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微博]週二(8月11日)宣佈,為增強人民幣兑美元(6.3278,0.1182, 1.90%)匯率中間價的市場化程度和基準性,決定完善人民幣兑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較上日中間價出現了接近2%的貶值,報6.2298元,為歷史最大降幅。
央行為何會作出人民幣貶值的決定?
央行並表示,自今日起做市商在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開盤前,參考上日銀行間外匯市場收盤匯率,綜合考慮外匯供求情況以及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化向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提供中間價報價。
央行新聞稿稱,未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會繼續朝着市場化方向邁進,促進國際收支平衡。推動外匯市場對外開放,延長外匯交易時間,引入合格境外主體,促進形成境內外一致的人民幣匯率。
以下為分析師的評論:
--國金宏觀 李治平:
關鍵是未來怎麼看?我們理解匯率貶值既非一次到位,也非失控式的大幅貶值。
首先,我們理解本次匯率變化“順勢而為的市場化改革”,核心思路可能還是颱風當前、適度彎腰前行,適度防禦風險的思路。順勢而為指的是當前經濟基本面走弱、匯率高估、資金流出也在加速,一次中等幅度的貶值可以消化部分預期和風險;而報價改革則促定價更加市場化,擴大市場匯率的活動空間。
因此,如果按照市場化改革角度去理解,並結合當前中美經濟基本面去分析,則人民幣存在進一步貶值的空間,從而並非一次到位。
但同時,央行公告特別註明“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後,市場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與磨合。人民銀行[微博]將密切監測市場,穩定市場預期,確保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方式的有序完善。”我們則理解為在磨合期,央行仍然擔負穩市場穩預期的責任,從此推斷則並非失控式的下滑(同時央行的後續展望中,強調了對跨界資金異常流動的監管)。
--華創宏觀:
為什麼説在“預期之中”?一方面,7月中國出口同比從上月的2.8%大幅下跌至-8.3%。外圍經濟體需求走弱是導致出口大跌的部分因素,但人民幣匯率走強顯然也給出口帶來了一定影響。另一方面,7月非農就業報告公佈後,最新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美聯儲9月加息概率已從報告公佈前的46%升至56%。美聯儲加息預期的發酵,新興市場國家的飄搖,亦令央行死撐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日見其苦。因此,此時央行主動引導人民幣匯率走貶,是因應出口驟降壓力與美聯儲加息衝擊的次優策略。誠如央行所言,“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相對全球多種貨幣表現較強,與市場預期出現一定偏離”。即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顯着走貶,只要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相對平穩,央行可能就不致過分擔心人民幣貶值預期的失控,及其對跨境資本外流的影響。
為什麼説在“意料之外”?按説,今年美國破天荒地未將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央行此時主動引導人民幣匯率貶值,會給擁有一票否決權的美國以口實,從而在加入SDR的節骨眼上平添一些變數。但反過來想,相比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央行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是向國際社會發出的更為實質的“示好”信號。考慮到此前資本項目開放的加速推進,人民幣匯率彈性的進一步增強,顯然也是今年人民幣加入SDR的一個籌碼。我們不知道背後有無籌碼交換的原因,但匯率不同層面的優先排序亦是需要的。況且,即便“參考上日銀行間外匯市場收盤匯率”,也要“綜合考慮外匯供求情況以及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化”。央行也是留了一個缺口,減少對外匯市場的干預是個方向,但需要一個觀望和調適的過程。
人民幣大貶之後,我們可以期待什麼?我們提出兩個傾向性判斷:一是央行不會連續急劇地引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貶。如果將今天人民幣對美元的主動貶值理解為一次壓力測試的話,央行不可能不擔心人民幣貶值與貶值預期之間的相互強化。央行也在聲明中指出,“市場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與磨合”,因此要“穩定市場預期”,“確保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方式的有序完善”。二是央行全面降準或定向再貸款的概率進一步增加。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走貶,未必會導致大規模的資本外逃,但顯然對國內流動性是邊際上收緊的。再考慮到地方債置換的陸續推進,以及新近專項金融債的發行,央行提供流動性對沖也許就是不可避免的。央行需要考慮的,只是屆時採取藴含強烈寬鬆信號的全面降準,還是採取更有定向調控意味的(信貸抵押)再貸款而已。
--中信建投 黃文濤 鄭凌怡:
為何選擇當下的時間窗口進行一次性的貶值?
