隊的重型坦克相抗衡也將主炮更換為了PaK-39。
性價比極高的裝甲獵手,德軍38式驅逐戰車
除了這些搭載常規武器的“追獵者”之外,設計人員還按照希特勒的意思製造出了多種衍生版本。1944年底,眼看着德軍的頹勢有些無法逆轉的傾向,希特勒“腦洞大開”,要求一批“追獵者”將主炮更換為一種裝置在金屬保護管中的火焰噴射器,然而這種噴射器的技術在當時還不是很成熟,十分容易損壞,德軍共裝備了約50輛這種所謂的“38式”火焰放射坦克,並將其部署在西線戰場對抗盟軍;除此之外,德軍還裝備了30餘輛安裝了150mm SLG-33/2榴彈炮的“追獵者”、超過100輛專門用於修理戰場上遭到破壞的友軍裝甲車輛的救濟型車輛“38T Hetzer”以及一種裝備了對空火炮的防空型戰車,不過這些版本直到戰爭結束也沒能投入量產。
性價比極高的裝甲獵手,德軍38式驅逐戰車
儘管1944年之後累計有2000餘輛“追獵者”戰車及其衍生型被裝備在德軍裝甲部隊中並投入一線戰場,但是作為一種投入戰場較晚輕型坦克殲擊車,僅憑這一種武器是無法阻止盟軍湧向德國本土的鋼鐵洪流的。對這款戰車來説比較幸運的一點是,在戰爭結束前夕,宣稱永久中立的瑞士就在對38T坦克的底盤進行研究;在戰爭結束之後,瑞典軍方從捷克進口了一批“追獵者”戰車並服役至上世紀七十年代,讓這款戰車獲得了第二春。
性價比極高的裝甲獵手,德軍38式驅逐戰車
總體來説,這款戰車的綜合表現是合格的,其低矮的外形與德軍進行防禦戰時的戰術十分契合,通過伏擊給盟軍造成了一定損失,雖然後期在巨大的實力差距下該型戰車根本無力掩護己方步兵,自己也往往因為蘇軍強大的火力而化為路邊的燃燒的殘骸,但這些都是德軍全線崩盤帶來的結構,並不是某一種武器就可以改變的。不過僅從設計層面來看的話,“追獵者”在性能上不乏亮點,單輛造價也只有5.4w帝國馬克,這樣的高性價比對後世坦克製造行業產生了積極影響,為那些經濟狀況並不良好的國家提供了一種新的裝甲武器設計思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77 字。

轉載請註明: 性價比極高的裝甲獵手,德軍38式驅逐戰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