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來,我國長江流域究竟下了多少雨?大數據告訴你!

  6月以來(數據統計截至7月14日),南方地區出現7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64%的縣(市)出現了暴雨天氣。而從6月2日起,中央氣象台連續41天發佈暴雨預警,是2007年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佈制度建立以來時間最長(當然,7月12日6時解除暴雨藍色預警之後,從14日開始至今,你的暴雨預警再次持續“上線”了……)。

  那麼,這雨雨雨雨雨究竟下在哪兒了呢?

  大數據告訴你!

6月以來,我國長江流域究竟下了多少雨?大數據告訴你!

  6月以來,長江流域究竟下了多少雨?

  6月以來,我國天氣氣候形勢複雜,總體偏澇,全國平均降雨量為172.7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2.1%,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6多。而在汛情嚴重的南方地區,平均降雨量344.6毫米,偏多19.6%,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6多。長江流域降雨量410.4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48.3%,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

6月以來,我國長江流域究竟下了多少雨?大數據告訴你!

  哪些地方雨最多?

  南方地區降雨極端性十分突出,有10縣(市)日雨量突破歷史極值,52縣(市)突破當月歷史極值。最大日降雨量為538毫米,出現在江西蓮花山(7月7日);最大小時降雨量為163毫米,出現在貴州正安縣碧峯鎮(6月12日03-04時)。

6月以來,我國長江流域究竟下了多少雨?大數據告訴你!

  今年汛情比1998年嚴重嗎?

  從暴雨持續時間、強度和影響範圍來看,今年長江流域持續性暴雨災害比1998年偏弱。與1998年致災原因相似,即副高北抬後南落且維持,但影響時間沒有1998年長,影響面積也沒有1998年大。與2016年暴雨事件相比,2020年南方暴雨較強,影響時間也較長。

6月以來,我國長江流域究竟下了多少雨?大數據告訴你!

  當前汛情形勢如何?

  受持續強降雨影響,長江中下游幹流監利以下江段及洞庭湖、鄱陽湖水位全線超警。來自水利部消息,7月16日16時,長江中游幹流監利以下江段及兩湖水位超警0.32至2.43米;太湖平均水位4.62米,超警0.82米,周邊有53站水位超警0.08至1.18米,其中26站超保0.04至0.61米。

  最新衞星遙感監測顯示,7月14日06時,鄱陽湖主體及附近水域面積達4403平方公里,為近10年最大,較7月2日和8日分別擴大549平方公里和197平方公里,比5月27日增大2196平方公里,較歷史同期平均值(3510平方公里)偏大2.5成,五大支流入湖口濕地,鄱陽縣昌江和潼津河、千秋河區圩堤決口導致耕地和村莊大面積被淹。

6月以來,我國長江流域究竟下了多少雨?大數據告訴你!

6月以來,我國長江流域究竟下了多少雨?大數據告訴你!

  為何長江中下游暴雨那麼強?

  今年入梅偏早和梅雨鋒偏強,是長江中下游梅汛期降雨異常偏多的主要原因。

  2019年秋季開始了一次弱厄爾尼諾事件,同時北印度洋海温異常偏暖,導致副熱帶高壓顯著偏強,副熱帶高壓引導的水汽向長江中下游地區輸送明顯偏強;南海夏季風爆發後,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水汽往長江中下游地區的輸送也較強。中高緯度經向環流發展、冷渦活躍,冷空氣向長江中下游地區爆發偏強。冷暖空氣在長江中下游交匯,致使梅雨鋒偏強,長江中下游地區降雨明顯偏多。

  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及2016年均為強厄爾尼諾次年。可以説,長江流域的強降水與厄爾尼諾之間是存在一定聯繫的。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繁發生。我國處於氣候變化的敏感區,近60年的暴雨發生頻率明顯增加,暴雨天數每十年增加3.9%。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27 字。

轉載請註明: 6月以來,我國長江流域究竟下了多少雨?大數據告訴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