首先,人民幣當前面臨較大的貶值壓力。目前除中國外的新興經濟體貨幣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貶值,歐元、日元也表現弱勢,全球主要貨幣中美元和人民幣表現非常搶眼,其中美元的走強有自身經濟復甦、貨幣政策收緊預期等的支撐,但反觀人民幣,中國經濟下行風險持續加大、貨幣政策持續放鬆,資產價格壓力較大,人民幣自身存在貶值的要求。但人民幣兑美元還是保持住了相對的穩定,對非美貨幣是出現了較大的升值。所以,要維持人民幣強勢,中國已經付出並也需要繼續付出較大的成本。一是犧牲出口。從上週公佈的出口數據來看,7月出口下降8.9%,三季度出口轉負增長正在逐步兑現,三四季度出口面臨着較大的壓力。出口的弱勢和人民幣的堅挺不無關係。二是,要維持人民幣兑美元的相對堅挺,可能需要央行調動外儲實行一定的干預,也需要付出財務成本。
人民幣要持續維持兑美元的穩定難度較大,且成本也偏高。選擇在適當的貶值也是符合國家利益的。並且,從目前的時間窗口來看,今日公佈的7月M2同比增長13.3%,且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48萬億,暫時不提結構,至少從總量看,數據是非常可觀的;近幾個交易日股市也出現了較為理想的持續反彈,從表面來看當下還是較為繁榮的。而如果繼續往後推遲貶值的時間,則一是可能屆時股市走入熊途,二是經濟金融數據存在較差的可能,三是9月美聯儲加息是大概率事件。所以,當下貶值的風險相對較小。
未來人民幣會何去何從?我們維持人民幣下半年小幅貶值,整體穩定的判斷。正如前文所説,由於從全球的貨幣格局來看,人民幣對非美貨幣出現了較大的持續升值,對美元保持穩定,而全球經濟僅美國一隻獨秀,中國的基本面並不支持如此堅挺的匯率,如果一旦央行沒有控制好貶值預期,則人民幣的貶值速度和幅度可能難以控制,而在國內資產價格泡沫較大情形下,人民幣貶值、資金外流、資產價格泡沫破滅這樣的循環體帶來的後果是難以承受的。並且,人民幣國際化仍然在推進之中,央行也需要維穩匯率。
對於債市的影響,我們認為資金外流對於股市、地產等資產價格影響要顯着高於債市。如果形成顯着外流,則進入危機管理模式,經濟下行加劇,貨幣政策需要對沖,對債市反而有利。
--德國商業銀行中國經濟學家 周浩:
人民幣對美元的中間價今日大幅貶值近2%,市場開始感受到中國再度加快金融市場開放以及資本帳户開放。此前自4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一直穩定在6.12一線,今天大幅貶值至6.2298,與市場交易價格接近,也顯得有些出人意料。週末公佈的貿易數據應該不是人民幣中間價突然大貶的根本原因,加入SDR(特別提款權)的壓力才導致了央行的舉動。
在央行的答記者問中,央行提到了調整中間價是因為“但近一段時間,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偏離市場匯率幅度較大,持續時間較長,影響了中間價的市場基準地位和權威性。。。推動外匯市場對外開放,延長外匯交易時間,引入合格境外主體,促進形成境內外一致的人民幣匯率。” 這些都暗合了IMF[微博]此前對於人民幣進入SDR籃子的評價。
目前阻礙人民幣進入SDR籃子貨幣仍然存在一些“操作性問題”。這些問題都歸結於目前存在着離岸和境內兩個人民幣市場,這兩個市場的匯率、利率、流動性、交易品種和投資者都不相同,在資本賬户不能完全開放的狀況下,境內外市場差異的存在,也將成為人民幣進入SDR籃子的障礙。所以未來一段時間,IMF和中國官方都會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但人民幣進入SDR的進程將仍然取決於中國資本賬户開放的步伐和決心。
--光大證券 徐高、楊業偉:
央行引導人民幣匯率大幅貶值,人民幣與強美元將逐步脱鈎,外匯佔款將進一步減少:
(1)人民幣中間價今日大幅貶值,帶動人民幣匯率全線貶值。今日央行非常讓人意外的將人民幣兑美元匯率中間價調至1美元兑6.2298元人民幣,比昨日中間價貶值約1.8%。過去,匯率中間價一直由央行設定,所以每日中間價與前一日匯率收盤價之間有較大差距。根據央行的公告,未來中間價將參考前一日收盤價,從而更加市場化。由於之前的中間價表徵了央行的匯率態度,因而今日中間價貶值導致人民幣匯率全線貶值,全球匯率市場也因此明顯震盪。
(2)人民幣未來將兑美元逐步走貶,有利於緩解出口壓力。央行此舉的用意應當是逐步將人民幣與強美元脱鈎,從而避免人民幣過快升值打擊出口。
