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嶺西豐縣瑞芳超市,女主人王曉芳照看着進出的顧客。“身體沒有任何不適,和平時沒啥兩樣。”王曉芳微笑着説,捐獻過程就像打了一次點滴。
一週前,王曉芳剛剛做完造血幹細胞捐獻手術,成為西豐縣第一個捐獻成功的人,也挽救了一個出生不久幼兒的生命,但是對於王曉芳,欣慰之餘更多的是憂慮:需要挽救的人太多,捐獻者太少。
“我是西豐的首例,但我真心希望我不是惟一的一例。希望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的人越來越多,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幫助更多的白血病患者獲得新生。”王曉芳説。
四年前偶然的一次獻血
38歲的王曉芳是土生土長的西豐人,她出生於金星鄉寶興村,中學畢業後到西豐縣城打工,經人介紹認識了愛人薛繼瑞。兩個人2002年結婚後在西豐縣地方病醫院對面租了一個60平米的超市,取名瑞芳,夫妻名字當中的一個字。婚後二人育有兩女,小日子紅紅火火。
孩子慢慢長大以後,薛繼瑞進入遼寧恆泰保安押運有限公司,成為一名金融護衞。王曉芳則一邊照看超市,一邊照顧女兒的學習和生活。
2016年5月29日,王曉芳帶着當時13歲的大女兒薛宏揚逛街,恰巧瀋陽紅十字會到西豐縣宣傳和推廣造血幹細胞,獻血車旁圍觀了一些志願者,
薛宏揚雖小,在學校裏聽教師講過,獻血可以挽救別人的生命,所以遇到了,孩子就想捐獻。但是孩子太小,不符合捐獻條件,孩子比較失落。
“你不能捐獻,但是媽媽可以呀。”王曉芳安慰孩子,就這樣,王曉芳捐獻了200CC血液,同時多捐獻了10毫升,送到中華骨髓庫做配型準備。
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填寫了詳盡的個人資料,包括電話號碼(至少3個,以免因更換號碼造成失聯)、家庭住址、電子郵箱、QQ號碼……。
四年後同一天做捐獻手術
從那天開始,王曉芳經常會接到紅十字會的電話,詢問她的近況,確定她的聯繫方式是否改變。而且,每年還會照例跟她確認一次:如果真的配型成功,是否願意無償捐獻造血幹細胞?每次,王曉芳都毫無顧慮地回答:放心吧,一定願意,決不反悔。
2020年4月16日,王曉芳接到了鐵嶺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孫玉林的電話,初次配型成功並再次得到了王曉芳願意捐獻的承諾。
4月24日,孫玉林來到西豐縣愛爾眼科醫院(紅十字會西豐定點醫院),在這裏,為王曉芳採集了10毫升血樣。血樣經過嚴密的包裝,第一時間通過順豐快遞直接送達實驗室,進行高分辨配型。
5月12日,王曉芳接到了孫玉林的正式通知:體檢過關、配型成功,請做好時間安排,24日入院開始注射動員劑、29日進行採集手術。除非接受捐獻的患者有什麼變化,否則手術時間決不能更改。
5月25日,王曉芳正式入住瀋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王曉芳説,醫院、血液科特別重視這次採集,為此專門成立了造血幹細胞移植組,並指定夏護士長、蘇醫生和一位上了年紀的專家共同負責她在醫院期間的一切。
25日中午十一點多,王曉芳注射了第一針動員劑(注射動員劑的目的是促進造血幹細胞大量生長並釋放到外周血中),晚上九點,注射了第二針。經過幾天的注射,5月29日上午8點,採集手術正式開始。“感覺就是打了四個小時的點滴。”王曉芳説,也許這就是天意吧,捐獻手術當天,恰好是四年前她獻血的同一天。
王曉芳:希望更多的人成為志願者
此次受捐者是一個剛出生不滿10個月的小寶寶。儘管相關規定,捐獻者和受捐者及家屬兩年內不能見面,但是,小寶寶的狀況牽掛着已經王曉芳的心。捐獻手術結束後,王曉芳還是給孩子的父母寫了一封鼓勵的信,希望他們堅強,永不放棄。
孩子的母親也表達了感謝,她在回信中寫道:“我由衷地感謝您,是您給了我孩子重生的希望,從今後我的孩子跟您有了血緣關係,可能性格長相也會越來越像您。我相信我的孩子會越來越好的,以後我會教育她成為像您這樣的人,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不管這次孩子的移植成功與否,在今後的生活中,我都會努力去幫助那些有需要幫助的人,來回報這個社會給我這麼大的幫助。也希望像您一樣,給別人帶來生的希望……”
儘管自己可以幫助到這個患兒,但是欣慰之餘,王曉芳卻怎麼也快樂不起來。“通過這次捐獻,我瞭解到中華骨髓庫成立28年,捐獻成功的還不到一萬人,每年卻有新增病例4萬人,其中一半是兒童。”王曉芳説,她特別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加入這個行列,挽救那些需要的人。
遼瀋晚報·ZAKER 瀋陽 記者 趙天乙
資料: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即中華骨髓庫)成立於1992年,距今已有28年。這麼長的時間裏,捐獻成功的卻不足1萬例。與此同時,我國等待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患者有數百萬,僅白血病患者每年就新增4萬,兒童約佔50%。儘管造血幹細胞移植在非親緣關係配型相合的概率僅為四萬到十萬分之一,但是志願者的基數越大,患者的生機才能越大。王曉芳是鐵嶺市第10例、遼寧省第236例、全國第9695例成功捐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