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東文化藝術金融中心黎巴嫩,被爆炸推向“懸崖邊”

由 顓孫佳悦 發佈於 綜合

據《華爾街日報》8月5日報道,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的災難性大爆炸,已經奪去了至少135人生命,另有5000多人受傷。這次爆炸摧毀了黎巴嫩的經濟動脈——貝魯特港,初步預估將對貝魯特市的商業中心、大都市夜生活區,及其標誌性的地中海濱海區域造成了數十億美元的損失。

▲貝魯特,圖據紐約時報

黎巴嫩當地經濟本就已經陷入困境,“他們甚至都無力解決一個比這小得多的危機,又怎麼解決得了這個?”黎巴嫩政府前諮詢顧問亨利·喬烏爾稱。倫敦智庫查塔姆研究所的中東及北非項目主任琳達·哈提卜也認為,黎巴嫩“正在迅速成為衰敗國家”

這將意味着黎巴嫩這個曾是中東的文化、藝術和金融中心的衰落,以及它作為中東地區難民天堂也將經受震盪。

爆炸加速崩潰

黎巴嫩經濟和貿易部長拉烏爾·尼邁5日説,首都貝魯特港口區前一天發生的爆炸摧毀一座大型儲備糧糧倉,目前全國儲備的糧食僅夠維持不到一個月。尼邁告訴路透社記者,如果要確保黎巴嫩國內糧食安全,儲備糧至少需要能夠維持3個月,但目前“勉強夠維持一個月”。

美聯社援引美國農業部數據報道,黎巴嫩所需大約80%的小麥需要進口,被毀的糧倉估計能夠儲存全國大約85%的儲備糧。

貝魯特,圖據wsj

爆炸發生後,多國向黎巴嫩伸出援手,包括運送人道主義援助物資。只是,貝魯特港口是黎巴嫩進口物資的主要門户,在爆炸後運營幾乎完全癱瘓。

近年來,黎巴嫩人的日常生活本就已經處於瓦解之中了。國家經濟呈下降態勢,通貨膨脹率超過89%。普通民眾的生活受到影響,基本的食物和電力供應都成問題,經常性停電,而且每次停電都讓貝魯特陷入黑暗數小時。

“本就處在崩潰邊緣,再逢這一災難。”牛津經濟研究院的黎巴嫩經濟專家納菲茲·祖克指出,這無疑“加速了經濟自由落體”。

黎巴嫩過去的榮光

據《歐洲貨幣》雜誌報道,在黎巴嫩內戰以前,説到中東地區哪裏的的銀行業樞紐最完善時,幾乎每個銀行家都會指向貝魯特。那裏的生活方式和五星級酒店不僅吸引了碧姬·芭鐸和馬龍·白蘭度等明星,還吸引了眾多外籍金融家。

這種吸引力背後自有其原因。黎巴嫩的銀行保密法使之成為財富管理和私人銀行業務特別受歡迎的地方,因此被稱為“中東的巴黎”、“中東的蘇黎世”。此外,從更廣泛的區域經濟來説,貝魯特作為整個中東地區的重要港口,將黎巴嫩、敍利亞、約旦、伊朗和伊拉克等國同地中海的其他地區,以及整個世界連接了起來。於是,在中東銀行業頭把交椅的爭奪初期,貝魯特成了這一地區的金融中心。但黎巴嫩於上世紀70年代中期陷入內戰,排在後面的巴林接管了貝魯特的金融業地盤。

貝魯特爆炸,圖據紐約時報

據美國中東政策委員會(MEPC)報告,早在大家談論“全球化挑戰”變成一種時尚之前,黎巴嫩就已經是阿拉伯世界中最為“全球化”的國家。

黎巴嫩內戰之前,它是波斯灣地區阿拉伯國家中的主要商業轉運口岸,也是這一地區的銀行中心,擁有該地區最發達的基礎設施和最強大的人力資源,它甚至具有吸引全球人才和資源的力量。隨着其有意識地發展腓尼基人的重商主義傳統,這時的黎巴嫩是阿拉伯世界裏唯一實現國際化的國家。黎巴嫩當時的弱政府促使其形成了該地區獨有的自由經濟體系,因此也受到跨國企業的歡迎。

這也是黎巴嫩前總理拉菲克·哈里里(Rafiq Hariri)想要讓時光倒流,重建黎巴嫩的目標。

中東地區的避難中心

據BBC報道,因為傳統的重商文化以及民眾的高教育水平,黎巴嫩一直是中東的重要商業中心。儘管國家面積小,但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同敍利亞、以色列交界的黎巴嫩卻常常成為中東衝突的中心。

貝魯特爆炸,圖據紐約時報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黎巴嫩及其民眾都有着優秀的復原能力,他們挺過了數年的殘酷內戰,同敍利亞、以色列的戰爭衝突。黎巴嫩一次次從崩潰邊緣走出來,還容留了受戰爭之苦的100萬敍利亞難民,及50萬巴勒斯坦人,而黎巴嫩人口大約有600萬。

過去這些年裏,當中東地區的人們飽受戰火和政局不穩之苦的時候,黎巴嫩成了中東藝術家、知識分子、商人的天堂。這裏有着上好的餐廳、俱樂部,裏面的派對夜夜不休。但在這種虛假繁榮之下隱藏着諸多問題。而這場爆炸把這些問題都凸顯出來了。

紅星新聞記者 王雅林 林容

編輯 郭宇