(3)外匯佔款發放有可能因而減少,從而加大國內基礎貨幣投放的壓力。央行加大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市場化決定程度,意味着央行對人民幣匯率行政管控能力的下降。未來為了抑制人民幣匯率的過快貶值,央行只能在外匯市場中買入人民幣。這意味着外匯佔款將在目前較低的水平上進一步減少。相應的,央行在國內金融市場需要投放更多基礎貨幣來加以對沖。降準的概率因而加大。
--GUARD CAPITAL策略總監高濱博士
人民幣貶值對市場的連帶影響首先是亞洲周邊國家與地區的匯率,如新台幣韓元泰銖相應的貶值壓力都會增加。
另一個比較隱蔽的可能會帶來美國國債利率的上升。因為初始貶值可能帶來更大的資本外流,為了防止無序貶值央行個能需要初期加大而不是減少干預的力度,會更多地消耗外匯儲備資產。再疊加上美聯儲加息近在咫尺,美債承壓的可能性會比較高。
--海通證券宏觀姜超、顧瀟嘯等:
人民幣貶值魔盒開啓:7月出口同比大降8.3%,外需低迷導致出口放緩,上半年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2.95%,而主要新興國家和大宗生產國競爭性貶值,人民幣匯率持續承壓;
央行稱此舉因為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後做市商校正中間價與市場匯率差所致,未來中間價能否真正市場化,以及未來貶值是否持續尚需觀察;
當前美聯儲加息在即,國際資本流動波動加大,人民幣貶值助於緩解出口壓力。但貶值或加劇資本流出,衝擊國內流動性,或使得國內利率下行受阻。
--華創債券團隊:
人民幣匯率彈性加大的點評:央行一小步,市場一大步。
(1)人民幣本身具有貶值的基礎,中間價的貶值是順應了市場的需要和預期,IMF此前對人民幣的評估也是強調人民幣波動要更為市場化。但需要警惕的是央行的一小步放鬆,可能強化人民幣貶值的預期,引發更大的貶值想象空間,進而強化熱錢流出的預期,甚至會強化國內居民和企業更大的換匯的意願。實際上,週二離岸市場人民幣貶值的速度更快
(2)貶值利於出口的改善,畢竟中國的產品出口競爭力持續下降,如果還保持強勢匯率肯定是不利於出口的。但是會導致輸入型通貨膨脹壓力的回升。實際上,7月份的進口數據顯示,大宗商品的進口量持續反彈,顯示內需並不比市場想象的悲觀。
(3)對債券市場而言,如果一次性貶值不產生更強的貶值預期,那麼對流動性的影響較小。但如果形成更大的貶值預期,對債券而言是非常大的壓力。一方面貶值改善出口,提高輸入型通貨膨脹壓力,並不利於債券市場。另外,一旦貶值預期更大,央行不得不在外匯市場干預,拋美元收人民幣,也會導致流動性緊張。同時也明顯的制約了央行貨幣政策放鬆的空間。最終可能形成貶值預期強化壓縮貨幣寬鬆空間的結果。
(4)此外,人民幣匯率的鬆動,也使得境外機構可能改變對人民幣債券的看法。因為一方面債券利率不高,匯率也有貶值的壓力。實際上,7月份境外機構增持中國利率債280億,存量也接近6,000億的規模,成為債券市場不可忽視的波動的因素。實際上,中美10年國債利差也就是120bp,而人民幣如果後期對美元貶值預期增強,無疑也會降低人民幣債券的吸引力。
(5)綜合而言,貶值所引發的金融市場的變化可能會持續發酵,我們繼續維持對債券市場的謹慎態度。絕對收益率太低,槓桿太高,債券市場正如5,000點的股市。
--中信銀行總行國際金融市場專家 劉維明:
此時推出中間價形成機制改革,強化做市商作用,一方面加速市場化進程,逐步釋放人民幣客觀存在的貶值壓力,一方面與解決人民幣加入SDR(特別提款權)存在的"操作"問題有很大關係,不會引發大幅貶值和恐慌性資金外逃。
--招商銀行同業金融總部高級分析師 劉東亮[微博]:
今日中間價貶值2%:1,説明前期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的效果不盡如人意,輪到匯率政策登場了;2,側面印證經濟硬着陸風險加大,符合我們的一貫預期,期待經濟見拐點的可以洗洗睡了;3,貶值2%本身對經濟刺激不大,可能會有一輪持續的貶值,比如5%以上的幅度;4,貶值將受到央行的密切關注和調控,預計可控,不會出現斷崖式暴跌或無序貶值;5,為了對沖貶值帶來的資本外流壓力,進一步降準不會太遠。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 張明:
在市場預期央行可能再度擴大人民幣兑美元日度波幅之時,央行出了大招。筆者對央行這一改革非常讚賞。正如筆者不久前在FT中文網發表的《匯改10年的成就與遺憾》中所指出的,儘管取得了不小成就,但當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仍存在兩大缺陷:一是過度重視維持與美元的匯率穩定,而忽視了穩定人民幣的有效匯率。在過去兩年,這意味着人民幣有效匯率升值過快;二是央行仍在強力干預匯率中間價,造成中間價與收盤價的持續背離,這既使得匯率背離了市場供求所決定的水平,又不利於人民幣遠期市場的發展。
