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的父母教導我們,教導我們當我有困難的時候,我可以頂風,平息風浪,退後一步,做一個善良大方的人。但也常常忘了告訴我們,一個默契的寬容換來的未必是平靜,也可能是那個人的寸土寸金。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可能會按照父母和老師的教導去做每件事,但是當我長大了,我也知道我最基本的原則和底線。我明白,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應該適用教科書式的生活原則,但總有那些怯懦無底洞的東西打着善良的幌子,寬容一段時間,冷靜冷靜這些高尚的美德!
在所有的人際交往關係中,因為害怕、因為自己給自己的理由“和氣”,因為你自認為的善良,放在他人眼中,不過就是懦弱,好欺負,因而對方可以加倍索求,得寸進尺。孩子、善良是在保有自己尊嚴和底線下,在能幫助別人時幫一下,而不是要事事容忍別人,委屈自己。的忍讓,沒有任何的原則和妥協,那就是懦弱,不是善良。
的忍讓很容易讓人覺得你這個人很懦弱,而一個懦弱的人很容易讓人瞧不起,進而導致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很容易被人輕視、欺辱。當然一個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天生温和善良沒有錯,但要注意從維護自己的形象和利益出發,心裏要清楚,對什麼人可以忍讓,什麼人不能忍讓。想靠忍讓去換得別人的好感,大部分情況下都是適得其反。
忍讓還容易讓人沒了主見,是非不分,容易壓抑自己的情緒,放縱別人。沒有誰能輕鬆無限制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讓別人。一個人忍讓別人的次數越多,心裏就越是痛苦。長期以往,有不利於身心健康。一般來説,別人是不會把一再忍讓當做適可而止的信號,相反更容易得寸進尺。在這個社會上,有白就有黑,咱們為人處事可以善良,可以忍讓,可以遷就,但這一切必須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超過了,告訴對方,恕不奉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