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脱貧攻堅決勝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收官之年遭遇疫情,讓脱貧任務變得更加艱鉅。而國家免疫規劃作為覆蓋全民的一項重要公共衞生服務,是疾病預防至關重要的一環,為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打下了重要基礎。但是貧困地區的免疫規劃怎麼辦?免規擴容後,經濟壓力如何緩解?
在近日召開的北京大學全球健康與創新傳播系列研討會第一期 ——“疫苗公平與健康扶貧”主題在線研討會上,北京大學醫學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疫苗經濟學聯合研究中心副主任方海建議,嘗試多樣的籌資手段,建立一個由政府税收、醫療保險和個人自付良性互動、合理互補的籌資方式,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進行優先納入,提高接種率,降低非免疫規劃疫苗可預防疾病的發病。
我國從1978年開始實施計劃免疫,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目前已使疫苗可預防疾病發病率降至歷史最低水平。我國從2000年到現在一直保持着無脊灰狀態,雖然有野毒輸入和傳播,但基本看不到小兒麻痹症的出現。而通過乙肝疫苗的接種,2014年,我國5歲以下兒童的乙肝攜帶率已經降至0.32%,避免了幾千萬乙肝病毒攜帶者,數百萬的肝硬化和肝癌患者。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中心尹遵棟主任認為,疫苗是迄今為止挽救生命最經濟有效的工具,而國家免疫規劃就是要把這個工具送到每一個人手中,無論家住哪裏、收入高低,都能用這個工具守護自己和家人。
尹遵棟也強調,對欠發達地區的疫苗預防接種工作要給予更多關注。目前,西部欠發達地區疫苗可預防疾病相對更多發,例如2011年新疆南疆地區曾發現巴基斯坦輸入脊灰野病毒(WPV)在當地傳播、2019年曾在四川涼山州雷波縣發生了II型cVDPV病例,這都與當地常規免疫工作困難有一定關係。
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周久順舉例表示,“四川貧困地區甘孜州和阿壩州在2015、2016年發生了麻疹的暴發疫情,原因就是當地基礎免疫不夠紮實,接種針沒有打進去,出現了問題。”最後是靠其他18個市州以對口支援的方式開展查漏補種等工作,將麻疹發病率控制住。這種地區性的差異,在非免疫規劃苗的接種上更突出。
財政投入較少、從事預防接種人員不足、人員專業技術能力不足、基礎設施薄弱、交通不便等等,都是涼山州這樣的貧困地區開展預防接種工作所面臨的現實困難。
尹遵棟認為,除了發現和“填補”常規免疫薄弱地區,從健康扶貧的角度,另外一個預防接種工作重點就是將新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
方海指出,中國之所以目前沒有把一些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主要原因是經濟問題。將新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進行大規模接種,在國家和社會層面將是一筆很大的經濟支出。
他建議,可以嘗試多樣的籌資手段,建立一個由政府税收、醫療保險和個人自付良性互動、合理互補的籌資方式,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進行優先納入,提高接種率,降低非免疫規劃疫苗可預防疾病的發病。而這樣的嘗試目前也有很多,例如寧波、福建已分別於2014、2016年將非免疫規劃疫苗納入到個人賬户裏進行報銷,2019年深圳和一些地區開展了重點人羣的流感免費接種,近期鄂爾多斯開展了户籍13~18歲女性HPV疫苗免費接種。
本次活動的聯席主持人,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高級戰略官龔文峯指出,我們國家的免疫規劃覆蓋水平極高,體現了免規作為基本衞生服務的公平性原則,為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接下來把包括宮頸癌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Hib疫苗和輪狀病毒疫苗在內的一些新型疫苗納入到免疫規劃中,讓現在無法負擔這些疫苗的欠發達地區和廣大農村家庭因此受益,也是提高疫苗公平性的一次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