而8月11日央行的改革舉措,一是變得更為重視人民幣有效匯率的穩定,二是改善了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恰好是對上述缺陷的彌補。筆者認為,央行出台這一措施的背景,一是出口增速表現持續不盡如人意;二是短期資本持續外流。由於穩增長壓力凸顯,人民幣匯率貶值成為題中之義。由於人民幣匯率貶值是市場供求趨勢,美國也很難興師問罪。最後,為了避免人民幣匯率大起大落造成超調,筆者仍然建議應建立寬幅匯率目標區,例如年度正負10%的目標區。在區內,匯率波動完全由市場供求決定。央行僅在匯率觸及上下端時進行強力干預。這樣就能兼顧匯率的靈活性與穩定性。
--民生證券宏觀朱振鑫、張瑜:
人民幣客觀有貶值壓力:從資本項來看,美元加息週期下,中美利差收窄,資本外流衝擊人民幣匯率。此外,在一帶一路資本輸出戰略的推動下,企業走出去也會擴大資本和金融賬户的逆差。從貿易項來看,貿易再平衡壓抑商品出口,服務貿易逆差擴大,經常賬户順差趨於收窄;
人民幣主觀有貶值訴求:過去一年,人民幣匯率彈性不夠導致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跟隨美元連連攀升,而同期歐元日元金磚國家貨幣皆大幅貶值10%以上,出口壓力山大,加劇穩增長壓力。
這使決策層面臨兩難:既要寬貨幣、降利率、降匯率、保增長,又要穩貨幣、穩匯率、防風險,過去傾向於前者,目前看來,逐步向前者傾斜,下一步可能擴大匯率波動區間,加大人民幣彈性,主動釋放貶值壓力。
穩增長思路轉變明顯:從貨幣到財政,從金融到實體,從降利率到降匯率,從全面到定向。這對增長有利,但短期將衝擊資產價格,包括股債匯房。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魯政委[微博]:
我們2012年以來,一直認為匯率是制約中國經濟的命門,如果此次市場化貶值成趨勢,將有助於改善中國總需求,企業盈利改善,促使中國經濟儘快復甦和去槓桿,更靈活的市場化匯率也將為最終入SDR(特別提款權)加分。若幅度足夠,中國經濟通縮狀態也將改觀。
--交銀資管高級分析師 陳鵠飛:
8月11號在股市、匯市開盤之前,央行公佈超常規增長(可能含債務置換、證金公司委貸)的貨幣信貸數據,第一時間強化市場預期管理,向市場實時傳遞了中國經濟基本面穩中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第二,官方首度宣佈匯率中間價大幅貶值2%左右,通過主動引導貶值進一步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加大境外熱錢做空中國股市的套匯成本,弱化人民幣實際匯率過於剛性的單邊升值壓力。
--中國建設銀行 張濤博士:
這是減少行政干預的信號,未見得是主動貶值的開始,主要是按SDR對中間價提出的要求進行改革。後期趨勢要看今天收盤和明天中間價,如果收盤與開盤相比,升起來,就基本消化了,我覺得這個概率大。但是對於股票市場而言,是利空,因為會被理解成主動貶值、資金外逃,市場會變得沒有方向。
--方正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 郭磊:
在新興市場增長放緩和美元加息預期之下,全球資本基本上是一個拋出新興市場資產、拋出大宗商品的節奏,新興市場扛不住壓力已經競相貶值, 包括巴西、南非、土耳其、智利等國,匯率都出現了劇烈波動。中國如果不進一步推動匯率市場化改革,則無論經常賬户還是資本賬户都會面臨逐漸上升的壓力。這次人民幣在完善人民幣中間價報價的過程中,中間價實現一次性貶值約2%,在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
**相關背景**
--中國外貿下行趨勢進入三季度仍無扭轉跡象,7月進出口同比均下滑逾8%,顯示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同時,對海外需求復甦也難以寄予厚望,這表面下半年有必要延續寬鬆政策基調,而外貿穩增長政策仍待落實。
--中國央行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稱,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措施的效果已經逐步顯 現,價格漲幅低位企穩。央行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註重鬆緊適度,及時進行預 調微調。從中期看,推動經濟增長不靠強刺激,而是依靠改革創新來激發經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